2016國產電視劇:是盛世狂歡還是空中樓閣?

跨年劇《羋月傳》之后,2016年的國產劇似乎缺少了劇王級作品,卻又喧囂紛呈。熱門IP、大卡司、大配置依然是市場中堅力量,互聯網平臺又提供點擊量這一新指數,各大衛

跨年劇《羋月傳》之后,2016年的國產劇似乎缺少了劇王級作品,卻又喧囂紛呈。熱門IP、大卡司、大配置依然是市場中堅力量,互聯網平臺又提供點擊量這一新指數,各大衛視及地面頻道與視頻網站或競爭獨播、或合作互惠,將中國電視劇帶入轟轟烈烈的新年度。

1 各類型劇種開年齊上陣

相比以往開年戲的題材集中,今年可謂四處開花,除了近年熱度不減的古裝、仙俠外,民國、懸疑、軍旅、家庭、諜戰等題材應有盡有。

《寂寞空庭春欲晚》以康熙、納蘭容若和辛者庫宮女衛琳瑯的三角戀情拉開了2016古裝言情的戲幕。該劇改編自愛情小說領軍人物之一匪我思存2005年連載的同名小說,作者婉約細膩的文筆和帝王柔情似水的設定在當年確曾大行其道,但經過11年的時光沖刷和《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同朝代同類型作品的沉淀,帝王之愛、深宮虐戀、身世情仇等元素已成爛熟于民心的隔夜飯,男女主角的高顏值也難再調動觀眾熱情。《女醫明妃傳》擺脫了金錢鼠尾和滿清旗袍,將故事置于比較少見的明英宗土木堡之變時期,講述著名女醫譚允賢克服重重困難成為一代女國醫、并開創建立女醫制度的經歷。該劇主打女性勵志,融入中醫元素也比傳統宮廷戲多幾分新意,可劇情細究起來卻并未擺脫草臺班子似的狗血三角戀,女主角的醫生身份不過是“嬪妃”之外的第二職業,既沒有實質推動情節,也沒在談情說愛中堅守住樹立自尊自強女性的定位初衷。

有《瑯琊榜》、《羋月傳》兩大珠玉在前,《蘇染染追夫記》、《班淑傳奇》、《解憂公主》等2016開年古裝言情劇無疑相形見絀。而《青丘狐傳說》、《劍俠傳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等劇,也沒能復制去年火爆的玄幻題材《花千骨》的成功。《狐影》、《嫂子嫂子》分別展現鐵血男兒和巾幗女子的抗戰情懷,雖然角色偏向臉譜化、劇情時有漏洞,但戰火紛飛的故事仍受中老年觀眾偏愛。《煮婦神探》由李小璐賈乃亮夫妻檔飾演劇中一對巡捕搭檔,混搭民國、偵探和搞笑風格,打破一般民國劇家族虐戀的套路,家庭煮婦和傲嬌公子哥的貓狗屬性搭配頻出笑料,給懸疑色彩的探案故事注入喜劇元素,被觀眾戲稱為“搞笑戲中最燒腦,懸疑劇里最搞笑”。《少帥》選擇近年比較冷門的歷史人物題材,講述了傳奇人物張學良輝煌而坎坷的一生,由盛產近代史佳作的張黎執導,青年演員文章輔以老戲骨李雪健和表現驚艷的“小張學良”周思羽,老中青三代主角使《少帥》整體演技或可成為同期最佳。此外,十年經典再度翻拍的苦情勵志劇《搭錯車》、熱血強悍的現代軍旅劇《我是特種兵之霹靂火》、詼諧幽默的古裝神話喜劇《劉海戲金蟾》、改編自傳統小說的武俠劇《五鼠鬧東京》、韓劇氣息濃郁的都市情感劇《因為愛情有幸福》、以小見大的家庭劇《天倫》……豐富多樣難免導致良莠不齊,但2016開年劇走“總有一款適合你”路線,余下便是任君選擇、自行品評了。

2 “歡樂五美”引領上半年都市劇春天

從開年種類繁多起始,2016上半年的電視劇播放量較之去年同期突飛猛進,卻難見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劇。直到4月,都市女性生活劇《歡樂頌》橫空出世、獨領風騷,才成就了值得一提的現象級作品。

《歡樂頌》頭頂《瑯琊榜》原班人馬的光環,敘述了同住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個家世背景不同、性格迥異的女孩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互助共同成長的故事,甫一播出便吸引眾多眼球,既成功滿足了核心觀眾的心理訴求,又恰當照顧了外圍觀眾的觀劇體驗。五位女性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一線城市打拼的現實質感,既呈現了大都市光鮮的一面、引無數社會新人向往,也展現了婚姻、職場、金錢等生活中諸多無奈和妥協,讓稍有閱歷者也感同身受。該劇跳出“家庭”這一女性劇框架,使其能像《欲望都市》等歐美同類經典一般,承載起一定的社會命題,見證城市乃至社會的蛻變和成長。

乘著《歡樂頌》的浪頭,一批都市情景下的生活、愛情、勵志劇陸續襲來。《好先生》以浪跡美國多年的陸遠攜亡友女兒回國尋親為開端,引發一系列與新歡舊愛的人事糾葛。孫紅雷扮演的陸遠一反傳統好男人定義,外形放浪不羈、說話不著邊際、往事不堪回首、生活一出鬧劇,但相互穿插的“現在”和“過去”兩條時間線刻畫出這個“劣跡斑斑”的男人如何轉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好先生”,前后反差令人欣慰。劇中仗義厚道的彭海、護妹過火的江浩坤,勵志向上的小蔡都可看做是“好先生”的化身,每個人在救贖別人的同時自我救贖,在動人親情炙熱愛情中詮釋著“人生不如意事太多,但求勿忘初心”的積極價值。《頭號前妻》聚焦“前妻”群體,大學同窗的林朵漁、紀琴、顏櫻都在三十歲這年出現了婚姻問題。對這三個女人而言,最難過的莫過于“前妻”身份,但也正是這個身份成就了她們,通過各自的療傷奮斗,她們走出因婚姻失敗帶來的自我否定,傳達出當代女性的獨立平等、個性自由和思想覺醒。《兄弟姐妹》通過宋唐兩家的一對兄弟和一對姐妹,映襯了由“文革”到改革開放的社會進程。軟弱的姐姐唐小雨與哥哥宋長青有著浪漫的開始,卻敵不過命運的捉弄,成為上一輩恩怨的殉道者,被迫分道揚鑣選擇了并不幸福的拼湊婚姻;強勢的妹妹唐小雪與弟弟宋建國從歡喜冤家到甜蜜戀人,也是令人羨慕的一對,但在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面前漸漸迷失自我,被時代車輪碾壓成一段畸戀。該劇在世仇后代相戀相愛的老命題下輪番上演善與惡的交戰,既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有人性的缺陷,最終光明戰勝陰暗,讓觀眾從大悲中感悟歡喜。

雖然同類作品眾多,上半年的都市劇與《歡樂頌》相比仍各有短板。《好先生》中支撐劇情發展的失蹤梗、誤會梗無法自圓其說;《頭號前妻》一味用后妻的假惡丑來反襯前妻的真善美也落入下乘;《兄弟姐妹》里打著“愛情”、“親情”旗號的不擇手段和心思算計讓部分觀眾質疑三觀。余下《親愛的翻譯官》、《小丈夫》、《女不強大天不容》諸劇也均在話題性、表演性和劇情完整度的綜合上有所欠缺,終無法成為第二部《歡樂頌》。

3 超級IP構筑暑期奇幻世界

走過相對平淡的上半年,2016年的暑期檔從一開始就出現白熱化的收視競爭,不同于往年花季校園、浪漫愛情橫掃檔期,今年的暑期檔增添了濃厚的奇幻色彩。資本的大量涌入,大幅提升了過去一直制約奇幻題材的特效技術,也讓制作方選擇劇本時日趨大膽,不僅能駕馭相對熟悉的中式仙俠《青云志》和《九州天空城》,更開始挑戰《幻城》等西式魔幻。

今夏這三部超級IP輪番霸屏,為年輕觀眾獻上了一場目不暇接的視覺盛宴。《九州天空城》中的天空城市、南羽國都,《青云志》中的通天峰、上古異獸都在力求突破“五毛特效”,《幻城》更是投資3.6億塑造種族眾多的奇幻世界,宣稱打造中國版《權利的游戲》。資金的充足和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奇幻劇的春天,但繁榮下的問題也逐漸突顯。這三部奇幻劇分別講述人族與羽族、冰族與火族、人族與魔族的勢力相爭及不同種族男女主角的感情糾葛,題材雷同、內容相近,都具備堅實的原著擁躉、開播前的話題熱度、開播后的高點擊率,卻也都擁有對演員演技和篡改劇情的吐槽。究其原因,在于重“大IP+小鮮肉”、輕劇情和角色的塑造,而這已成近年電視劇市場日益嚴重的問題。當觀眾的注意力從華麗服飾、炫目特效上轉移,當粉絲們度過了只為一張臉的狂熱期,IP圈錢的商業模式極有可能重蹈古裝宮廷劇的覆轍,從叫座不叫好走向習慣性排斥。

看過無視情節邏輯的奇幻劇,再看從不缺席暑期檔的偶像劇,今年雖爆款不多,卻有可圈可點之作。《微微一笑很傾城》和《遇見王瀝川》也是兩部改編自知名網絡IP的版權劇。前者首度以網絡游戲為視角,不僅有計算機系學霸貝微微與校草級大神師哥肖奈的線下愛情,更將兩人在網游中的劇情也搬上熒屏。現實的校園愛情搭配非現實的網絡玄幻是該劇亮點,主角上一刻在電腦桌前登錄游戲,下一刻就在武俠世界快意恩仇,真實生活中的年輕稚嫩和網絡世界中雷厲風行的形象反差十分新鮮,人氣偶像楊洋和鄭爽在粉絲心中的“盛世美顏”更是順理成章引發熱播。后者則是傳統偶像言情的代表,來自瑞士的華裔建筑師王瀝川與來自云南小鎮的大學生謝小秋偶爾相遇相戀,卻因自身疾病而上演了一次次生死相依的分離和重聚。該劇編劇由作者本人擔當,在人物塑造、劇情大體走向上忠于原著,高以翔扮演的多金帥氣、溫和紳士、體弱志堅的男主角也高度還原了小說中的“王瀝川”,這在被刪改得面目全非的當今IP劇中顯得分外可貴,因此收獲了原著粉的高度支持和贊譽。

時尚、男女神和各種備胎幾乎是所有青春偶像劇的必備,包括上述兩部在內,其他如《親愛的公主病》、《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你好喬安》、《愛情上上簽》等劇,實質上都未跳脫經典模板。灰姑娘巧遇白馬王子、周而復始的分手復合、明明能說清卻偏有口難言的誤會……各種耳熟能詳的橋段從開頭便猜出結局,可惜市場定位和目標群體的口味注定該類題材很難突破此瓶頸。有別于前者,講述初中生故事的《小別離》似乎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青春劇,而是一部以留學為話題的家庭情感劇。劇中三個家庭各有典型意義:中等生方朵朵有一對慈父嚴母,強勢好勝的媽媽給她帶來升學壓力;學渣張小宇生母早逝,將繼母視為假想敵,親子矛盾不斷;學霸金琴琴成績優異,母親一心想給她創造更好條件,與知足常樂的丈夫不時爆發沖突。為了轉移中考壓力、躲避家庭紛爭和“不能比別人落后”,三個家庭都把希望寄托在讓孩子出國留學上,由此演繹出一連串喜怒哀樂。《小別離》深刻反映了當下的“低齡留學熱”,全面刻畫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彷徨困惑及當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焦慮,擅長家庭劇的海清和黃磊更是演活了主視角方朵朵的父母,惹得千萬觀眾大呼本劇是“暑期檔的一股清流”。

4 “金九銀十”烽火情

隨著九、十月份到來,國產劇例行以抗戰為主題,又逢長征勝利80周年,相關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但在過去幾年中,抗戰尤其是諜戰片悄然轉變畫風,高顏值、全明星成了最醒目的標簽。以九月兩大霸屏諜戰劇《麻雀》和《胭脂》為例,制作方明顯消費偶像的意圖就使它們與《潛伏》、《黎明之前》等老牌佳作比起來異常另類。

《麻雀》以男特工為視角,《胭脂》以女特工為視角,分別描述了抗日時期和汪偽政權時期主角潛伏進敵人內部以各自的機智勇敢大破敵方計劃維護家國大義的事跡。由于題材相同且主演分別是當紅偶像李易峰和趙麗穎,兩劇播出前便引發調侃——究竟是男特工還是女特工能贏得觀眾歡心。《麻雀》圍繞陳深、畢忠良、唐山海及蘇三省四人分屬的不同陣營間的博弈展開。四人雖立場不同、各有各的“潛伏”,彼此關系卻一言難盡;既有英雄間的相惜、兄弟般的信任,也有對手間的猜忌和智者間的比拼,其中的糾結搖擺成為精彩之處。該劇播出時間早于《胭脂》,受眾相對老少皆宜,但男、女主角演技成為一大軟肋。李易峰在《麻雀》中一成不變的面癱就拖累了陳深始終“智商不在線”,與配戲的張魯一收放有度的表演形成鮮明反差。周冬雨的僵硬則比李易峰更甚,過于“傻白甜”的人物形象被吐槽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因此該劇收視雖在國慶期間持續破2,網絡日播放量也多次突破兩億,口碑和觀眾評分卻難以匹配熱議程度。《胭脂》受播出時間和播放集數的影響,前期收視與觀眾數量均低于《麻雀》, 可偶像前輩陸毅和小花趙麗穎的發揮明顯好于李周兩人。偶像演技縱然不夠淋漓盡致,也還可以接受;加之情節較緊湊,又因女性諜戰劇相對冷門而加分,《胭脂》后來居上,負面評價遠遠小于《麻雀》。這兩部劇和同季度的《雙刺》、《怒火英雄》、《蜂鳥出擊》都算是延續學習了《偽裝者》所開創的諜戰劇年輕化路子,可惜無一超越前作高度,這不僅因為吃螃蟹者占先機,也因為《偽裝者》并不單純勝在演員年輕,畢竟諜戰劇比任何題材都更講究智謀、策略、跌宕和新巧,試圖僅憑高顏值、全明星撐起精彩諜戰劇,未免過于天真。

與劍走偏鋒但失之精髓的諜戰相比,這一季的主旋律戰爭戲又略少新意:寫從陜甘邊區的小股游擊隊一步步壯大為主力紅軍的《千里雷聲萬里閃》、幾位熱血青年走向延安繼而走向中國的《紅旗漫卷西風》、以反圍剿中壯烈犧牲的英雄部隊紅三十四師為素材的《絕命后衛師》、 在四渡赤水中頑強戰斗立下了重大戰功的《十個連長一個班》、透過美國記者斯諾視角審視在華工作經歷的《紅星照耀中國》等劇大多題材同質化,都在艱苦卓絕、浴血奮戰中緩慢鋪展劇情。無需考慮明星效應、無需擔心沒有播放渠道,也就難出新意。

另一些題材的作品,則為本季“大義”、“大愛”、“大任”的大格局中增添了一些小趣味和小情思。現代情感劇《中國式關系》繼暑期檔《小別離》后再次讓觀眾感受真實社會百態,劇中由陳建斌飾演的某設計規劃院副主任馬國梁遭遇職場挫折,進而牽引出身邊一系列人際變化。一句“人和人之間沒有絕對的愛,也沒有絕對的恨,總是那種黑里圈著白,白里圈著黑,分辨不清楚;愛里藏著恨,恨里藏著愛,利益和沖突,很多東西都混雜在一起”的臺詞精準注釋了何謂“中國式關系”。《如果蝸牛有愛情》、《法醫秦明》開始給現代刑偵劇穿上時尚華服,亦有重明星輕劇情的傾向,但仍不失為重振刑偵劇風潮的一種思變。

5 年末“殺手锏”承前啟后

年末的各大衛視、地面頻道與視頻網站摩拳擦掌獻上自家收官壓軸戲,欲在年底收視大戰中沖刺,為2016年爭得最后好成績。

《錦繡未央》打響收官劇熱播第一炮,作為年底最大制作的古裝傳奇,該劇集合了所有同類題材的標配,又有網絡上關于抄襲問題的超高關注,一經播出就在兩大衛視強勢破2,網絡點擊首天超過3億,似乎為今年的古裝劇爭了口氣。可惜再看劇情,這部打著女版“瑯琊榜”口號的劇中仍舊充斥著天潢貴胄的感情糾葛,一部國仇家恨題材再次成了“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都害我”的瑪麗蘇套路戲,可能最終也僅是泱泱古裝劇中的一朵曇花。《放棄我抓緊我》再度打造時尚圈偶像劇,設計師厲薇薇因一次意外部分失憶,與昔日愛人逐步解開過去誤會、找回愛情,劇情雖無新意,但王凱、陳喬恩的明星陣容只要正常發揮,想必不難貢獻一款合格偶像劇。作為與《盜墓筆記》齊名的靈異類IP,《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取原著中主角三人前往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精絕古城遺址尋找“鬼洞”的故事,為年末熒屏加入一絲陰沉與詭異。《飛刀又見飛刀》為2016年消沉的武俠劇市場收尾,此前的《新蕭十一郎》、《武神趙子龍》、《五鼠鬧東京》均反響一般,而該劇的“古龍熱門IP”名號和制作方宣稱的“以輕玄幻為亮點定位的新武俠風格”可能會制造一定話題。只是古龍小說改編電視劇的難度向來較高,該劇又希望“顛覆傳統武俠一貫的古板模式”,讓人對實際效果不免存疑。家庭輕喜劇《老公們的私房錢》將“男人是否要藏私房錢”這個老大難問題搬上熒幕,懷揣 “熱點問題”和“契合實際”兩大利器,通過鄭家三對閨女和女婿現身說法,為觀眾展示用什么方式藏私房錢、藏在哪里、如何甄別善意的謊言與處心積慮的欺騙等家庭問題,左小青、范明等實力派亦足堪大任,有望成為年底話題性熱播劇。

歲末回顧,不難發現“網絡IP”、“明星陣容”、“巨制投資”、“搶占獨播”已成為電視劇制作和制作方盈利的固定手法。這一方式在2015發端、在2016發酵,確實取得可觀的數據。但小鮮肉的嫩臉能撐多久、觀眾的智商能騙多久、撈一波就跑的制作方能得意多久、熱門IP能消耗多久等問題略顯扎眼,高收視低口碑的現象始終存在,收視和點擊造假更成業界憂患。2016年的國產劇市場是狂歡的一年,但居安思危,泡沫破碎,從圈錢工具回歸精神食糧才是重生之道。

相關閱讀

私募基金領域疑似爆發非吸案件 涉及金...

  (原標題:疑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逾百名投資人6000多萬被騙)  中金社2017年3月21日消息,據投資者了解,北...

2017-03-21 更新

39歲的王小川,還能跑多遠?

從驕傲的少帥,到前途未卜,精疲力盡的追風人,王小川,在39歲到來之時,娃娃臉上已略顯疲態,上移的發際線依...

2017-02-27 更新

搜狗財報證明鸚鵡能“學舌”,但那能叫...

  你以為鸚鵡能模范人說話,但終日所唱也就數聲而止。現今,搜狗正陷入鸚鵡學舌的境地。  近日,搜狗發布...

2017-02-23 更新

新聞頻道

社會頻道

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