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持續發力產業地產 全力構建文化產業生態圈

中新網1月5日電 當前,在純房地產開發業務以外,綠地集團正在開拓更為廣闊的多產業化發展道路。昨天,隨著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的揭牌,標志著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中新網1月5日電 當前,在純房地產開發業務以外,綠地集團正在開拓更為廣闊的多產業化發展道路。昨天,隨著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的揭牌,標志著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這背后也印證了綠地北京“房山模式”的成效,以及這一具有示范效應模式的進一步成熟。

聚合資源 打造“房山模式”

自從進入北京市場以來,綠地所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多以商辦產品為主。為此,綠地京津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坦言,綠地北京市場這一產品結構早已為集團所關注,為了開發運營好這些項目,盤活企業商辦資源,公司在壓力面前積蓄著動力。

2013年初,綠地京津事業部產業發展部成立,著力推進綠地在首都的產業發展建設。據介紹,產業發展部承擔著三項基本職能,包括對接政府、招商引資和企業引入及服務。而綠地北京“房山模式”的雛形,正是基于綠地在房山先期交付的大量商辦產品。

“‘房山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綠地在二級市場獲得的商業金融用地,結合項目所在區域的產業地位,通過政企聯手、招商引資,實現產業聚集。”該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目前綠地在北京開發運營著30余個項目,這幾年商辦產品占銷售額超過80%。為此,通過產業發展部的協調運作,綠地將實現產品自身的差異化競爭,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聚集政府、企業及投資人各方資源,實現區域產業發展的訴求。

在共建產業發展路上,“綠地搭建舞臺,但戲還得大家唱。”該負責的一句話道出了綠地在引領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實際上,綠地搭建的商業生態平臺中,各方既是優質資源的使用者,也是資源的提供者,多年來在房山實踐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成效斐然。

實踐顯示,2014年,綠地產業發展部與房山區拱辰街道共同打造“一站式”行政服務大廳,專門設立了產業招商窗口、行政服務窗口、融資服務窗口、綜合物業窗口等服務各家入駐企業。此外,京津企業服務平臺將項目軟服務升級,立足為企業降低入駐成本,并滿足其更多需求,專門投資建設智慧辦公系統,為企業提供各項高品質增值服務。

房山文化產業實力不斷提升

據悉,“房山模式”已在綠地集團多個事業部內貫徹落實,作為產業地產發展模式創新的典范之作,其在取得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該模式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期間,北京市、區兩級政府各級領導對此高度重視,曾多次調研綠地項目,通過京津企業服務平臺積極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為此,北京市文資辦主任周茂非表示:“市文資辦將一如既往地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對房山區文創產業給予支持。希望房山區進一步優化文創產業發展布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大力推進產業資源優化整合,積極創建市級文創產業示范園區,進一步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質量和貢獻率,構筑‘文化高地’”。

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會長、光合文創集團董事長趙興朋在也表示:“近幾年,政府的產業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資源涌入房山,投資創業環境發生了質的改善,以我的切身體會負責任地講,房山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期望通過類似光合、綠地和社會各界的企業社團齊心協力,將這里發展成為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先行軍,甚至成為國際文化的交流地。”

據了解,房山區通過政策推動和服務引領,文創企業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全區文創企業總數由4724增長至5445,增長比例達到15.3%;并扶持了光合文創、精準溝通、蜂巢銳哲等三家企業掛牌新三板,昆尚傳媒、中搜網絡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將相關產業鏈轉移到房山,并且房山區成立了兩支文創基金,有效撬動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加速小微文創企業發展。

這里面,身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綠地集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近年來綠地對房山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將房山文化產業在北京各區縣中的排名不斷向前推進,已從2013年的第11名提升至第七八名的位置。這期間,綠地通過自身線上線下服務支撐,向房山區導入企業數量超過1500家,成為房山轉型過程中產業發展方向的縮影。

據悉,為進一步推廣和升級“房山模式”的成功經驗,京津事業部引入“互聯網+房地產”思維,于2015年初成立北京睿天下新媒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利用集團智慧辦公、綠魔方、企業服務平臺、海外商品直銷中心等內外資源,打造出一個24小時商務社區生態服務平臺——時在APP,其輔助作用同樣不可小覷。綠地集團產業發展部負責人表示:“文創園區是線下成果,App是互聯網思維的線上生態,從而形成閉環,我們希望睿天下成為綠地產業進程的驅動者。”

構建綠地文化產業生態圈

近年來,綠地集團在房地產主營業務以外,轉型布局“大基建”、“大金融”和“大消費”, 通過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等實現了業績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綠地文化產業亦是一盤正在攤開的大棋局。

以“房山模式”為代表,綠地集團通過整合旗下商辦資源,主動轉換思維和角色,實現項目開發到城市綜合服務商和運營商的轉型。同時把眾多的物理空間加以轉換,通過政府、開發商、企業和投資者的有效聚合,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正如綠地產業發展部負責人所說,綠地就是要搭建一個聚合平臺,找準企業自己的定位,與其他機構通力合作,調配各方資源,形成一個文化產業的生態圈。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不同于傳統的工業用地性質的文化產業園,而是具有綠地基因綜合發展平臺。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曾表示,未來房地產行業集中度還將進一步提升,單一性項目或者單一業態的房地產公司無法抵御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因此,綠地在走“基建+產業+金融”的一體化協同發展道路的同時,“房山模式”亦將在北京乃宅全國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進行復制,綠地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正在形成并不斷擴大。

相關閱讀

私募基金領域疑似爆發非吸案件 涉及金...

  (原標題:疑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逾百名投資人6000多萬被騙)  中金社2017年3月21日消息,據投資者了解,北...

2017-03-21 更新

39歲的王小川,還能跑多遠?

從驕傲的少帥,到前途未卜,精疲力盡的追風人,王小川,在39歲到來之時,娃娃臉上已略顯疲態,上移的發際線依...

2017-02-27 更新

搜狗財報證明鸚鵡能“學舌”,但那能叫...

  你以為鸚鵡能模范人說話,但終日所唱也就數聲而止。現今,搜狗正陷入鸚鵡學舌的境地。  近日,搜狗發布...

2017-02-23 更新

新聞頻道

社會頻道

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