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業內人士分析稱,最近調控政策頻繁,都是當晚出臺第二天就執行且很多小道消息十有八九都成真了
地稅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并表示契稅政策是否會調整,目前沒有接到上級相關部門的通知
河南商報記者鄧飛
首席記者王俊偉
一個小道消息就能引發千余人涌至鄭州市房管局辦事大廳,契稅政策調整傳聞的背后,是哪種邏輯在作祟?
傳言
傳契稅繳納標準要“上調”
百萬房產最高“多繳”3萬
近兩日,網上有傳聞稱,從2017年1月1日起,鄭州將要調整契稅繳納標準,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房契稅不變,二套房將統一執行4%的標準。這在朋友圈炸開了鍋,鄭州市房管局三個辦事大廳的繳稅窗口和房屋查詢窗口都擠滿了人。
目前的契稅優惠政策是從2016年2月19日起執行的: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稅率征收契稅;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型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注意,這里所說的是“減按”。因此,傳言所說的標準“提高”,實際上是“優惠取消”。那么,如果真是這樣,百萬元的房產將可能“多繳納”最高3萬元的契稅。
現象
千余人涌向房管局大廳
為“省錢”爭分奪秒排隊辦理
受傳言的影響,很多購房者開始迫不及待地帶著相關資料,競相涌入鄭州市房管局三個辦事大廳。一時間,大廳內人潮洶涌,堪比“春運”。
28日、29日,河南商報記者連續在辦事大廳探訪得知,從早上六七點開始,辦事大廳門外就排起了長隊,有的甚至半夜三四點就來了,大廳內更是人山人海,契稅窗口和房屋查詢窗口處人頭攢動。據大廳工作人員判斷,大約有千余人。
前來繳稅的市民周先生說,他是看了網上的消息后來的,本來就沒把繳納契稅當回事,本想等以后新房交房后再繳,誰承想出來這么一個消息,萬一成真,豈不是要多繳一兩萬元,“我一個月的工資才多少錢?”
有周先生這樣想法的人很多,他們有的是接到樓盤置業顧問的電話提醒,有的是聽房屋中介人員說的,總之,“晚繳不如早繳,早繳還能省錢”的心理四處彌漫。
截至29日下午,仍有不少人來大廳申請辦理契稅業務,直到下午四點半左右,人群才慢慢散去。
應對
地稅部門啟動應急預案
并作出情況說明
對于突然出現的繳納契稅排隊擁堵情況,鄭州市房管局東區辦事大廳有關負責人胡冬梅向河南商報記者解釋說,也不知道是哪里傳的消息,市民就一下子涌進大廳來繳契稅,對此,大廳緊急增派人員,到大廳疏導人群,維持秩序。同時也和地稅部門取得聯系,共同向大家作出解釋。
河南商報記者也于第一時間向鄭州市地稅部門了解了情況。
記者得到的準確答復是:針對契稅政策是否會調整,目前沒有接到上級相關部門的通知;關于系統調整,是因為“金三”系統部分功能升級,但不影響正常的稅收征收入庫。同時,河南省地稅局也沒有接到國家稅務總局的通知,全省地稅機關均已啟動應急預案。
記者還了解到,針對當前契稅征收窗口繳稅人員多、排隊長等問題,鄭州市地稅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契稅征收場所啟動一級預警。市局班子成員帶領多組巡查小組,分赴各個契稅征收大廳進行實地督導。
據記者了解,市局抽調其他區局業務骨干進行業務支援,截至29日中午,已調派80余名人員到契稅征收大廳進行疏導。
另外,各契稅征收單位所有工作人員全體到大廳上崗,采取增設應急受理窗口、預審窗口,啟動崗位應急轉換和突發情況報告及處理等應急措施。只要有納稅人前來辦理,大廳工作人員就正常受理,直至當天納稅人受理完畢。
29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房管局西區辦事大廳二樓看到,多名稅務人員正在全力接收辦事者遞過來的材料,忙得不可開交,還有工作人員拿著擴音器就上述情況向大家作出說明,并表示,大家不要慌張,來辦業務的人,一定能夠受理。
分析
調控政策頻繁“刷新”
“恐慌”心理難以疏導
29日下午5點,天色漸暗,鄭州市房管局西區辦事大廳變得空蕩起來,零零散散的辦事者反而不用排長隊,就能很輕松地來到窗口,無論是房屋查詢窗口,還是契稅窗口,即到即辦。這和白天的“人潮洶涌”形成了鮮明對比。為什么偏要“起五更”,擠破頭也要早早排隊辦理呢?
“主要是害怕來辦的人多了,萬一當天受理不完,那就慘了。”為了排隊繳契稅,市民李先生跑了一天,上午人太多了,房屋查詢窗口要排隊,繳契稅也要排隊。當河南商報記者問道:“你怎么知道政策要變?”李先生立即接話:“政策變得還少嗎?哪個月沒有政策?”
鄭州一位房屋經紀人劉元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房地產市場那么熱,最近的調控政策過于頻繁,都是當晚出臺,第二天就執行,而且很多小道消息十有八九都預言成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政府部門的樓市調控手段有很多種,比如限購、限價、土地政策等,金融部門也有調控手段,比如限貸、利率調整等,稅務部門也有類似手段,比如契稅、增值稅調整。今年以來,全國各個熱點城市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控,很多都打了“組合拳”,如果限購、限貸降不了“熱度”,那么不排除稅收手段的使用。
這是本次流言傳播的邏輯,因樓市而生,因調控而起,但傳聞是否屬實,是否與調控有關,河南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