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體檢和CT檢查的普及,許多人都發現自己有肺結節,這讓他們非常擔心甚至寢食難安,害怕肺結節是肺癌的前兆。
本期《醫生有話說》,我們邀請到來自成都京東方醫院的主任醫師跟大家聊一聊肺結節的話題,指導大家科學看待肺結節。
(資料圖片)
本期話題
科學看待肺結節
體檢查出肺結節該怎么辦?肺結節是不是肺癌先兆?應該如何坦然面對肺結節?沒有肺結節的人又該如何預防呢?
今天,成都京東方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魏秀波,在川觀拍客的鏡頭前,就和大家聊一聊肺結節的相關話題。
查出肺結節要不要干預?
根據結節患者的數據顯示,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所以說大家不必過于擔憂。在發現的肺結節里,僅有5%需要我們去關注,僅有1%左右的結節需要我們積極地做治療。
肺結節形成的原因:
肺結節其實就是肺部CT影像上發現的肺部陰影。引起肺結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大家擔心的肺部腫瘤,也有感染、肺內淋巴結節等在肺部CT上表現為肺結節。部分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人群也容易發生肺結節。長期暴露在煙草、工業粉塵、廚房油煙等環境下的人群發生肺結節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其實大部分的肺結節都不是肺癌,是既往感染、結核等遺留的類似于疤痕樣的舊疾和良性的結節。
肺結節的分類:
根據肺結節的成分,我們可以把結節分為純磨玻璃結節、混合性磨玻璃結節(也叫做部分實性結節)和實性結節。按結節的大小,直徑<5mm的稱為微小結節,直徑5mm至1cm稱為小結節(也叫亞厘米結節),而直徑>3cm的稱為腫塊。
各類肺結節的惡性程度及檢查周期:
研究發現,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程度相對較高,純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相對惡性程度會低一些。
患者可以根據肺結節的大小,做相應的檢查:直徑<5mm的結節,定期進行年度體檢就可以了;直徑6mm至8mm的結節,需要定期復查,三或六個月復查一次;直徑≥8mm的結節,則需要密切觀察。
大量研究表明,結節直徑越大,惡性程度越大。以8mm為警戒線,≥8mm且持續存在的結節,需特別重視,建議到醫院的胸外科專科就診,聽取醫生的專業建議。
如何預防肺結節?
對于沒有肺結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抽煙的人士需要戒煙,不抽煙的人要盡量避免接觸二手煙;減少接觸污濁空氣、石棉、砷、鎘、鉻、煤煙等。平時要多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優質蛋白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即使發現了肺結節,也無需過度緊張。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到醫院復查,聽取醫生的專業建議就可以了。
最后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不少有肺結節的患者在多次的復查過程當中,會因為CT檢查有射線,而擔心對身體有影響。根據臨床研究和觀察,現用于診斷的射線劑量并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傷。
魏秀波
成都京東方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20余年。曾就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醫院,發表論文7篇。
其在心胸外科及胸部腫瘤綜合治療具有豐富經驗,擅長食管、肺及縱隔腫瘤的微創外科治療,食管腫瘤、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個體化微創外科治療,肺結節微創外科治療。
醫生有話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科學告訴我們多數疾病是由生活觀念、個人習慣、文化知識以及個人素養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些因素影響著每個人的健康。
四川日報全媒體“川觀拍客”推出《醫生有話說》健康科普欄目,向大眾傳播具有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的醫學知識,全方位覆蓋滿足各類人群對健康知識的訴求,解答當下常見疾病和季節性多發病癥的預防、診斷及治療,讓讀者們更好的了解和預防各類疾病,保持健康體魄和良好心態。
策劃 ︱ 毛漫丁 向宇 肖雨楊
統籌 ︱ 向宇 肖雨楊 盧春陽 趙螢
攝影/剪輯 ︱ 盧春陽
編輯 ︱ 趙螢
海報 ︱ 何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