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 流金淌銀
——看沅陵如何做好“水+”文章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夏濤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凌長啟 瞿云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沅陵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政治責任,從山上、經岸線、到水中,通過系統施策,扎實做好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還沅江一脈清水。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沅陵縣通過河長領治、部門聯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一河一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常態化守護好一江碧水,使全縣境內911條溪河真正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繪就了綠水青山美麗沅陵新畫卷。
(沅水河畔宜居之城——沅陵。劉科 攝)
治理好水,守護好水,更要利用好水,做好“水+”文章,真正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沅陵縣從大山大水的縣情實際出發,依托豐富、優質的山水資源,緊緊圍繞河湖長制工作和幸福河湖建設,立足沅酉水系,大力發展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產業,全力打造生態之河、宜居之河、富民之河,讓一江碧水,流金淌銀。
水電開發 三級利用
涓涓細流出深山。作為湖南省第二大河流的沅江,匯聚了從武陵、雪峰山脈中孕育的無數支流。滔滔江水百轉千回,日夜奔涌,來到沅陵境內,似乎變得更加“值錢”了。
(沅陵五強溪水電站。王小華 攝)
站在五強溪水電站大壩上遠眺上游,因大壩的攔截,曾經“桀驁不馴”的沅江水變得溫柔,蓄積成煙波浩渺的庫區水域。秋日艷陽下,庫區潮平岸闊、浮光躍金。此時,五強溪水電站發電車間內,兩臺巨大的水輪飛速轉動,滔滔不絕的沅江水,正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能。
五強溪水電站位于沅江中下游沅陵縣境內,是沅江流域開發的第一個電站。1994年12月首臺機組發電,到1996年底,五臺機組全部投產,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53.7億千瓦時,是華中電網調峰、調頻骨干電廠。
“利用好一江碧水,將豐富的水能轉化為電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充電’。”五強溪水電站廠長助理劉斌介紹,五強溪水電站自1994年首臺機組發電以來,已累計提供清潔能源逾1400億千瓦時。目前總裝機50萬千瓦的擴機工程正在實施,預計2023年底竣工投產。
自五強溪水電站溯流而上,來到上游112公里處,高灘水電站便坐落在沅江最大支流酉水河上,為酉水最末一級電站。1996年4月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目前3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5.7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2.8億千瓦時。
(沅陵鳳灘水電站。)
從高灘水電站繼續上行約14公里,便來到我國第一座大型空腹重力拱壩——鳳灘水電站。1978年5月第一臺發電機組投入運營,裝機總容量80萬千瓦。以發電為主,同時具有防洪、灌溉,改善酉水航運條件等綜合效益。
“沅陵水能蘊藏量居全省首位,水電開發,三級利用。”沅陵縣委副書記、縣長易中華介紹,沅酉水系在沅陵境內有鳳灘、高灘、五強溪3座水電站,一江碧水三個梯次開發利用,奠定了沅陵“全國十大水電基地”的穩固地位。再加上縣域內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沅陵的清潔能源開發“風生水起”,成為沅陵“六大臨港產業鏈”的重要一鏈。
碣灘茶葉 香飄海外
初秋,驕陽似火。沅陵縣官莊鎮界亭驛村千畝茶園里,依舊熱鬧繁忙。砍青、除草、追肥,村民為秋茶采摘,再下一番“繡花功夫”。
好水好山出好茶。沅陵一方靈秀的水土,孕育出一方獨特的產物——沅陵碣灘茶。有詩為證:形若碧云茸如霜,巧藝天工芽中藏;清湯綠葉醉人眼,越夜長留齒頰香。早在唐代,碣灘茶因色、香、味、形俱佳而位列“貢品”,名傳千古。
(沅陵五強溪庫區的碣灘茶基地。王敏名 供圖)
沅陵縣位于北緯28°,境內有溪河911條,尤其是因五強溪大壩修建,在沅陵境內形成240余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風景秀美。武陵與雪峰兩大山脈在這里交融,沅水與酉水兩大水系在這里交匯,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沅陵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此,是世界優質綠茶黃金緯度產業帶。
“得益于五強溪庫區獨特的區域小氣候,終年云霧繚繞。又因海拔高、水分充足、光照豐富,孕育出高山平湖原生態好茶。”沅陵縣茶酒產業鏈辦公室副主任唐睿介紹,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良好的山水生態,為碣灘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綠色屏障。
近年來,沅陵縣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茶葉強省,打造千億產業”宏偉目標,扎實推進懷化市委、市政府打造百億碣灘茶產業目標,積極融入全省“三湘四水五彩茶”品牌體系建設。
截至2022年,沅陵全縣有茶園面積18.3萬畝,主要分布于沅江、酉水流域的官莊、馬底驛、太常、北溶、五強溪等鄉鎮,年產茶葉1.5萬噸,綜合產值23億元。涉茶企業、合作社120多家,涉茶人口12萬余人,帶動了5216戶、18357人脫貧。小茶葉成了富民強縣的“黃金葉”。
(碣灘茶出口東盟專列。王敏名 供圖)
碣灘茶葉,香飄海外。2022年7月20日,湖南省首趟茶葉貨運班列從懷化國際陸港發車,運往東盟。該班列裝載的就是沅陵碣灘茶,共20個標箱重200噸,合同價值6000萬人民幣。
“這標志著沅陵縣融入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邁出重要一步,對開拓東盟市場、打造碣灘茶品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沅陵縣委書記劉向陽表示,沅陵將依托懷化國際陸港,以茶葉為突破口,積極與東盟國家發展對外貿易,為茶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五強溪魚 上岸新生
在沅江酉水的廣闊水域中,還孕育著一類特產——五強溪魚,因其氨基酸含量豐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口感極佳,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沅陵縣是五強溪庫區移民大縣,也是五強溪水庫核心區。上世紀90年代,五強溪水庫蓄水發電后,國家鼓勵沿岸移民大力發展網箱養殖。五強溪魚盛極一時,成為庫區百姓的“致富魚”,也成就了“五強溪魚”的金字招牌。
五強溪庫區退捕禁捕、網箱上岸后,如何續寫“五強溪魚”品牌的輝煌,使之繼續成為沅陵群眾增收致富的依靠,沅陵進行了有益探索。
(沅陵肖家橋鄉岸上生態流水養殖基地。周川 攝)
8月15日清晨,在沅陵縣肖家橋鄉大坪村魚翔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60口直徑10米的裝配式養魚池整齊排列。負責人覃德師正在向池中拋灑餌料喂魚,肥碩的鱸魚飛身躍出水面搶食,濺起水花無數。
“在推進網箱上岸的同時,縣里同步引導上岸漁民產業轉型發展。”覃德師說,創新引進岸上生態流水養殖項目,實行工廠化養魚。該產業園是沅陵縣委、縣政府致力打造庫區網箱上岸、漁業轉型發展的重點示范項目,吸納50多戶上岸漁民和脫貧戶參與,年產商品魚400噸以上,總產值超800萬元。
沅陵縣域面積大,境內莽莽群山中流出900多條溪河。在沅陵縣二酉鄉洪樹坪村的溪邊,上岸漁民李澤輝利用灘涂地,引來山溪水,發展岸上生態流水養魚,年產值近300萬元。
“岸上生態流水養魚,魚的品質更好,魚池的水經過三級生態凈化,完全達到排放標準。”李澤輝說,2020年,他的養殖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經過幾年的不斷摸索,魚翔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產業模式更趨成熟,主打青魚養殖及深加工,“我們養的青魚鮮銷的比較少,主要是制成臘魚,一條可賣到500元,還供不應求。”覃德師說。
而李澤輝不斷創新,如今他的養殖模式已升級為“工廠化生態流水養殖+稻田綜合種養”,不但在沅陵庫區的8個鄉鎮逐步推廣開,還輻射帶動了張家界、湘西州、常德等地的養殖業發展。
借水興旅 粲然可觀
第二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將于9月下旬在沅陵舉行。眼下,沅陵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懷化市旅發大會。
該縣積極謀劃實施第二屆市旅發大會配套文旅工程建設項目10個,總投資11.07億元。相關項目均可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9月中旬完成布展及業態植入工作。
細數這10個項目,發現都與水有關。不論是龍興講寺、辰州古街修繕配套,還是河道疏浚及生態護岸項目、三橋三塔兩岸亮化、鳳凰山提質改造、酉水畫廊項目,都與沅江、酉水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近年來,沅陵縣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地處“大湘西”“環洞庭”“雪峰山”三大旅游板塊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聚焦“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中國·懷化”城市形象品牌,對標“懷化,一個懷景懷鄉懷味的地方”旅游宣傳口號,堅持把生態文旅產業作為全縣“六大臨港產業鏈”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唱響“張家界看山,沅陵玩水”文旅品牌。
大戰略鴻篇巨制,小細節精雕細刻。
(沅陵借母溪森林水世界。鄧浩然 攝)
“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初秋時節,在林則徐賦詩贊美的沅陵,一撥撥游客不斷趕往大山深處的溪谷。在借母溪國家自然保護區景區公路旁,停滿了長株潭及常德、張家界、湘西州、懷化等地牌照的車子。
當地利用翠玉般的借母溪千塘灣兩公里溪谷,聚焦水資源,做活旅游新業態,打造借母溪森林水世界,集水上游樂、森林氧吧休閑、狃花文化體驗、原始森林科考于一體。水世界自7月8日開園以來,天天游客爆滿。
(沅陵縣明溪口鎮魚鱗壩。樊玲玲 攝)
在該縣明溪口鎮明溪口村,清澈的明溪穿村而過。當地在溪流中建起魚鱗壩水上樂園,游客紛紛慕名而來享受夏日清涼。自6月10日開園運營以來,累計游客人數超6萬人次。借助良好的山水自然資源,明溪口村今年集體經濟可達50萬元,一個昔日無人問津的“荒灘灘”,變成了富民強村的“金碗碗”。
借水興旅,粲然可觀。今年1至6月份,沅陵全縣接待游客43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76.5%,發展勢頭強勁。
(原載《湖南日報》8月18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