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津北方網訊:作為生命領域天津版“國之重器”,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所需儀器設備購置工作基本完成,首批科研人員及管理人員已經進駐。
“實驗室坐落于京津冀特色‘細胞谷’,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著力打造前沿技術中心和產品孵化中心兩大開放平臺?!奔毎鷳B海河實驗室副主任周家喜介紹,實驗室積極推進“從0到1”的原始創新和“從1到N”的成果轉化,建設初期已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發展、多元人才培育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堅持以創新為動力,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致力于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我們精準布局50個‘揭榜掛帥’項目立項,由清華、北大等17所頂尖院校團隊承擔,并引入8家知名企業吸納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多個重點項目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目前,授權發明專利1項,申請23項,其中國際專利3項;以第一單位或通訊單位發表SCI論文285篇,其中高水平論文70篇;‘血細胞分子圖譜建立與血細胞生態研究’項目榮獲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周家喜說。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實驗室不斷探索建立全新用人機制、打造多元化選才育才體系、建立人才多元激勵機制,通過“揭榜掛帥”靈活引入7位院士、近20位杰青優青擔任首席,匯聚團隊成員700余名。同時,全職引進8名頂尖專家,還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與天津醫科大學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自主培養和持續教育。
科技成果的最終方向是轉化落地,實現產業化發展。為此,實驗室全資成立載體平臺運營公司天海未來(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設3家子公司,分別對GMP平臺、孵化器以及生物醫藥供應鏈進行市場化運營,現已孵化12家企業,與百普賽斯、中源協和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多項合作,簽訂各類技術轉讓和戰略合作協議,構建“創新鏈”到“產業鏈”全鏈條的轉化生態體系。
周家喜表示,實驗室將把優化創新生態作為主動力,把創新平臺建設作為主攻點,把培育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作為主支撐,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一體部署,打造“科研轉化-工藝開發-臨床研究-質控評價-材料供應”的轉化體系,主動對標學習先進地區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經驗,并積極爭取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醫教研產”優質資源和潛力項目落地,形成活力迸發的發展生態,推動高水平科研突破產出,推進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津云新聞編輯靳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