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編者按|2023年4月18日,以“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滬舉辦。2023上海車展作為今年全球第一場A級車展備受全球汽車行業矚目,搜狐汽車邀請整車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70余位海內外企業領導者做客“汽車咖啡館”訪談間,以“車展快問答”的形式就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趨勢、新特點進行深入探討。
以下為瑞浦蘭鈞營銷副總裁張小聰的訪談實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搜狐汽車:先請張總介紹下上海車展(瑞浦蘭鈞)給大家帶來了哪些產品?
張小聰:這次瑞浦蘭鈞在上海車展帶來了最新的前沿技術,以及量產給各大主機廠配套的一些產品。另外我們也給行業介紹了我們目前在新能源板塊的布局,以及我們產業的優勢等等。
搜狐汽車:其中有什么亮點產品嗎?
張小聰:我們重點推的是去年8月份在北京發布的“問頂電池”,目前這個產品已經接近量產。這一次我們做了一個問頂電池單品電池的產品型號發布,包括158Ah的磷酸鐵鋰電池,和200Ah的三元鋰電池。158Ah的磷酸鐵鋰電池今年四季度就會量產,而且我們去年年底已經與某個主機廠完成了冬標測試,計劃在今年四季度會配合整車上市。
搜狐汽車:瑞浦蘭鈞的整體業務布局,您可以介紹一下嗎?
張小聰:瑞浦蘭鈞在電池行業不算是老兵,是個新兵吧,我們成立剛剛六年。但是我們是幫電池行業老兵在做業務,整個團隊在鋰電行業做了二十多年,在動力電池板塊做了二十幾年,我們對于電池產品、技術、市場都有深刻的理解。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制訂了動力和儲能雙戰略的發展路徑,我們在動力和儲能板塊齊頭并進,這是我們公司經營的根本。
搜狐汽車:我了解到瑞浦蘭鈞在儲能電池方面發展很快,而且在這個領域,儲能電池公司相對更少一些,是這樣的嗎?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呢?
張小聰:儲能和動力在產品上有一些交集,但是業務板塊的行業特點還是有很大差異性的。最開始我們立足于一款產品多種用途的指導思想,這樣能實現一個產品的成本可控和產線的大批量生產。
儲能市場其實是最近幾年才培育起來的,我們屬于儲能市場的先入者,有戰略先發優勢,去年開始儲能市場爆發,(這是)我們抓住這個機會的主要原因。
搜狐汽車:您對未來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有什么預判和規劃嗎?
張小聰:應該說儲能電池也會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包括寧德時代和特斯拉,大家在這方面都做了深入的布局。對于我們內部來說也是一樣的,動力和儲能雙戰略。未來的話,兩個行業、兩個產品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未來我們會從產線、產品設計、市場營銷方面做一些差異性的推進和推廣。
搜狐汽車:今年動力電池增速有放緩的趨勢,可能行業集中度變得更高。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瑞浦蘭鈞在這個市場環境當中要應對什么呢?
張小聰:經過三年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23年確實遇到了一些阻力,包括政策調整等等,也包括一些原材料價格和原材料供需矛盾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更需要用發展眼光解決問題。
第一個問題,雖然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從2010年開始經歷了幾輪洗牌,但整個市場目前越來越良性。不過隨著整個市場進一步深入、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我認為整個動力電池(市場)還是會面臨一些格局上的變化。
行業集中度方面,前15、前10、前8、前5,這個是有很大變化的。目前來說,我認為前10的集中度是越來越高的,我認為是好事,因為整個資源,包括客戶資源、行業資源都是往前10集中,我認為這對整個行業發展是有幫助的。
但是我認為前8、前5還是存在變數,我們內部也做好了充分準備。無論是專利布局,還是在極限制造方面的一些工作,還是我們的技術創新以及上游供應鏈的把控等等,包括現在我們推行的動力和儲能雙戰略,都有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的經營理念,總體來說都能夠推動瑞浦在未來競爭中越來越有競爭力。
搜狐汽車:目前瑞浦的下游客戶的電池定價和鎖價情況是怎樣的呢?
張小聰:隨著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跟車廠的談判、定價應該還是蠻激烈的,我們也深刻理解到車廠的難處。以去年為例,很多車廠賣汽車確實不賺錢。這個對于行業來說是不太有利的。因為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是存在問題的,越往上越賺錢,為往下越不賺錢,這個對于行業發展是不利的。
今年整個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對于行業的發展是起到推動作用,對于整個行業的利潤分配、產業鏈的利潤分配會重新做調整。我們的核心理念是,第一要讓車廠能夠多賣車,我們希望行業越來越好,這樣動力電池行業才會從目前的寒冬狀態,慢慢向春天或者是夏天去走,這是我們最基礎的。
第二價格方面,因為涉及到每個公司的生存問題、利益問題,我們是秉著和平協商的態度,有鎖價機制,也有聯動機制。視具體情況而定。
因為每個主機廠客戶,對于市場形勢的判斷、對于價格的判斷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或者是一套模型在里面,每家的方式還是有區別的。今年特別明顯,有的客戶希望跟你鎖價,在某個范圍內跟你鎖價;有的客戶就希望月度聯動或者是季度聯動來,這種情況都有,我們還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主。
搜狐汽車:最近動力電池也有出海熱潮,瑞浦有沒有相關布局?您怎么看海外市場的挑戰和機遇?
張小聰:應該說出海是必然。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浪潮來看,零部件企業尤其是三電的中小零部件企業,我認為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或者是Tier1的零部件企業去發展。這種情況下,對于我們這種新的Tier1的中小零部件企業,出海、全球布局是必然的選擇。包括國內也是遇到發展的瓶頸,短期來說發展速度會放緩,這種情況對于我們來說,出海是必然選擇。
但是出海對于我們來說阻力是非常大的,這里面不單涉及到很多政治、經濟、宗教,包括文化、理念等等都有很大的沖擊。不管怎么說,前面有很多的企業已經做了先例,做了很好的成功案例,包括傳統的零部件企業,我們向他們學習,根據自身特點、行業特點做海外布局,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最核心的,我認為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第一個要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因為海外不像國內有一定保護性的,海外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
第二個產品品質必須要做好的。尤其是安全方面、可靠性方面是必須要做好的。因為國際市場對于品質要求、對于安全性要求是遠遠超過國內的。
第三個是技術創新能力。因為在海外面對的是日韓的LG、三星、松下的競爭,如果沒有自己的硬實力黑科技,那你是很難去PK的。當然我覺得我們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還是蠻明顯的,我們不需要太過于懼怕他們,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出來,在海外我們還是有競爭力的,尤其從前年開始,我們拿到不少國際車廠的項目,有很多新產品準備上市了,這一塊我們非常有信心。
搜狐汽車:您也提到國外可能對于產品的要求會更高。這方面我們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張小聰:對于我們來說,第一個要加強認識,不要因為說國內我做得很好,去外面就沒有問題了。第二個練好內功,中國的電池行業伴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快速發展,實際上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短板。我們跟LG、三星、松下比,我們在電池的品質控制等各方面還是有一些短板的。這一塊我們要補齊,內功要做得更扎實。
搜狐汽車:今年我們可以看到車企大降價的情況,車企對于成本把控更加嚴格,作為產業鏈企業您有感受到這種壓力嗎?
張小聰:確實感受到了。但是就像我剛剛說的,車子必須要賣起來,那整個行業包括電池企業才有定單,才能讓產線平穩地運轉起來。這個我們是非常理解車廠的難處,很多時候大家其實不是甲方乙方,更多是合作伙伴關系,大家聯合起來要把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做大做強,把整個市場做好,把行業做好,這是很關鍵的。
雙方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終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情況是比較合適的。講價來說,車廠本身成本壓力很大,第二個,原廠價格的回落對于我們成本下降也是有非常大幫助的。
搜狐汽車:我們也關注到今年動力電池領域也打起了價格戰。瑞浦這邊有沒有什么應對措施?怎么看待現在這個環境呢?
張小聰:打價格戰,個人覺得,其實還談不上。因為目前來說,個人認為整個行業是處于比較良性的競爭過程中,雖然有一些(企業)因為受自身的經營壓力、庫存壓力,價格拉得比較低。但是我認為這是短暫的、特殊情況下的過程。我認為還沒有完全到打價格戰的程度,而且整個市場目前的競爭,相對來說還是處于比較有秩序或者是比較良性的狀態。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有上游的礦產資源布局,而且良品率、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還不錯。另外我們堅持動力和儲能兩步走的雙戰略思路,總體來說我們目前的經營狀況還是非常良性、非常好的。
搜狐汽車:目前合作客戶,包括定單情況,可以給我們透露一下嗎?
張小聰:目前國內動力板塊或者是汽車板塊。首先第一個點,我們布局比較完整。除了乘用車之外,商用車、工程器械,包括一些特種車輛我們全都有布局。比如大家比較關注的乘用車板塊,國內應該說3/4的車廠,我們都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我們會重點把剩下的1/4的客戶做一些公關工作。
從今年開始,(我們)慢慢把重心的一部分轉到海外去了。一個是海外市場比較大,第二個我們海外客戶目前還是比較少的,海外我們也在重點開拓。去年我們在海外注冊了公司,在歐洲本土來對接歐洲的這些主機廠,目前我們也在對接日韓的一些車廠等等。
搜狐汽車:所以今年有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規劃呢?
張小聰:我們現在和上汽、吉利、東風、一汽都在合作了,包括我們拿到了國內最好的造車新勢力的定點,今年還是想跟廣汽、長安、奇瑞這些傳統造車廠建立合作關系。在海外,我們和一些國際品牌已經在展開合作,我們還想拿到一些新的項目,比如寶馬、大眾,想取得一些突破,當然這個還要基于整個對接的情況來看。
搜狐汽車:最后一個問題,本次車展您最關注的點有哪些呢?
張小聰:第一個點,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大家都明顯感覺到整個市場波動,我們更關注從今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到底該如何發展,包括車企也好、零部件企業也好,該如何發展,技術路線包括整個行業未來怎么去提高我們自身的競爭力等等,這是目前我們最關注的。
另外,車型、增程、插電混合、純電等等,我們的客戶未來規劃是什么樣的(也比較關注)。因為今年開始,大家明顯感覺到整個行業比較卷,包括汽車行業到電池行業,大家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在錯綜復雜的環境當中大家如何生存,讓企業活得更好,這是大家都面臨的課題。車子賣得好不好,很多時候還存在未知數,尤其是新電動汽車板塊里面,你很難在上市之前判斷得出來這輛車賣得到底怎么樣。這對于從業人員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不可能所有車型都做陪跑,不太現實。
搜狐汽車:那這個主要的變數因素可能有哪一些呢?
張小聰:這個我覺得一方面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個很大的變化。傳統車、一款車可能從20歲到50歲大家都能接受。電動汽車來說更是針對一些細分市場,目標客戶摸得準不準、客戶畫像準不準這個很關鍵。
客戶畫像畫得不準,這個車可能就會賣得不好。當然它可能也會有一些邊際貢獻存在。因為現在一款車,我估計不太像過去傳統車一樣,能適合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級、不同專業、不同人士的需求,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
像傳統一款車,一年賣到一百多萬臺,這種概率可能越來越低了,很多時候需要細分市場的匹配。這種情況下更加考驗整車規劃到開發,包括像定價等等,這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工程。
搜狐汽車:行,今天的采訪先到這里,感謝張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