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作者 | 于文頔
(相關資料圖)
李斌不想“出去找工作”,所以在4月月銷僅6658臺之后,全新蔚來ES6入門價降低1.8萬元,上市即可交付。
王傳福也不想被“超越”,所以近三個月銷量保持在20萬輛之際,陸續推出秦DM-i、漢EV、唐DM-i、漢DM-i/DM-p多款車型的冠軍版,進一步下探各款車型的入門價格。
5月的新能源市場,新車上市發布會此起彼伏。哈弗梟龍/梟龍MAX、比亞迪宋Pro DM-i冠軍版、全新ES6、五菱寶駿悅也等新車先后上市。
當更多選手涌入新能源賽道,所有車企都想活下去、而且是更好的活下去,于是紛紛給自己立下了更高的銷量目標。比亞迪、長安、嵐圖等7家車企提出了倍增的預期,另外6家車企的新能源目標也計劃同比增長超50%。
然而“卷王”難當,2023年1-4月,新能源乘用車狹義批發210.8萬輛,同比增長43%,相對于前兩年156%、96%的年增速,新能源市場盡管持續成為市場增量,但增速明顯放緩。這也意味著,要想實現目標,車企之間要展開零和博弈。
當高目標遇上低增速,會有更多車企兌現自己的新能源銷量目標嗎?
時間軸1/3 vs 平均進度15%
2022年NIO DAY上,李斌稱2023年有信心超過雷克薩斯燃油的銷量,2022財報電話會上,李斌又稱銷量倍增;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2022年底的廣州車展采訪中,表達了埃安2023年保50萬輛挑戰60萬輛的目標。比亞迪、小鵬則是在內部明確了400萬輛、20萬輛的年度計劃。
表達的場合不同,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內部對目標完全度的要求不同。搜狐汽車統計了14家明確提出2023年新能源銷量目標的車企,其中特斯拉的180-200萬輛為全球目標,長安僅明確提出了深藍和阿維塔的銷量目標。
除特斯拉外,13家國內車企的均給出了高于當前整體市場增速的銷量預期。嵐圖急需“翻身”,盡管7萬輛的目標總數最低,但預期增速是14家企業中最高的。比亞迪、長安、理想、奇瑞、吉利、嵐圖6家車企紛紛立下了倍增的flag。當2023年時間進度條走過1/3,13家車企的目標平均完成度僅有15%。
自主大廠的增速預期普遍比新勢力更高。這一方面是由于其同期基數小,他們新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序列將成為重要增量,如吉利銀河、奇瑞iCAR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消費正從嘗鮮發展到大眾消費階段,他們希望能抓住大眾新能源市場的機會。
傳統車企的大規模入局讓新勢力壓力倍增。小鵬60%左右的增長目標在一眾高目標中頗顯冷靜克制,理想、蔚來希望繼續保持在一線的身位,原來的二線新勢力也希望繼續往前沖一沖,同樣是給出了更高的增速目標。
然而從目前的銷量情況來看,哪吒、零跑、小鵬下半年壓力滿滿。1-4月,小鵬、零跑同比下滑約40%,哪吒也小幅下滑4.4%。“向上”這一共同的困局還沒走出來,“規模”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其他車企雖有增長,但整體完成度均不高。完成度最高的理想銷售全年進度的26%,且1-4月銷量增速基本與期望增速一致。埃安、長安、極氪1-4月銷量增速則超越預期增速,相對于全年的銷量目標,其完成度分別為24.2%、19.6%、16.4%,且深藍S7、極氪X尚未開始交付,他們手里還有“子彈”。
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爆款宏光MINI EV也撐不住了,1-4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車型下滑超62%僅銷售5.5萬輛。同樣靠A00級小車的奇瑞新能源銷量也出現了60%的下滑,而新品牌、新車型還沒開始上量,二者處于產品迭代期。
整體來看各家車企的新能源增速,相比于2022年僅有一家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下滑的局面,今年1-4月有5家車企同比下滑,再也不是有新能源產品就能增長的時代了。
志在必得or激情挑戰?
對于開年幾個月銷量不佳的現狀,各大車企基于對市場形勢、自家產品節奏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實有心理準備。
“明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供需兩端的壓力都會比較大,需求的壓力會更大。”早在2022年底的NIO DAY上李斌就斷言到;無獨有偶,在Q1財報發布會上,何小鵬也稱,“從今年的三季度開始,小鵬的銷量將會有同環比的大幅增長,并且較大比例的高于行業增速。”顯而易見,大家更多的把期望放在了下半年。
但有預判不等于不著急。從營銷策略、渠道管理再到團隊更新、戰略方向,所有企業都在積極的行動起來。
同為行業龍頭,比亞迪和特斯拉目標風格迥異。比亞迪激情挑戰400萬輛,特斯拉則是所有車企中預期增速最低的企業,但無論目標實現有否,短期內都不影響他們的行業地位。
只是龍頭增長壓力也不小。比亞迪近3個月月銷都在20-21萬輛之間,今年陸續推出的冠軍版車型,將各個車型價格區間再次下探。特斯拉在年初開始在全球大幅降價,隨后又拉升價格逼單,似乎都收效甚微。據彭博社數據分析,近兩個季度,特斯拉庫存急劇拉升。2023Q1產量超出需求9.2萬輛。坐擁推特后,一向靠個人和產品魅力發電的馬斯克也稱會試試廣告。
新勢力的焦慮體現在渠道的變革和團隊的動蕩中。理想作為日子過的最好的一家,一邊“教媒體創業”,一邊改革渠道管理體系;
過的不太好的小鵬,近半年內進行了多項調整。先是設立E、F、H 三大平臺產品矩陣,分別由廖清紅、夏珩、矯青春負責。今年開年,王鳳英出任CEO,對汽貿與UDS團隊進行合并重組。新UDS部門的業務由王桐、易寒和Bob負責,三人均向王鳳英匯報。
同樣經歷內部管理團隊大換血的還有嵐圖:近期嵐圖銷售公司總經理余飛、副總經理劉展術先后離職,二者在嵐圖的工作時間都僅有一年左右。劉展術在離職郵件中這樣形容這段職業經歷:“問題千瘡百孔、機會千載難逢”。
團隊頻繁變動背后,是企業對遲遲無法兌現目標的焦慮,是堅守還是求變對每個車企掌舵人都是考驗。
對燃油車時代的大廠來說,新能源目標同樣迫在眉睫,這決定著他們未來幾年在牌桌上的位置,甚至還能不能留在牌桌上。新能源開局之初,部分燃油車大廠在產品層面,選擇加入A00級小車賽道先把“數據做上去”,在渠道層面,利用已有的行業資源發力B端市場。
今年這兩條路似乎都不太走得通。據行業內人士透露,近幾個月幾家車企在B端市場搶的很兇,一些地區甚至設立了一些保護性措施保證當地車企的市場份額。A00級產品的迅速下滑也有目共睹。
焦慮之下,大家紛紛加大投入。吉利銀河、哈弗龍序列都選擇設立獨立渠道,改變2022年油電同渠道的現狀。發布會上,長城透露哈弗龍網在今年6 月底前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落地運營 350 家店面,今年內會達成 500 家。作為對比,燃油車時代年銷百萬輛的品牌,門店數量一般保持在800-1000家。這樣看來哈弗的投入力度顯然不小。
當車企的高目標遇上新能源增速放緩的大環境,既要有競爭的信心,也要保持冷靜的思考,有所堅守有所更新,踩準節奏才有望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