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社區居民在“螞蟻工坊”工作室組裝電動自行車線束。
天津北方網訊:“只要家里沒事我就來,一天能掙三四十元,最多時一個月能掙1000多元?!痹诒背絽^青(廣)源街盛福園社區“螞蟻工坊”工作室工作的居民劉蘭恩高興地說。從去年7月開始,盛福園社區與企業對接搭建“螞蟻工坊”靈活增收平臺,為困難居民提供易上手的手工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經過一年發展,如今“螞蟻工坊”工作室已經搬到面積近200平方米的社區公建用房里,累計受益居民超過150名,每月可創收超萬元。
小屋變成大“廠房”
(資料圖)
盛福園是本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區,社區內殘疾人、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較多。去年7月,社區對接社會企業成立了“螞蟻工坊”靈活增收平臺,挑選具備上手簡單、運輸方便、多勞多得、隨干隨止等特點的手工活,幫助困難家庭的閑置勞動力提高經濟收入。
盛福園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胡永泉告訴記者,剛剛成立運行時,工作室位于居委會三樓一間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內。隨著來工作室干零活的居民越來越多,小屋子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求了。今年3月,經多方協調,社區將小區西側的閑置公建用房盤活,把工作室遷到了這里。如今的“螞蟻工坊”工作室有4間獨立工作間,每個工作間內都擺著數張工作臺,每天可以供至少20名居民同時工作。
59歲的居民孫佩榮是工作室的“老員工”,他開心地說:“現在工作間比以前寬敞,也不用把活兒領回家干了,大家可以一起干活、一起聊天,還能賺點錢補貼家用,比每天悶在家里好多了?!?/p>
每月創收超萬元
工作室面積增加的同時,能承接的手工活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其中包括電動自行車線束組裝、地圖裝訂、蠟筆包裝、仿真花制作、縫紉制衣等。居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種類的手工活。
工作量大了,居民每月的收益也成倍增長。去年7月至12月,“螞蟻工坊”工作室共為居民創收1.2萬元,而今年3月以來,工作室每個月的平均收益就達1.2萬元,一些已經成為“熟練工”的居民每月能掙1000多元。
在電動自行車線束組裝工作間,記者見到了幾名正在工作的居民。他們坐在工作臺前,熟練地將電動自行車線束、絕緣膠帶、線纜插頭等元器配件組裝好。“組裝小線束上手挺容易的,我一天能做完500多根線,掙三四十元沒問題。”60歲的社區居民劉蘭恩告訴記者,她老家在河北衡水,沒有退休金,以前只靠老伴兒一人打工賺錢養家,如今她在工作室干零活也能為家里出一份力了。
“做一根小線束的價格從6分錢到1毛錢不等,大線束制作難度大一些,價格從兩毛錢到1元錢不等。”工作室負責人、技術指導林樂曉說,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自由選擇工作項目,多干多得。
顧家增收兩不誤
胡永泉告訴記者,社區里一些中青年因照顧患病老人或孩子而無法外出工作,導致家庭經濟壓力較大,而“螞蟻工坊”隨干隨止、時間靈活的特點,很適合這類群體。
37歲的張立霞由于家里老人無法幫忙帶孩子,只能辭職成為“全職媽媽”,一家三口只靠愛人一個人上班賺錢,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耙郧霸诰W上自己找的零工都不靠譜,被騙了好幾次,后來聽說到社區‘螞蟻工坊’工作室可以干零活,我就來了。今年孩子上學了,現在每天把孩子送到學校后,我就來工作室干活,還能接送孩子、買菜做飯,什么都不耽誤。每月能掙1000多元,日子也比以前過得寬裕一些了。”張立霞說。
34歲的劉鈺因母親患病長期臥床、需要時刻照顧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打零工賺錢。找不到兼職時,娘兒倆就靠母親的退休費生活。來到“螞蟻工坊”后,劉鈺每個月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還能照顧母親。
“您好,這是‘螞蟻工坊’吧?我們是附近社區的居民,能來干活嗎?”記者采訪時,恰好遇到兩名來自其他社區的居民,他們前來咨詢,也想加入“螞蟻工坊”。胡永泉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發展,如今“螞蟻工坊”工作室不僅有本社區居民,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周邊社區居民,累計受益人數超過150名?!敖窈笊鐓^計劃鏈接更多社會資源,創新更多服務方式,讓居民在社區心有所屬,幸福安家?!焙廊f。(津云新聞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