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利是是什么,利是是什么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廣東 ?一般指年頭或年尾發紅包新年派發“利是”是廣州新春風俗。
(資料圖)
2、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
3、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意頭”,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
4、利是,亦稱紅封包,粵語、越南語中稱為利市(粵語口語音又作勵事,俗寫作利是、利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
5、送紅包是中國、越南傳統習俗。
6、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新春、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
7、利是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8、利是(LaiSee),又稱“利事”,即紅包,,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連之意。
9、在廣東有過年 “派利是”,“ 逗利是” 的習慣。
10、從擁有億萬的富豪,到一般民眾,派出的“利是”大都是10或20元,多者不超過50元。
11、但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利是超過100元的也不足為奇。
12、一般來說是已婚人士派“利是”,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前都可派發。
13、所派對象除了未成年人,還有一些未婚人士,五六十歲未曾婚嫁的單身朋友,也會收到“利是”。
14、新年開工第一天,很多中國公司開始形成派開工利是的風俗。
15、又稱“利事”,即紅包,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連之意。
16、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的習俗,即為“壓歲錢”。
17、長輩在年三十晚上零點后派給晚輩的紅包,寓意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
18、還有一種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19、紅包封的發展階段:第一代:以彩圖為主,上面主要印有“壽星公”、“鯉躍龍門”、“滿堂吉慶”、“升官發財”等民間色彩濃厚的圖案。
20、第二代:八十年代,簡單直接的將“福”、“恭喜發財”等吉祥字句印于封面,也有以“百家姓”加中式圖案作點綴的,設計簡約、經典。
21、第三代:90年代,流行彩圖加燙金圖案的紅包。
22、第四代:2000年以后,愈趨多元化,并且出現了各大購物網站出現的電子紅包。
23、春節期間大人給小孩子的紅封包;或者重要日子(高考)家人給的紅封包;或者參加婚宴給的紅封包,就叫做利是。
24、利是之所以叫利是,是因為利于事,順利吉利祝福的意思。
25、紅封包的意義要比里面的放的錢的意義更大。
26、所以放多少不重要,但要避免一些不吉利的數字。
27、紅包更常見是派給親朋的小孩。
28、利是派給親朋好友街坊鄰里的小孩子甚至是街上不認識但覺得討人喜歡的小孩子。
29、因為金額小所以并不會心疼。
30、但一個個紅色的封包派出去,一句句吉利的話語回贈。
31、有一種把喜慶和好運共同分享的感覺。
32、但近些年來利是也開始出現了攀比的走向。
33、但很多人依然堅持其本身討個喜慶吉利意頭的本質。
34、所以春節派利是、參加婚禮給利是對于很多廣東人來并不是壓力。
35、因為沒有人會在意金額。
36、而且參加廣東婚禮,你會碰到主人家只是折個角就把利回贈,或者你會碰到給了個288的利是,主人家只拿了28,以266作為回禮。
37、或者主人家拿100(十全十美)給回180。
38、一般拿走的和給回的都是很吉利的數字。
39、所以對廣東人來,辦婚禮不是眾籌或為了禮金,而是邀請親朋好友街坊鄰里齊聚一堂吃一頓好的,慶祝結婚了,大家給祝福的同時也都粘粘喜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