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老虎”的段子,還在二手車商茶余飯后的談資中不絕于耳,而生產納智捷的東風裕隆,卻在一次次的招商失敗中焦頭爛額。擁有年產12萬輛的生產力,卻接連兩次招商失??;曾經豪擲千萬請代言人的車企,如何走上了破產重組之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網紅”的崛起與沒落
成立于2010年的東風裕隆,在入市之初便趕上了國內SUV車型的爆發增長期。作為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SUV,一度成了“網紅”車型。憑借大軸距和寬敞的后排空間,當年的納智捷廣受消費者青睞。僅問世當年,便銷出超3萬臺。之后又豪擲千萬請周杰倫代言。在“天王”光環的影響下,納智捷銷量登頂,一時風光無限。
風光背后,必有風波。百公里超十升的高油耗長期被詬病,行駛過程中水箱破裂等配件事故層出不窮,發動機常常無故熄火的問題頻發。在短暫的風光過后,納智捷漸漸無人問津,一度跌破千臺,東風裕隆也開始走了下坡路。
二、風光背后風波不斷
納智捷的誕生登頂,創造銷量奇跡,受質量問題影響幾年內迅速衰落,無力回天個中原因引人深思。究其原因便是研發能力太弱,從問世到衰亡的近八年間,平臺從未更新。用舊技術生產新車,靠營銷宣傳拓寬市場,內在卻換湯不換藥,難怪產品質量問題接連不斷。
原本在2015年拉周杰倫“入伙”代言,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但發動機損壞、熄火問題屢屢出現在第三方投訴網站上。即使“天王”站臺也難掩質量缺陷,并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高價低質的印象。
市場定位不準、缺乏技術創新、質量問題頻發的納智捷,在登頂的五年后黯然退出我國市場。
三、艱難招商難尋出路
在納智捷銷量逐年衰落的五年里,東風裕隆也遭受著二三線合資品牌的重新洗牌的窘境。據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東風裕隆的社保在冊人數已不足50人。所謂“棄車保帥”的人員調整策略,難以避免地造成了技術人才的流失,本就止步不前的研發工作,每況愈下,甚至負債高達70億,并宣布破產重組。
曾是王者怎會輕易認輸?憑借著完備的生產資質和成熟工廠,東風裕隆渴望再度崛起。業內當時看好富士康與其合作,以開辟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道路。但長期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的東風裕隆,并沒能迎來渴望已久的曙光。
今年3月份,東風裕隆的第二次招商仍未得到車企眷顧。這一次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誠然,伴隨著石油資源趨近枯竭,汽車企業未來的出路定在新能源;油價升高,促使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攀升。
近些年比亞迪、蔚來、小鵬這些汽車銷售領先的車企,都在新能源賽道跑出了不俗成績,相關政策的扶持也展現了新能源汽車的廣闊發展前景。
此次東風裕隆的第三輪招商更明確了對于投資方的要求,顯然想把握住這次汽車行業的改革東風,重整旗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嶄露頭角,找回昔日榮光。
四、能否趕上新能源風口?
其實早在2019年東風裕隆就提出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計劃,但遲遲未付諸行動。明明已經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電控這三大關鍵技術,卻常年疲于發展、進步的昔日王者,能趕上這次時代東風嗎?
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大好,連年創下融資金額新高。多數車企大佬早已找準時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完成了華麗轉身。利用政策和資金優勢,不斷提升研發能力、精進技術,從中低端漸漸走向高端。
東風裕隆身處長三角中心地帶,交通和市場需求仍有優勢,加之當地政策的扶持,便是他不服輸的底氣。如果能夠通過此輪招商順利融資,或許還有重回大眾視野的機會。
小結
近年來漂亮國燃油汽車公司已破產上千家,東風裕隆的宣告破產,打響了我國汽車行業新能源賽道的發令槍。但汽車轉型周期長、研發難度大,多年沉寂的車企想要在此次改革浪潮下把握機會,必將面對重重阻礙。
昔日網紅能否重拾資本鐘情?舊日王者是否會否重新殺出重圍?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