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車派】2023年,注定不會平凡。至今,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持續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里,它改變了我們太多太多。或許很多人都還未完全適應疫情下封控的生活,便要在2023迎來新一輪的改變,彷徨、無措,這些都無濟于事,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我們才能夠收獲自己的所愿,因為2023將會是挑戰和希望共存的一年。所有人都想知道,在這一年里,各行各業又將會走向何方?
(資料圖)
在網絡游戲領域,隨著疫情管控的取消,人們逐漸回歸學校和公司,曾經在疫情時因為大眾閑暇時間增多而受益的游戲行業,無疑會在新的一年迎來新的挑戰。但是,對于中國游戲公司來說,如今的海外市場無疑是更加廣闊、更加適合施展拳腳的地方。在此之前,不少游戲公司便紛紛布局海外,而它們也將在2023迎來自己的“豐收”。
讓一部分人先看懂2023:特斯拉降價攪局 車市要變天了
對于汽車市場來說,2023年的年初,它們迎來了一位熟悉的攪局者——特斯拉。不久之前,特斯拉官方宣布下調旗下主銷車型的價格,最高達到了三四萬元。消費者們在踏破了特斯拉門店的同時,壓力也在同行們的心頭上滋生。與此同時,在新能源蓬勃發展之際,老牌車企們自然也不甘心讓造車新勢力獨美而自己與舊時代共滅,它們正在悄然發力,想要憑借著深厚的底蘊給初出茅廬的“小家伙”好好上一課。難道在這一年里,中國汽車市場的天要變了?
另外一方面,智能手機行業的新變化也讓人激動不已。隨著Redmi和真我先后量產和宣布將量產支持200W以上充電技術的機型,在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智能手機的快充已然邁入了個位數時代。不過在當前Type-C接口的限制之下,240W已經是這些廠商們所能夠觸摸到的“天花板”了,但是想要已經內卷慣了的國產手機廠商們停下腳步是不可能的,它們的下一個動作是什么呢?此外,手機市場整體的低迷卻沒法掩蓋折疊屏機型冉冉升起的光芒,在高端市場上,它正在悄然搶占C位,成為更多消費者心中的選擇。
“改變”和“未來”是永恒的主題,時間的腳步也不會因人的意志而發生偏移。本次,我們推出了“讓一部分人先看懂2023”系列專題,為大家梳理2023年各行各業的未來之路,而本文,聚焦的是“特斯拉降價如何攪動國內汽車市潮。
特斯拉
隨著2023年新能源汽車國補的退場,不少車企早早就宣布2023年旗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一波漲價潮。正當消費者都擔心2023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是否會面臨全面上漲時,特斯拉這條“鯰魚”卻打響了“新年第一槍”,宣布國產版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價,并且起售價直接刷新國內價格新低。特斯拉的這一舉動,著實震驚了整個國內汽車界。那么特斯拉此舉會對2023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特斯拉逆勢降價為哪般?
其實特斯拉選擇在2023年伊始降價,此前早就有跡可循。從去年9月開始至年底,特斯拉就已經推出了包括保險購買折扣、積分和充電獎勵等各種優惠活動,期間還在10月下調過一次車輛價格。特斯拉的這一系列舉動,也吸引了不少潛在的消費者購買,根據乘聯會的統計,特斯拉中國11月份的國內銷量超過了10萬輛,在當月的新能源車企中,僅次于比亞迪排名第二。
不過隨著12月各家車企陸續加碼了旗下的優惠政策,并且借著新能源國補即將取消的勢頭,狠狠地宣傳了一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特斯拉優惠的吸引力。曾經考慮特斯拉的用戶也開始被其他品牌瓜分,在自主新能源品牌越來越好的當下,特斯拉在不進行迭代的情況下,要想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或許只有降價這一條路可選了。
特斯拉Model Y
雖然在大多數人看來,特斯拉是因為銷量下降才選擇降價搶市場,但是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卻不這么認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其對降價一事進行了回應:“有一些媒體說我們是因為賣不動了才降價,我覺得確實是無稽之談,特斯拉庫存非常透明,大家可能看到現在我們的產量和銷量之間有一些差別,主要是因為體量大了。”
但乘聯會公布的12月銷量數據不會說謊。去年12月,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5.1%的大環境下,特斯拉在國內的銷量卻環比接近腰斬,5.58萬輛的成績相比11月環比下降了44.37%。而此番降價仿佛給特斯拉打上了一劑“強心劑”。有媒體報道稱,在降價消息公布后,特斯拉中國3天內獲得了3萬張訂單,降價后的周末兩天訂單有明顯爬升,顧客進店量環比增長450%。這些無不反映出,雖然特斯拉嘴上不想承認,但是降價的目的十分直接:搶占市場,提升銷量。
特斯拉降價 新勢力遭殃?
特斯拉宣布降價后,不少近期購買了新車的特斯拉車主坐不住了,紛紛前往當地的特斯拉銷售網點進行抗議,并且要求特斯拉彌補降價帶來的損失。不過坐不住的可能不僅僅是這些車主,特斯拉的此番行為,也給不少國產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更大的壓力。畢竟售價23萬元起的特斯拉Model 3,已經逐步逼近20萬元這一豪華車型的價格底線。
特斯拉官宣降價
特斯拉降價后,首先受到沖擊的肯定是與兩款車型存在競爭關系的競品,這其中就包括對標Model 3的比亞迪海豹和小鵬P7。對于前者來說,21.28萬元的起售價在特斯拉Model 3降價前還能通過數萬元的價格差獲得一定的比較優勢,但是在特斯拉將Model 3價格下探到23萬元后,不到兩萬的差價再加上品牌力上的差異,讓曾經希望選擇海豹的用戶很難不再考慮特斯拉Model 3。不過對于比亞迪月銷超20萬臺的銷量和豐富的產品線來說,這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此次特斯拉降價真正受影響的,莫過于那些銷量并不算高并且與降價后的特斯拉有價格重疊的造車新勢力們,這其中小鵬可以說首當其沖。作為同樣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小鵬P7,其23.99萬元的起售價甚至比特斯拉還要高,同時二者在智能駕駛這一主打賣點上還有所重疊,考慮到近幾個月小鵬的銷量表現,其若不快點推出換代車型,恐怕2023年的銷量影響將變得更大。
小鵬P7
為了應對特斯拉降價帶來的挑戰,已經有一些車企同樣開啟了優惠活動。首先做出反應的是上汽旗下的新品牌飛凡汽車。該車企表示,2月28日之前購飛凡R7可以享受價值2.1萬元的限時購車禮遇,車電分離價為21.85萬元起。
1月13日,AITO問界宣布,問界M5 EV價格進行調整,調整后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后售價為28.98萬元。而針對2023年1月13日8點30分前已提車的車主,將推出新年感恩回饋活動,問界M5 EV及問界M7的首任車主將享受總價值3.3萬~3.5萬元的權益,相比特斯拉,問界對之前提車的老車主明顯要更加厚道。
問界宣布降價
傳統車企也承壓
雖然特斯拉降價對新能源車企的沖擊最為直接,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傳統燃油車開始逐步被新能源汽車取代。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64萬輛,同比增長35.1%,環比增6.5%。2022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0%。該機構估計,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將達36%。
由于特斯拉出身便定位豪華電動汽車品牌,因此在不少人眼中,特斯拉有著比肩BBA(寶馬、奔馳、奧迪)的品牌影響力。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22年,BBA三家在國內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相比特斯拉37.1%的同比增幅,表現可以說不盡人意。
特斯拉2022年國內全年銷量
而在此輪降價后,曾經對位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的Model 3,價格直接逼近定位更低的寶馬1系、奧迪A3、奔馳A級等車型,可以說是降維打擊。而Model Y在SUV領域,也起到了同樣降維打擊豪華品牌車型的效果。在特斯拉為首的電動車企的步步緊逼下,傳統豪華品牌也在加快朝新能源方面的轉變,但是短期看,它們的燃油車板塊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特斯拉降價給國產廠商的啟示
要說此次特斯拉降價除了給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更大的競爭壓力外,同樣也給了它們不少的啟發,其中一點便是如何壓低成本,以實現對定價權的靈活掌控。
查看國內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財報便能發現,如今國內的大多數新勢力們都還處于虧錢賺吆喝的階段。曾經有一個段子,有人去某家新勢力購車,銷售稱車價20萬元,顧客說希望便宜點按成本價賣我,結果銷售稱25萬元。這也反映出當前許多新勢力普遍面臨的一個困境:由于連年虧損,只能通過不斷融資來維持企業運營。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外界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它們便很容易受到波及。
而反觀特斯拉,之所以它能夠選擇一次降價這么多,得益于其較高利潤所帶來的底氣。根據此前公布的財報,特斯拉的營業利潤率高達16.8%,僅次于法拉利(24.18%)和寶馬(17.42%),作為對比,國內乘用車行業利潤率中位數僅為2.8%,最高的廣汽集團也才只有9.8%,差距十分明顯。此外,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的單車利潤也超過6萬元,這些都給了特斯拉逆勢降價的勇氣。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特斯拉之所以能夠將成本控制得如此之低,取決于其對于汽車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把控。特斯拉在車輛的三電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全部采用自研,同時也開始在海外購買鋰礦,逐步自產動力電池。再加上國內相比國外更佳完善的配套企業和更加便宜的勞動成本,在開啟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特斯拉可以將單車成本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些都是國內的新勢力們應該努力學習的地方。
寫在最后
當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設的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并且推出國產Model 3后,其就如一條“鯰魚”一樣,攪動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常而這次特斯拉在其他車企宣布漲價之時,再一次成為了“鯰魚”,開始用價格戰沖擊相關的競爭對手。
考慮到特斯拉依舊還有數量可觀的利潤,有不少機構分析,如果此次降價對銷量帶來的影響有限的話,不排除特斯拉將Model 3的價格進一步降低至20萬元左右的可能性。如果這一情況最終得以實現,2023年的國內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更大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