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敬懸梁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2、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
3、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后來他終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相關資料圖)
4、2、蘇秦刺骨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5、由于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6、3、宋濂苦學宋濂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
7、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
8、天很冷時,硯臺里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9、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10、因此人家都愿意把書借給宋濂,于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11、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宋濂)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
12、前輩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13、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
14、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
15、有時遇到他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
16、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
17、所以宋濂雖很笨,但終于獲得很多教益。
18、4、鑿壁偷光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
19、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
20、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21、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
22、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23、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24、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25、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26、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27、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28、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29、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30、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31、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32、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33、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34、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35、5、囊螢映雪孫康家里很貧窮,買不起燈油。
36、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
37、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
38、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
39、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40、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41、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42、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43、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44、后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45、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46、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于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47、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于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
48、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49、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50、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51、”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干凈。
52、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53、”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54、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55、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56、哲理點撥:即使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事情,也還得加以仔細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錯。
57、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僅憑對事對人的表象就妄下結論,有時也難免出錯誤!紀昌學射 飛衛是一位射箭能手。
58、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學習。
59、 開始練習的時候,飛衛對紀昌說:“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功夫練眼力,你要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眼!”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
60、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死死盯住織布機的踏板。
61、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鋒利的錐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62、 紀昌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很滿意,以為練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見飛衛。
63、飛衛對他說:“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
64、你要練到把小的東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難辨的東西看的很清楚,那時候再來見我。
65、”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
66、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他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的盯著它。
67、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68、 取得了這樣大的進步,紀昌趕緊跑到飛衛那里,報告了這個好消息。
69、飛衛高興的說:“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飛衛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70、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71、扁鵲治?。河幸惶?,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恒侯扁鵲在蔡恒侯身邊站了一會,說:“據我看來,您的皮膚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72、”蔡恒侯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
73、”扁鵲走后,蔡恒侯對左右的人說:“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恒侯,說____道:“你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
74、要是不治還會加深。
75、”蔡恒侯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踩他。
76、扁鵲又走了。
77、十天后 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恒侯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
78、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79、”蔡恒侯聽了非常不高興。
80、扁鵲連忙退了出去。
81、又過了十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侯,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蔡桓侯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蔡桓侯,為什么一聲不響就跑掉了?扁鵲解釋道,并在皮膚上用熱發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濟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現在蔡桓侯的病已經發展到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82、五天之后,蔡桓侯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扁鵲早知道蔡桓侯要來,請把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恒侯病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83、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為戎不動。
84、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85、”取之,信然。
86、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朋友們出去游玩。
87、他們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
88、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
89、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還有這么多李子,這李子一定是苦的。
90、”孩子們摘下來一嘗,果然是苦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