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一段時間,“降價”、“補貼”成為國內汽車圈的絕對熱詞,之前我們就說過,降價這個口子一旦開了,可能短時間內合不上了,所以隨著東風系旗下品牌的大幅度補貼降價,國內眾多車企跟進,包括比亞迪、長安在內的頭部自主品牌,也被卷入其中。在如此多的車企中,只有長城汽車似乎異常沉穩,始終沒有傳出官方降價補貼的消息……
可能在很多評論者的眼中,長城汽車屬于典型意義上的反應遲鈍,或者是對市場變化不夠敏感,畢竟整個行業都在大降價,長城汽車選擇“獨善其身”,可能在價格方面,就是會喪失競爭力。而且實話實說,長城汽車1—2月的銷量表現,并不是很令人滿意,2022年“深蹲”之后的銷量,并沒有強勢反彈。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3月10日晚上,在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消息,讓很多人懸著的心終于輕松了很多。原來長城汽車沒有跟進這次降價補貼潮,是因為留了后手,而這次長城汽車在產品層面的“加碼”,很有可能在未來引起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化學反應”。
長城汽車拋出的第一個產品爆點,就是在未來,長城汽車旗下的混動車型,不管級別大小、價格高低,一律采用四驅結構,而且四驅車型的價格要和兩驅車型相當或者更低。意思就很簡單,既然大家都在卷,長城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是長城汽車更希望、也更擅長用技術和成本控制去卷。
毫無疑問,當四驅混動車型在價格上比兩驅車型還便宜的時候,長城這套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而且大家都知道,電驅動車型,相比于燃油車,扭矩更大,雨雪天氣的操作難度更高,所以四驅對于新能源汽車,本該就是標配一般的存在,何況電四驅相比于傳統四驅,在成本上也要便宜很多。
長城汽車這套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采用P2+P4結構,成本要比之前的P1+P3和P1+P3+P4低很多,這也是長城電混四驅在價格上要比兩驅車型更低的底層技術保障,而且前后軸動力可以解耦,實現50:50扭矩分配,在脫困、過彎、起步這些工況下,性能表現都會更好。
從動力方面來講,這套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包含兩套動力總成,分別匹配了1.5L和1.5T兩種發動機,其中1.5L自吸,采用阿特金森循環,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為分別為80kW、135Nm;1.5T發動機采用米勒循環,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120kW、240Nm。整車功率能達到340kW,基本上可以涵蓋從A級到C級車型的全面覆蓋,同時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實時對前后軸扭矩進行智能分配和動態調節,提高車輛操穩性、安全性和舒適性。
除了四驅和性能之外,Hi4的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通過毫秒級的路況和車速檢測,能夠更加精準的識別實時路況,3擎9模智能動態切換,幫助駕駛者在不同的用車場景中,都能匹配到更加合適的工作模式。
本質上來說,長城汽車通過P2+P4的結構,通過技術層面的提升,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四驅車型的整車成本,使得以后長城汽車旗下的混動車型在價格上有可能比兩驅車型還低,而電動四驅車型在性能、操控穩定性方面的表現,也要強于一般的燃油車型。所以長城汽車通過這樣的方式,相當于完成了一次行業內卷,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也會掀起一股“四驅”潮,而長城汽車,就是第一個進行實踐的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