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作者丨韋燕玲
(資料圖片)
又一家公司在鋰礦風口上起飛了。
3月9日晚間,藏格礦業公布了2022年年報。據財報數據,2022年,藏格礦業實現營業收入81.94億元,凈利潤56.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19%、296.18%。
藏格礦業2002年成立,主要涉及鉀鋰礦產的投資和開發,生產產品包括氯化鉀、電池級碳酸鋰等。
值得注意的是,藏格礦業2020年才開始布局碳酸鋰業務。憑借著鋰礦市場需求暴漲帶來的巨大機遇,僅僅兩年碳酸鋰業務營收占比就已過超過50%,2022年藏格礦業碳酸鋰業務營收達43.23億元,同比增長超3.5倍。
此前,根據各家碳酸鋰企業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藏格礦業盈利表現躋身行業前列,按業績預告中均值排序,在碳酸鋰企業中排名第五位。可以說,藏格礦業依托鋰礦市場上升期,重點發展碳酸鋰業務,整體發展空間也在逐步提升。
01毛利達82.2% 碳酸鋰業務占比突破50%
2022年,藏格礦業業績大漲。總營收破80億元,凈利潤超56億,毛利率高達82.2%。
此外,2022年藏格礦業全年營業成本同比減少了1.93%,為14.51億元。
具體到產品上,2022年藏格礦業碳酸鋰產品營收達43.23億元,同比增長356.91%,并且碳酸鋰毛利率高達92.2%,同比增長了32.44%。這得益于去年鋰礦市場整體供小于求,鋰價飆升帶來的高利潤空間。
從營收結構來看,目前藏格礦業收入來源主要分為氯化鉀與碳酸鋰兩個業務。其中碳酸鋰業務占比逐年提高,2022年,碳酸鋰產品營收占藏格礦業全年營收的52.76%,而在2021年,這一數字還是26.12%。
現金流方面, 2022年藏格礦業全年經營流入現金87.5億元,同比增長了143.6%,經營流出現金33.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4.3億元,同比增長了166.83%。這主要歸功于2022年兩大產品銷售價格上漲,收入相應增長。
產銷方面,2022年,藏格礦業實現碳酸鋰產品產量1.05萬噸、同比增長39.51%,銷量1.07萬噸、同比降低2.31%。但由于2022年碳酸鋰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一度上漲至近60萬元/噸,因此全年經營收入同比增長。此外由于市場需求較大,碳酸鋰庫存減少,為505噸,同比減少25.19%。
成本方面,碳酸鋰業務成本占比較低,2022年碳酸鋰營業成本3.37億元,占總營業成本22.86%,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鋰營業成本同比下降了11.44%。但公司并未在財報中進行說明。
此外,藏格礦業前五大客戶采購額占年度總銷售額39.29%,相比2021年43.9%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結合今年鋰價逐步回落,預計藏格礦業后期面臨下游客戶帶來的議價壓力將會逐步加大。
02重點布局鹽湖礦產 今年預計生產1.2萬噸碳酸鋰
當前,藏格礦業正在抓緊布局鋰礦資源。
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為鹽湖鉀肥、碳酸鋰的生產與銷售,處于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是世界范圍內唯一突破從超低濃度的鹽湖鹵水中提鋰并實現工業化的鹽湖礦產資源開發企業。
3月7日,藏格礦業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持股47.08%的江蘇藏青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擬以現金40.8億元購買西藏國能礦業發展有限公司34%股權,并與國能礦業其他股東一起投資開發國能礦業的結則茶卡鹽湖礦區和龍木錯鹽湖礦區的礦產資源,進而獲得投資收益。
藏格礦業稱,此次投資的兩個礦區含有豐富的鋰、硼等礦產資源;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公司還擁有國能礦業34%股權的優先收購權,在有效控制開發風險的前提下,將有利于公司儲備優質鹽湖資源及未來進一步擴大碳酸鋰產能。
據藏格礦業披露的2023年經營計劃,公司今年計劃重點開發包括西藏、青海、老撾等國內外鋰鉀鹽湖,生產、銷售電池級碳酸鋰1.2萬噸。
03 產能提高周期長 實際控制人被限制消費問題仍未解決
從藏格礦業公布的財報信息來看,公司對于2023年的產能規劃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保守。
2022年,藏格礦業碳酸鋰產量1.05萬噸,2023年規劃產能1.2萬噸,增長幅度較小。這背后與其產能暫時無法釋法有密切關系。
目前,藏格礦業基本上是依靠鹽湖礦產進行鋰資源提煉,碳酸鋰產能基本保持在1萬噸左右。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藏格礦業相關人士表示,預計到2025年公司碳酸鋰產能才能大規模釋放。
據悉,此前藏格礦業通過參與產業發展基金,以較低的成本取得了西藏阿里改則縣麻米錯鹽湖資源儲備。
麻米錯鹽湖目前已探明的可利用氯化鋰儲量約250.11萬噸,折碳酸鋰約217.74萬噸,且以湖表鹵水礦為主。
針對鹽湖鹵水提取碳酸鋰,目前藏格礦業在財報中指出,自主研發的“從超低濃度含鋰鹵水中除雜提鋰的方法”實現了從超低濃度鹵水中“一步法”提純電池級 碳 酸 鋰, 該 技 術 原 料為超低濃度鹵水(鋰濃度50ppm),已應用在年產一萬噸生產裝置,生產裝置實現了達標達產。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藏格礦業實際控制人肖永明被限制消費的情況,財報中也有提及。
2019年4月,原藏格礦業一把手肖永明因被調查出占用公共資金、負債221億等被列入失信執行人。
根據財報信息,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通過查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實際控制人肖永明先生有“限制消費人員”相關的三起立案仍未解決。
這無疑會對藏格礦業在資本市場上產生有關合規的負面影響,此前,因肖永明案等影響,藏格礦業就已經受到了青海證監局的處罰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一度面臨退市的風險。
此外,對于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自查問題整改情況,藏格礦業在財報中做出通報:“公司已按照規定辦理了包括肖永明在內的4名補償義務人業績承諾補償股份的回購注銷手續,截至2022年1月6日該等股份已完成回購并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