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繼威馬汽車之后,另一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天際汽車也被曝陷入困境。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淘汰賽”已經打響,未來一段時間,一批品牌可能會退出市場。
一份蓋有天際汽車(長沙)集團有限公司公章的通知顯示,鑒于公司目前的資金情況及生產與銷售計劃,自4月1日開始,公司部分崗位實行停工停產政策。長沙工廠是天際汽車幾大生產基地之一。有業內人士透露,這個工廠也是天際汽車今年唯一有產量的工廠,停產意味著天際汽車生產全面停擺。天際汽車由和樂視有淵源的電咖汽車更名而來,已經獲得多輪融資。在這則通知出現后,市場上有聲音說天際汽車已經倒下。不過,目前來看,天際汽車的銷售和售后都還在正常運行。
天際汽車門店:我們正常銷售,倒閉的話,這邊還沒有人說別干了退網了,目前還沒有接收到。
天際汽車售后:目前我們沒有收到相關通知,我們這邊是售后部門,目前我們運營一切正常。
在天際汽車前,另一家更有名的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陷入困境,一度傳出瀕臨破產的消息。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最近表示,過去三年,已經有75個汽車品牌倒下。有專家說,這75個品牌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品牌。這個說法是否屬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這樣回應:“現在來看,中國的汽車企業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再考慮到一個企業可能有多家品牌,我們國家的汽車品牌數量應該有幾百個。有一些很小的品牌,或者是有一些企業可能品牌都做了更新,就是原來叫這個,后來可能改了一下品牌。那你說是倒掉了還是這個企業怎么樣了?不能拿這個來論。”
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的確越來越激烈。3月份開啟的全國汽車降價潮中,也有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加入。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張迅速,產銷兩旺,可一旦銷量增速放緩,供需矛盾就會顯現。一家造車新勢力的高管說:“我們也客觀地認識到,這也是現在市場決定的一種行情。有的品牌庫存太高,競爭力下降,通過大降價的方式清庫存甩貨,我認為也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大概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件事。”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預估,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60萬輛,環比增長20%,同比增長30%。市場增速看起來還比較可觀,但增量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另一家造車新勢力的高管說,降價促銷沒有解決市場的根本問題。某新能源車企高管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品牌在打價格戰,但是其實從銷量數據上來講,并沒有長期的提升作用。所以我相信這些品牌可能在后續也會反思他們這個動作是不是能產生一個持續良好發展的態勢。”
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淘汰賽”已經打響,未來一段時間,一批品牌可能會退出市場。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都是虧損運營,誰有現金流、有源源不斷的輸血,誰就能維持下去。陳士華則指出,是否有人愿意輸血,最終又取決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陳士華表示:“未來肯定要看這個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比如在智能化方面做得怎么樣,在電池方面的一些產業鏈的供應能力等,這都是將來企業能不能生存的一個重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