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造車”的既定戰略之下,以阿維塔科技為代表的“HI”模式合作伙伴,或將成為新一代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最大受益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兩年前的上海車展,所有人都沒想到華為會在這個國際A級車展上成為頂流。甚至在車展前夕,華為就已經震驚了整個汽車行業。
當時,一段與華為智能駕駛技術有關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車輛,能夠在上海街頭實現直行、左轉、無保護轉彎,以及順利通過狹窄街道等類似人類老司機的駕駛表現。
當時車上有駕駛人員,但并未介入操作。搭載華為ADS高階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子,已經實現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并自動駕駛,即點到點的城市自動駕駛功能。
這讓兩年前的那屆上海車展,華為展臺被參觀者擠得寸步難行——人們都想通過華為的汽車生態業務,搶先體驗未來駕駛模式。
華為與車企之間合作的“HI”模式(Huawei Inside)也因此備受關注。
現在兩年過去了,本屆上海車展,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會再次制造轟動效應嗎?答案顯而易見。
4月16日,華為在上海舉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發布了華為高階智駕系統ADS 2.0等產品。在智能駕駛、鴻蒙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等方面,均實現了迭代升級。
在“不造車”的既定戰略之下,以阿維塔科技為代表的“HI”模式合作伙伴,或將成為新一代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最大受益者。阿維塔科技旗下首款智能電動汽車——阿維塔11誕生于華為、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打造的全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平臺CHN,能夠最大化展現華為智能化的原生能力。僅用3個月,阿維塔就向用戶交付超過6000臺,在所有“新勢力”品牌中用時最少。截至目前,阿維塔11的智能駕駛功能累計行駛里程已超100萬公里,APA智能泊車輔助累計調用超過22萬次,數據積淀無疑有助于華為和阿維塔智能駕駛的訓練反哺。
隨著華為發布高階智駕系統ADS 2.0產品,以及NCA持續擴大落地范圍(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已開始試駕體驗),阿維塔在智能化方面的差異化產品力將會越來越顯著。
華為,又來車展搞事情
2023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是在本屆上海車展前夕舉行的。雖然沒有像上次那樣放出一段震驚行業的自動駕駛視頻,但信息量依然堪稱龐大。
ADS 2.0最為重要的升級之一即不依賴高精地圖。在ADS 2.0的加持之下,城區NCA智駕導航輔助的落地速度將大幅提升。根據華為公布的ADS 2.0商用計劃,第二季度將在5個城市開放有高精地圖的功能體驗,第三季度開放15個城市無高精地圖體驗,第四季度擴展到45個城市。
此外,ADS 2.0將進一步提升高速、城區和泊車環節的感知、判斷、決策、執行能力,讓人駕更安全,智駕更輕松。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感知,ADS 2.0能夠有效識別側翻車輛、落石等異形障礙物,并減速剎停,讓出行更安全。余承東表示,他自己在上海曾連續智能駕駛4個小時都不需要人工接管,而在ADS 2.0時代,接管里程更是有望超過200公里。
余承東還強調了華為ADS 2.0的RPA代客泊車輔助功能,對于車寬余量小于0.4米的極窄車位,也能順利泊入,并通過遙控方式直進直出。按照計劃,AVP代客泊車輔助功能將會在今年底支持機械車位自動泊入。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華為ADS2.0將搭載包括阿維塔11的全系車型。
在具體價格方面,華為ADS進階包隨車標配,包括NCA功能在內的高階包一次性購買售價為3.6萬元,訂閱價格分別為7200元(包年)和720元(包月)。
鴻蒙座艙也升級到了3.0,除了依然絲滑之外,其超級桌面、智慧尋車、主駕隱私、小藝免喚醒模式均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尤其是“5屏并發”,實現了獨立音區,在家庭出游場景中可以做到互不干擾。體驗的提升還體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應用,包括娛樂、導航、社交等,將會持續提升鴻蒙座艙的產品力。
發布會的另一個亮點是發布了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按照官方說法,這構筑了軟件定義汽車的黑土地。這個平臺從控制器、整車工具鏈(基礎軟件平臺等)、應用(座艙等)、云服務等層面,實現了高度復用、快速迭代、多域協同,成為一種極致可靠、安全的智能汽車數字平臺。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而言,就是車子可以不趴窩、不斷網、不掉電、防入侵、防假冒。
如此體系化的智能汽車產品力,著實呼應了這場發布會的主題,“內賦智能、煥發新生”。
最大受益者浮出水面
其實在2.0產品發布之前,外界已經能夠從華為和高端品牌的合作上,窺得一些關鍵信息。
這來源于現在智能駕駛技術方案的開發思路之一,就是硬件“預埋”。
比如3月24日在上海發布的阿維塔11單電機版本,均搭載了HI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智駕硬件方面實現了“標配即滿配”。
這套武裝到牙齒的配置擁有多達34顆各類傳感器,其中包括激光雷達3顆,毫米波雷達6顆,高清攝像頭13顆,超聲波雷達12顆。至于具體效果,本月初阿維塔11的城區NCA智駕導航輔助和AVP代客泊車輔助功能在重慶的亮相,已經能夠說明一切。
選擇在重慶亮相的原因之一是,這是一個被稱為擁有“8D魔幻”路網的網紅城市,隨處可見的立交橋和各種匝道,讓重慶的路況復雜程度在全國一線城市中堪稱第一。這就用到那34顆傳感器了——通過構筑多達4層感知防護體系,以及AI算法的訓練,阿維塔11建立了對周圍環境的360°全集感知能力,在路徑規劃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從用戶角度看,最特別的體驗就是可以自主停車了。
AVP代客泊車輔助功能可以讓用戶駛入停車場時,車輛會向此前設定的目標車位以擬人化的駕駛風格自主行駛,根據停車場建模進行最優路徑規劃找到車位并完成停車。當車位臨時被占,車子就會繼續通過漫游形式尋找其他車位,這跟人類司機的臨機靈活處置和獨立思考非常接近,而并非單純死板的“copy”記憶路線。
這種“智能”,只是整個系統的一個場景而已。基于華為ADS的智駕導航輔助系統,更可以實現近距離加塞處理、主動超車換道等高階智能駕駛能力。
從銷量角度看,阿維塔已經兌現了華為智駕系統的產品力。到目前為止,阿維塔11的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6000臺,是所有新品牌中最快達到這一數據的玩家。
這讓阿維塔差不多成為華為智能駕駛賦能車企戰略的最大受益者。
擔心“靈魂”,其實是能力不足?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業內出現一種觀點,那便是所謂的“靈魂論”——即在采用了華為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之后,主機廠將會淪為一個“軀殼”,華為則成為“靈魂”。
有主機廠的高管稱,要謹慎對待汽車行業“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的說法。也有原本和華為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的主機廠,最終選擇把合作降格,實際上就是退出了合作,尤其是華為的“HI”模式。
但從行業角度看,“靈魂論”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靈魂論”實際上是自身研發水平不足的直接體現。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阿維塔并不擔心失去“靈魂”,這與阿維塔脫胎于長安這個一向講究自主研發的巨頭級車企有關。
作為自主龍頭,長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積累了對于用戶需求的洞察體系,并能夠結合最新的智能技術將其轉化為產品力——無論這個技術是自研,還是來自華為。一個典型案例是,阿維塔專門邀請禮賓車司機提供駕駛經驗,這使阿維塔11智駕系統的變道、轉向、上下匝道更像人類老司機。
另外,阿維塔和華為聯合開發的AVM輪轂視圖,對應的就是路邊停車時,經常出現的車子輪轂刮擦馬路牙子的場景。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華為要在智能業務上快速積淀,也需要大量的智能化數據作為反哺,而目前在華為的合作方中,阿維塔是首個和唯一一個全系標配HI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
接下來,阿維塔11不僅將搭載原生華為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還將持續推進與華為的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阿維塔科技會在今年發布第二款中大型轎車產品,并在2024年底前再推出2款全新車型和華為共同構建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智能化產品矩陣。
阿維塔背后,跨界融合讓中國智能汽車品牌快速崛起
汽車是一個高度講究協作的行業,產業鏈極長。
對于大多數主機廠來說,想要布局所有環節既難以做到,實際上也不具備經濟性,效率很低。
到了現在這個智能駕駛時代,不一定是“大魚吃小魚”,但很大程度上卻是“快魚吃慢魚”。
在這種情況下,以最高效率整合行業資源盡快推出更具備智能化體驗的產品,才能有機會迅速建立用戶心智,并通過持續OTA實現和用戶的高度捆綁,甚至是共創。
從華為的角度而言,過去幾年投入的30億美元研發費用、多達7000名工程師的龐大研發隊伍,不是任何一個主機廠能夠在短期內構建的陣容。而且這些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完成了商業閉環。
包括不依賴高精地圖的ADS 2.0智駕產品,將會繼續大幅提升用戶的駕車體驗,而且與鴻蒙座艙等實現了協同。
或許,有人會說華為就是在賠錢賺吆喝,累計投入30億美元,但2022年汽車業務營收卻只有大約21億元人民幣。但這只是暫時的。
從發布會上可以看到,華為已經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形成了顯著的差異化產品力,并且不斷通過阿維塔這種生態合作的驗證。所以“長尾效應”早晚會出現——隨著華為的智駕產品裝車量越來越多,其在中國汽車產業扮演的智能駕駛“基礎設施”的角色就越來越重要。在營收方面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對于阿維塔和華為來說,這種合作都是雙贏——作為和華為唯一合作HI模式的高端品牌,將會持續受益于華為智駕產品的升級迭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推出的“CHN”模式,可能是代表了一種新范式——中國汽車的崛起,不僅僅是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崛起,更為跨領域力量的互融互補、聯合共創、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SEV品牌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