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國六B切換情況座談會上透露,目前國六b非RDE車型(即不符合國六B排放標準的車型)還有200萬輛左右的庫存待消化。
一時之間,引發了市場熱議。
(相關資料圖)
殊不知,新能源汽車的庫存規模同樣也驚人。初步估計,截至3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庫存量或達到120萬輛。
這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增長狀態。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市場滲透率為5.8%;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雙雙增長1.6倍,市占率達到了13.4%;到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高于上年12.1個百分點。
在驚人產銷數據的背后,是中國新能源企業的蓬勃發展。每一家都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的獨特樣本。這其中有比亞迪的全面領先,廣汽埃安的模式創新,蔚來極致的用戶體驗,小鵬汽車生根研發,理想汽車的場景化營銷,哪吒和零跑性價比戰略,中國新能源品牌通過各自的發展路徑成就了市場的百花齊放。
就是如此欣欣向榮的局面,中國新能源汽車卻出現了規模不小的庫存,確實很出人意料。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約為688.7萬輛,其中出口約61萬輛。新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全年上險量累計為524.9萬輛。簡單計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扣除出口量后,2022年有102.8萬輛庫存車(包括已生產但未批發或銷售出去,又或者是已批發但在經銷商處壓貨)。
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完成165萬輛,出口量為24.8萬輛,上險量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為122.3萬輛。也就是說今年一季度又新增了17.9萬輛。
經過簡單的加減法計算,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累計庫存達到120.7萬輛。
客觀地講,有生產就有庫存,這沒有什么可質疑的,但是新能源車市如此火爆,銷量增長趨勢也非常看好,怎么會出現如此規模的庫存,這些庫存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透支了今年市場
從2009年開始,國家推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措施,這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形勢良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終止。按照規定,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將不再給予補貼。按照政策,補貼前,售價在3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型,插混車型可享受4800元補貼;純電車型在300-400公里、400公里以上的純電動汽車可分別享受9100元、1.26萬元補貼。補貼前后的購買金額相差不少,少則4800元,多則1.26萬,這對購車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因此,很多車企在2022年12月31日前,抓住最后“窗口期”,通過花式促銷,正式降價等手段瘋狂沖擊銷量。甚至連特斯拉都在去年下半年接二連三地降價促銷。不得不承認,很多持幣觀望的消費群體確實被刺激到了。很多消費者都趕在這個窗口期買車。
中汽協發布數據,2022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60萬輛,同比增長在50%以上,我們再來看2023年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完成158.6萬輛,同比增長26.2%,一個季度總量上沒有去年兩個月的銷量多,這足以說明這樣驚人的銷售數據實際上透支了2023年的市場需求。
各家都在加大生產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車企品牌間競爭的重點,因此在2023年,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車企市場競爭的制勝點。
從比亞迪、長安、長城等頭部車企的動作來看,2023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其發展的重點。各家也都在加速布局。長安汽車整合旗下燃油車品牌,推出CS75PLUS智電iDD、CS55PLUS智電iDD等車型,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盤子;長城汽車將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車,以追趕競爭對手的步伐;吉利新能源汽車業務在2023年要實現銷量雙倍增長,推動向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轉型,提升市場占有率。
最直觀的就是各家發布的2023年度銷量目標。比亞迪聲稱要沖擊400萬輛,廣汽埃安銷量目標要沖擊50萬輛,蔚來銷量目標要完成翻倍,為24.5萬輛,小鵬汽車銷量目標20萬,理想汽車預期目標為30萬,哪吒2023年銷量目標定為30萬輛,零跑2023年銷量目標為20萬輛,較2022年近乎翻倍,2022年吉利汽車新能源產品(含吉利、幾何、領克、極氪、睿藍)銷量328727輛,吉利新能源2023年銷量目標要達到2022年翻番成績,也就是說要達到65萬輛,奇瑞汽車公布了新能源汽車2023年度銷量目標為45萬,還有諸如一眾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北汽、上汽、一汽、東風等四大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林林總總下來算下來,新能源汽車總的生產規模是相當巨大的。
而真正有銷量的新能源品牌就那么幾家,而且從一季度情況來看,銷量能保持高速增長的只有比亞迪、廣汽埃安和理想,其余的蔚來、小鵬、問界以及零跑、哪吒等品牌銷量也都趨于平緩增長。
極少數品牌高速增長,一部分品牌平緩增長,大部分品牌默默無聞,這對于目前處于上升勢頭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并不是一個健康的信號。
庫存車規模增大僅僅是一個方面,競爭缺乏活力才更嚴重。
此時,特斯拉這條大鯰魚將繼續發揮效應,讓車市變得更有活力,至于說如何發揮作用,我們拭目以待。
百姓評車
可以預見的是,盡管大部分品牌在短期內取得銷量并不容易,但是仍會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而且這些品牌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須在智能化、產品體驗方面下功夫,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