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1000萬元內最好的SUV,大家可能會想到庫里南、想到奔馳G級,但是筆者想到的卻是“問界M9”,畢竟前段時間問界發布會上余承東自稱:“問界M9是1000萬元內最好的SUV”,至于是不是吹牛,這里也不做評價。其實也有不少人會講,“余承東能這么說,肯定是問界銷量給的信心!”
【資料圖】
但是銷量真的能給到信心嗎?我們從問界近期的銷量來看,雖然問界官方還沒有公布四月銷量,但是我們從問界汽車的“母親”賽力斯汽車公布的四月數據也能一探究竟:四月賽力斯汽車銷量2953輛,相較于去年10月份的高光時刻的月銷超萬輛,以及二月份其他新能源的銷量,著實是遜色不少。
而在與華為共創的問界銷量不景氣之時,賽力斯可沒有閑著,近日有博主發現,位于重慶汽博中心的兩家問界直營店其中一家改頭換面,改成了藍電直營店。
這個藍電又是誰?它的來頭可不小,它是賽力斯推出新獨立品牌,并于3月底發布了其第一款新車藍電E5,定位中型SUV,動力采用了比亞迪旗下弗迪動力出品的1.5L高效插混專用發動機和DHT300電混系統,車機系統還是選擇與華為合作,成為首批搭載HUAWEI HiCar 3.0的車型,外觀方面比較大氣穩重,定價13.99-15.19萬元,與問界系列錯位競爭,其實單從價格以及配置上來講,藍電E5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那為什么賽力斯會決定自立門戶,獨立發展藍電品牌,就是因為問界銷量不佳嗎?從賽力斯2022年的財報來看,其營收達到341.05億元,同比增長104%,但凈利潤卻虧損了38.32億元。這樣“越買越虧”的局面對于賽力斯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發展勢頭。要知道,在短短的四年時間里,賽力斯已經虧損了超過百億。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不僅需要銷售分成,而且還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給華為。而且,由于很多消費者購買問界汽車主要是沖著華為的名氣而來,對于賽力斯的品牌形象建立并沒有什么意義,可以說,賽力斯相當于是華為“造車傀儡”。這樣既“丟了里子”,也拿不到“面子”的賽力斯,自然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所以,藍電品牌應運而生。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華為對于賽力斯的幫助,畢竟沒有華為的話,說不定賽力斯已經消失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汽車市場中,而能讓賽力斯下定決心大搞藍電的還是華為對于問界和造車不明朗的態度。相信前段時間華為對問界宣傳的多次變化大家也有所耳聞,先是決定將“HUAWEI”標志正式用在問界之上,后又華為內部表示華為標志不能濫用,全面收回在問界上的宣傳物料。
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影響最大的就是消費者,畢竟沖著華為來的消費者占大多數,如果華為對于問界的支持和影響力出現動搖或者縮水,那么消費者自然會重新考慮自己的購買需求。
因此,在這樣一個敏感而又復雜的時期,賽力斯集團可能想要通過推出自己的品牌藍電汽車來給自己增加一些保障和選擇。畢竟,在與合作伙伴之間存在不確定性或者風險時,“親兒子才靠譜”可能是很多企業都會有的想法。通過推出定位不同于問界系列產品的藍電汽車品牌,在不影響問界系列的情況下,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給自己留下一些回旋余地,對于賽力斯才是最好的選擇。
寫在最后
綜合來看,賽力斯集團決定推出自己的獨立品牌藍電汽車,并不僅僅是因為問界銷量不佳,更多的是出于保險起見和尋找新的增長點。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需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至于這次沒有華為站臺之后的藍電能不能成為新的銷量引擎,讓賽力斯不再虧損,就要拭目以待了,當然,至于問界M9是不是“1000萬元內最好的SUV”,待其上市之后自見分曉。那你覺得賽力斯的藍電能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