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下汽車市場,若讓大家選出最火的汽車品牌,那必然是比亞迪。在過去的4月,比亞迪銷量達到了210295輛,同期增長98.3%,又雙叒叕奪得國內乘用車銷冠。而1-4月,比亞迪已經交出額超76萬輛的好成績,同比增長94.30%,表現同樣是一騎絕塵。
不止4月表現出色,當你翻開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發展史,你肯定會被比亞迪近兩年的“速度”所震撼:從比亞迪第1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足足用了13年,從100萬到200萬用時一年,而從200萬到300萬僅用時半年。這條時間線表明,比亞迪正在新能源賽道上演全新“加速度”,領跑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中國汽車的崛起與全球綠色出行的加速變革。
【資料圖】
能夠交出如此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比亞迪對于技術的專研。翻開比亞迪的“技術魚池”,有太多顛覆的技術創新,但比亞迪所提出的e平臺3.0絕對是不可繞開的話題。作為純電專屬平臺,e平臺3.0基于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優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車安全的開發邏輯,將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黑科技進一步架構化、模塊化,兼容多種布置方式(前驅、后驅及四驅),具有高拓展性,將啟發整個行業對于汽車技術和形態變革的深刻思考,定義智能電動汽車,是真正的下一代電動車的搖籃。
確實,對于e平臺3.0不僅能打造一款有極致體驗的車型,也能孵化各種尺寸的智能電動汽車,從A級車到D級車,全面覆蓋。目前,基于e平臺3.0已有三款產品上市,未來還將在多個品牌陸續推出新車型,以滿足更多用戶需求。為了讓大家對e平臺3.0有更全面的認知,比亞迪特意在北京舉辦了比亞迪e平臺3.0分享沙龍,會上主導內容就是比亞迪的e平臺3.0和CTB一體化電池車身,接下來我們就來全面解析。
e平臺3.0為何能夠讓你“閉著眼,放心開”
對于比亞迪e平臺3.0而言,其具備四大核心優勢,包括安全、高效、智能以及美學,我們一一來為大家解讀。
先從安全上說起,以往的電動汽車,存在諸多問題,安全因素尤為突出。面對行業痛點,e平臺3.0顛覆性的將動力電池作為傳力路徑的一環。至此電動車的傳力路徑徹底變革,使得在燃油車時代很難達到的車身強度,得以在電動車上輕松實現。標配刀片電池,協同刀片電池類蜂窩鋁結構,不僅可以消除電動汽車靜態自燃,更在整車碰撞工況中,帶來超越燃油車的安全性能。
至于高效,則體現在e平臺3.0能夠提升整車資源有效利用效率,讓電動車能力更強大,整車的能耗更低,續航更長,空間更大。具體來看,e平臺3.0構建了涵蓋整車、系統到零部件的全層級高效設計開發體系,提升整車資源有效利用效率,讓電動車能力更強大,整車的能耗更低,續航更長,空間更大。最典型的措施就是其采用的高效八合一電動力總成、扁線電機、自主研發高性能SiC電控、高壓充電、寬溫域高效熱泵系統,而最直觀的數字就是3.8秒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充電15min續航300公里,以及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等等。
接下來我們說說智能,e平臺3.0將智能車控域、智能動力域、智能駕駛域與智能座艙域這四個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進行協同控制,實現了對整車的集中控制,解決了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所帶來的算力小、效率低、協同難的問題。同時,比亞迪還自主研發了車用操作系統BYD OS,該系統采用面向服務的軟件架構(SOA),體現了高內聚、低耦合、高可靠、低延時等技術特點,并對車路云網一體化的未來應用提供了方案和接口,實現了多項整車功能安全技術。
最后來說說美學,在e平臺3.0的加持下,在汽車造型上車身比例突破燃油車限制,有更多選擇空間,身形比例修長,無限逼近美學極限;軸距更長,視覺重心后移,營造出豪華感;重心更低,身姿低趴動感,線條飽滿流暢,風阻系數(Cd)低至0.21,接近風阻極限;四棱四角,極致車輪與車身比例,A柱前移、流體力學進氣設計等手法持續優化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這樣說,e平臺3.0由技術延伸而來的汽車設計美學的變革之力,將為電動車的造型設計帶來無限廣闊的可塑性、可變性,重新定義汽車造型美學。
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有何優勢
比亞迪e平臺3.0有著四大核心優勢,而其中比較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則是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說到CTB技術是以“電池車身一體化”為核心設計理念,實現了40000+N·m/°的高扭轉剛度,大幅提升整車動態響應,賦能操控性能;同時作為車身的一部分參與傳力和吸能,實現整車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讓e平臺3.0具備全球超五星安全的能力。e平臺3.0作為下一代純電平臺的技術標桿,著重聚焦車身安全性從底層優化,開創性提出CTB(Cell to Body)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我們用實際來說話,比亞迪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大幅降低了底盤的厚度和車輛重心,均勻排布的刀片電池可以實現性能車型最優的前后50:50的黃金軸荷,帶來了非常好的操控性能。以首搭該技術的海豹為例,不僅擁有電動車必備的良好加速性能,在車輛操控性方面明顯具有同價位電動車罕有的優勢,比如其麋鹿測試通過車速為83.5km/h,這個成績是超過邁凱倫675LT、奧迪R8等超級跑車的,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讓電動車擁有了更全面的競爭優勢。
當然,對于CTB技術來說,其可以定義下一代動力電池系統技術路線。我們都知道,在純電動汽車發展的過程中,電池與車身的關系一直是工程師探索的問題。從直接在燃油汽車上加裝電池,到電池包扁平化設計,再到專為純電動汽車設計的平臺,動力電池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高集成化、高能量密度是純電平臺的發展趨勢。CTB技術將底盤與電池高度集成,為智能底盤技術打下堅實基礎,為實現高階智能駕駛提供可能。
總的來說,對于比亞迪來說,目前可謂是氣勢如虹,已經坐穩國內市場的NO.1,背后的原因便是對于技術的專研,今天我們解析的e平臺3.0以及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展現了比亞迪在技術上的創新,我們相信技術比亞迪未來必然會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