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扛的人扛不住了,“不降價”的蔚來也不會有了。
6月12日上午,蔚來汽車突然宣布,調整全系新車價格及用戶權益,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調整后,蔚來全系產品售價下降3萬元,起售價最低降至22.8萬元,與此同時,蔚來宣布取消免費換電權益,用戶可選擇單次付費進行換電。
對于此次調價,蔚來汽車CEO李斌回應稱,這次調整內部討論了很久,聽取了部分用戶的意見和建議,“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到今天三點還在反復推敲。現在是最合適的發布時機,肯定還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沒法做到每個人都滿意。”
【資料圖】
可見,對于此次調價,李斌及蔚來內部也是謹小慎微,思慮再三。畢竟,蔚來此舉相當于撕掉了自己最鮮明的標簽“不降價”。
從“打死不降價” 到“為了不死,降價”
曾經“打死不降價”的蔚來汽車,為了不被“打死”,只好選擇降價。
但蔚來的壓力確實山大。曾經的新勢力“一哥”在最近市場表現持續不振。今年3月以來,蔚來汽車銷量便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其中,3月銷量還維持在1萬輛以上,但4月銷量就跌破了1萬輛,降至6658輛,5月銷量也進一步下滑,為6155輛。
面對連續兩個月銷量低于7000輛的現實,李斌和秦力洪并不想真的去找工作。但如果這背后蔚來財務數據長期惡化,兩位創始人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
蔚來日前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06.8億元,同比增長7.7%;凈虧損47.4億元,同比增長165.9%,調整后的凈虧損為41.5億元,同比擴大216.9%。
毛利方面,期內公司實現毛利潤1.62億元,同比下滑88.8%,環比下降73.9%;毛利率為1.5%,環比下降2.4個百分點;汽車業務毛利率為5.1%,環比下降1.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蔚來毛利率為14.6%,汽車毛利率為18.1%。
對于持續虧損和毛利的大幅下滑,李斌解釋稱,是由于鋰價變動影響了蔚來的毛利率,同時他也提到,ET7、ES7和ET5的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有一批目標用戶在競爭中流失。
價格降三萬 套餐變單點
在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面前,“降不降價”的面子問題就沒那么重要了。
當然,蔚來這次的價格調整也不是一刀切,而是采取了一種相當復雜的價格策略,簡言之:“整車價格降三萬,權益套餐變單點”。
具體來說,權益調整后,ET5的整車購買價格進入30萬元以內,BaaS購買價格不足23萬元;全新ES6的整車購買價格低于34萬元,BaaS購買價格降低至33.8萬元起。
以每次換電費用100元,每月換電4次計算,3萬元大致相當于換電6年的費用。所以,對換電頻率低于每月4次的用戶而言,直降三萬的選項更有吸引力。
針對已提車用戶、已支付大定但尚未鎖單的用戶、已經鎖單但尚未提車的用戶,蔚來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
對于已提車用戶,蔚來給出的承諾是,包括終身免費換電在內的首任車主用車權益保持不變,并且老用戶在復購蔚來新車時,也可以選擇將原車的用車權益轉移至新車,或者放棄原車權益以抵扣新車購車款。原車終身每月4次或6次免費換電權益=3萬元購車款;原車終身不限次免費換電權益=5萬元購車款。
另外,凡在2023年5月24日至2023年6月11日期間提車的用戶,可在2023年8月31日(含)前聯系蔚來App專屬服務群,在將終身免費換電、10年不限里程質保和終身免費車聯網項用車權益變更為6年15萬公里整車質保(三電系統10年不限里程質保)及6年免費車聯網的前提下,獲得3萬元退款。
對于已支付大定但尚未鎖單的用戶,以及已經鎖單但尚未提車的用戶,蔚來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默認用戶選購“權益升級包”,不過您也可以手動取消,取消后購車價格將下調3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權益升級包”的選項只到7月31日。
長痛還是短痛?
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而言,剝離免費換電權益也是一種變相降價并將“選擇權”歸還消費者,尤其是在ES6剛剛換新的這個檔口,會對銷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時,此舉也減少了蔚來換電體系的壓力,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然而,降價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而考慮到蔚來長期經營的“高端品牌”、“用戶品牌”的形象而言,朝向自己的這一面“刀刃”可能更鋒利一些。
降價措施直接撕掉了蔚來“不降價”的標簽,對品牌形象的沖擊甚至比之前的“ET7權益縮水”和“ES6定價”事件更為嚴重。要知道,蔚來長期以來都以“服務權益”和“產品保值”為主要賣點,如今二者在短期內接連被打破,對品牌的長期發展更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宣布調整全系新車價格及用戶權益后不久,蔚來就馬不停蹄地召開了媒體溝通會。
在這次會議上,蔚來方面一方面解釋調價背景和政策內容,目的是安撫老車主和準車主;另一方面則繼續構建信心,安撫的是投資人的信心。
寫在最后:毫無疑問,這一手“價格降三萬,套餐改單點”給蔚來的品牌形象和用戶運營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降價只是“短痛”,持續走低的銷量數據和持續增長的財務壓力才是“長痛”。
長痛還是短痛?蔚來已經做出了選擇。
文/王磊
編輯/王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