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曾羽璇長沙報道
6月12日是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以下簡稱“測試區”)開園五周年的日子。搭平臺、聚生態、重應用、興產業……五年來,長沙已把智能網聯產業做到全國領先地位。時值測試區開園五周年之際,記者走進長沙智能網聯產業的策源地,實地探訪測試區五年來的新成效、新變化,揭秘長沙在新型賽道取得新優勢的“底氣”。
(資料圖)
設置多種模擬環境測試
1232畝的測試區,面積超過了100個標準足球場。在測試區內,智能環衛車、智慧公交、無人駕駛出租車……各類智能網聯汽車正有條不紊地測試。五年來,測試區已為百度、京東、路特斯、上汽、廣汽、中車、大疆、希迪智駕等70余家知名企業200多個車型開展了8000余場測試,測試總里程達30萬公里。
在測試區,記者“撞見”了一場“交通事故”。一輛開啟了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在模擬大雨環境下疾速行駛,突然遇到前方正在行走的假人,“砰”的一聲,交通事故瞬間發生。
測試區運營單位中汽院湖南公司副總經理姜維介紹,眼前正在進行的測試為智能汽車測評體系——智車信心度(C-IAC)中的雨天行人縱向場景測試。在該實驗艙的頂部和側方,布滿了各種雨霧噴灑裝置,可模擬大雨、濃霧等氣象條件,支撐測試區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在雨、霧等危險場景的表現能力給出一個靠譜的評價。
還原現實駕駛場景
在實地體驗了幾個測試場景后,工作人員帶領記者來到模擬高速公路。一輛橙黃色外表的仿真作業車十分吸引眼球,周圍還放置了各種警示標牌。這類測試主要評價智能駕駛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的識別及響應能力。
“這是國內首個高速作業車目標物,該目標物的設計參考了市面上常見的高速作業車實車的構造形式,可以說達到了真實場景的還原。”姜維介紹。
在不遠處,以測試區為依托的湘江智能網聯產業園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建設。湘江智能網聯產業園是長沙市十個重大引領性產業項目、湖南湘江新區十大百億產業項目,目前智聯科創園孵化基地一期已經封頂,二期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據了解,湘江新區正積極發揮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的先發優勢,助力車企在長沙申報國家首批準入試點;同時進一步推進落實《湘江新區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行動方案(2022—2025》,支持全無人和全天候自動駕駛運行的管理細則即將發布,功能型無人車有望年內走向開放道路,實現湘江新區全域覆蓋。
預計到2030年,長沙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將培育孵化10家以上科創板上市公司,智能網聯汽車及關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全新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崛起于湘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