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絡直播帶貨的銷售模式很火,直播間里,在主播們賣力的吆喝下,各式各樣的商品都有售賣,價格還十分便宜。因此,在網絡直播間里買買買,成為不少人的主要購物方式。去年4月,王先生就在一個網絡直播間里購買了一輛二手汽車,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提車之后,這輛汽車就一直問題不斷,為此,王先生還打起了官司。那么,王先生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呢?
事情還要從去年4月的一天說起,當時,王先生正在家刷短視頻,無意間進入了一個售賣二手車的直播間,主播小林正在賣力地推銷。巧的是,王先生正打算置換一輛汽車,這個直播間馬上引起了他的興趣,經過一番挑選,王先生看中了一輛帕薩特領馭轎車。
(相關資料圖)
王先生介紹,當時主播小林推薦說這輛車是精品車,沒有事故,雖然年數比較長,但是車況完美。考慮到價格合適,車型也符合,于是王先生打算買下這輛車。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約定以4萬元的價格交易這輛汽車。到了約定提車的日子,王先生來到位于松江的二手車展廳,終于見到了念想已久的車。
隨后,雙方簽訂了正式的車輛買賣協議,協議中寫明“此車無事故、無火燒、無水淹”。
王先生詢問了汽車的具體情況,小林表示,除了左前側葉子板有修復過之外,其他的地方是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的。于是,王先生爽快地支付了尾款,之后便開車回家,誰知半路上就遇到了問題。
第二天,王先生就把車開到了對方指定的維修廠,沒想到的是,從此他就成了維修廠的常客。
維修了兩個多月王先生本想再次將車轉賣,然而在轉賣的過程中,出現了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情況。
根據二手車交易平臺查詢的數據,王先生購買的這輛所謂“精品車”,先后出過十幾次事故,許多重要零部件也都進行過維修或更換。包括水箱、管路、大燈,全部都更換過。整個右側前后車門,都更換過,板筋也有拆除都有更換過。
王先生認為受到了欺詐,于是來到法院起訴,希望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考慮到主播小林是二手車銷售公司的員工,王先生起訴的,是小林所在的二手車銷售公司。
不過,作為被告的二手車經銷商并不認為自己在銷售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他們聲稱,在簽訂協議時,他們已將車輛所有的維修記錄交給王先生確認過。但是,法官要求被告出示相關證據,他們卻也拿不出任何證據。
對于合同上寫明的該車“無事故”的表述,被告提出,按照行業慣例,這里的無事故實際上指的是沒有重大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水淹火燒,四梁六柱發生整體碰撞以及結構性損傷。
但是王先生對于這樣的說法無法認可。他表示,普通消費者對于事故的理解是無法理解到如此深入的程度的。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葉名怡表示,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對于合同中的概念產生分歧,首先應當根據文意解釋來理解,也就是按照通常的一般含義去理解。根據這個原則,只要保險公司出險,都可以認為是發生了事故。銷售房如果認為應當按照行業慣例來理解,則應當進行相應的舉證。
經過審理,法庭認為從現有證據來看,被告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欺詐。松江區人民法院法官謝銘表示,認定欺詐實際上主要考慮的就是商家在宣傳過程當中,有沒有一個故意的宣傳或者有沒有一種故意隱瞞的行為,從而誘導消費者來做出這樣消費的決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法院認為實際上主播的這個宣傳不實,存在欺詐。
開庭后,原被告都向法官表示,希望能夠進行調解,盡快了結案件。最終,原被告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被告當支付46000元給王先生,王先生則當場將車輛退還給被告。
中國汽修行業協會技術專家任介平表示,對于二手車交易中的隱患,購車之前應當做到,首先要求對方提供保養記錄、維修記錄以及第三方權威檢測報告。其次,把真實的里程數寫進合同里,并在合同中承諾里程數無修改。第三,讓車商蓋上公章,注意公章必須與車商一致。第四,不要貪小便宜,盡量選擇正規大平臺進行交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劉晨 錢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