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作為一個中國品牌被很多人所熟知。日本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但比亞迪的出現將對豐田、本田、日產等本土三大車企在電氣化方面落后的企業產生帶來了新的沖擊。
年初,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開始正式進軍日本市場。然而,與預期不同的是,比亞迪并沒有受到熱烈的歡迎,反而引來了日本網友的嘲笑和批評。據NHK等多家媒體報道,比亞迪在日本市場首次推出的車型是名為ATTO3的多功能SUV。這款車一次充電可行駛480公里,并配備了最新的自動剎車等安全技術。售價為440萬日元(約合22.1萬人民幣),相比日本廠商同等行駛里程的車型便宜了100萬日元(約合5.1萬人民幣)。
【資料圖】
根據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的數據,2023年一季度比亞迪乘用車在日本的銷量逐月增長。一月銷量為20輛,二月為37輛,三月達到151輛,總計252輛。這一銷量增長趨勢顯示出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逐漸受到認可。同時,比亞迪的銷量排名也上升到第28名。
與此相比,同樣在2022年二月重新進軍日本市場的韓國現代汽車,其三月銷量僅為60輛,一季度總計銷售162輛。從數據上來看,比亞迪在銷量方面表現更為出色,似乎日本消費者對后來者給予了更多的青睞。
近年來,豐田汽車的前社長豐田章男在各種場合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批評,并公開反對日本政府的燃油車禁售計劃。他認為,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日本的汽車工業將面臨崩潰。
實際上,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轉型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對于純電動汽車的發展相對較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發電難題。日本資源相對較為貧瘠,發電成本相對較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需要大量的電能和充電樁的支持。據統計,截至2021年,日本公共純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約為2.9萬座,而中國的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則達到了114.7萬座。這顯示了日本在充電設施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此外,純電動車的電力來源通常為燒煤發電,然后通過輸電、充電和電池驅動車輛。每個環節都對碳排放和環境負擔產生一定影響,這對于國土面積相對較小的日本來說,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環境壓力。這也是豐田章男批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最新消息,日本經濟產業省計劃向豐田汽車投資補貼約1200億日元,用于支持豐田在日本規劃的純電動汽車(EV)所需的鋰電池。此舉旨在提高日本的制造能力,降低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并推動日本在車載電池領域的競爭力。此外,還有其他電池材料及零部件廠也將受到補貼的支持,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總補貼額約為1300億日元。
這一決定顯示了日本政府在推進電動汽車轉型方面的重視程度,并希望提高本國汽車制造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考慮到目前中國在車載電池全球市場份額占據了50%,而日本僅占不到10%,這項補貼計劃有助于日本縮小與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差距。
因此,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的前景也變得更有利。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里,歡迎大家點贊轉發~
本文首發于"一休建物",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直接發消息至后臺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