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第十四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表彰了獲得2022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安徽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黃大榮教授牽頭的“交通物流裝備綜合信息標識傳感融合與智能運維管理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成果獲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何舒平教授獲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 “交通物流裝備綜合信息標識傳感融合與智能運維管理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組長期跟重慶微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物流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民航第二研究所)等企事業單位合作,與合肥工業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高校聯合攻關,采用理論分析、技術研發、試驗研究與工程產業化應用相結合的模式,對交通物流裝備標識傳感融合及智能運維管理關鍵技術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創建了交通物流裝備標識傳感信息融合及智能運維管理理論分析方法,以機場、鐵路、工業等為典型應用場景研發了包括高速物流自動識別通道、生產質量分析與故障檢測、機車閘樓聯網故障分析等在內的多個交通物流領域高精度標識傳感成套裝備與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研制了超高頻高靈敏度特種電子標簽、天線、物流讀寫器等標識傳感融合裝置;提出了感知網絡級基于數據清洗的信息融合技術,建立了相關場景智能運維動態監控技術和評價方法。相關技術成果實現了交通物流裝備綜合信息標識傳感融合與智能運維管理關鍵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在重慶江北機場、成都天府機場等10余個千萬級機場,以及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局、廣州局、成都局和南寧局等多個分局應用,近四年為相關企業實現累計產值25.47億,利潤1.51億,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為我國交通物流標識傳感裝備技術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何舒平教授長期從事復雜動態系統控制與檢測研究,創新地構建了工程復雜系統分析、優化控制與狀態估計的研究體系;始終堅持理論創新與應用探索融合,與高新技術企業深度合作,積極開展關鍵技術理論在機器人系統、無人機、電機/電路系統等領域的應用推廣。近年來,何舒平教授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安徽省重點研發項目以及企業委托項目近20項。發表Automatica、IEEETAC等IEEE會刊論文32篇,熱點/高被引論文20篇,申請/獲批專利20余項。在Springer、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另獲山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2,2021)、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創新團隊獎(第3,2022)。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是我國產學研界協同創新的最高榮譽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在產學研合作工作中成績突出的企業、高校等單位及個人,面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第一線,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重要作用,得到了科技界、產業界、教育界等多方的廣泛關注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