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逸楓
【資料圖】
房住不炒、長效機制是長期的制度完善,短期首要的宏觀政策目標是拼經濟、救樓市,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市場。房地產一次性全部“出清、一刀切全面去杠桿的舉措,不符合當前經濟形勢。
房地產市場企穩、房企脫險最大的核心、最根本問題,是調控政策。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與房價、購房者、房企、供需預期背離,歸根結底是調控政策違反市場經濟規律,違背市場邏輯。
房地產市場降溫、經濟與房地產企穩基礎不牢固、房企未脫離風險、房地產危機重重,根源于調控政策,即調控政策的一刀切、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抒困與需求端政策落實不到位。
疫情期間,市場持續下行、爆發一系列的危機,由于利好政策短期鳴金收兵,后面政策調整滯后,還出臺購房者、房企新卡脖子政策導致房地產雪上加霜,疫情管控放開,又錯過救市時機。
三年疫情、調控政策反反復復(2016年10月加碼-2018年收緊、2019年差別化、2020年前6月放松,2020年7月-2022年2月收緊,2022年3月-2023年至今緊中有松),讓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加上卡(購房者、房企)脖子的9個限制住房買賣政策,還有三道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制、22城宅地供應集中制,導致房地產供需預期、價格、市場機制、徹底打亂,陷入惡性循環局面。
政策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落實不到位,來源房住不炒、長效機制的國家基調。同時各個落實金融16條、四支利箭政策的部門,落實不到位,況且市場對房地產失去信心,市場四面楚歌。
既想拯救房地產,又不想出大招。既想扶持房地產,又不想房地產火爆。既想房地產企穩復蘇回暖,又不想房價上漲。既想抑制有錢人需求,又想房地產支撐經濟。可謂是非常糾結的心理。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與政策,好比人在ICU,一邊輸血,一邊卡管。擠牙膏式的政策微調,卡脖子式的調控,房地產怎么可能會企穩,怎么可能會復蘇回暖,房企怎么可能走出危機。
按照當前的經濟形勢、房地產市場問題、房企風險看,如果依然是小打小鬧、擠牙膏的出政策,政策微調,或者是金融16條、四支利箭政策執行不到位,肯定是難解決已經發生的經濟、房地產市場問題。
總結2022年3月-2023年至今出臺的房地產救市政策看,一是針對需求端的因城施策,主要為限制性、稅費、財政補貼、人才政策微調,放松范圍為集中于少部分二三四五線城市、郊區。二是針對房企、保交樓的金融16條、四支利箭抒困政策。
地方、區域城市出臺的樓市救市政策(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簽、限離、限商住、限戶型與限面積、首付與利率下降、二手房指導價、二手房帶押過戶、人才購房、落戶放寬、購房補貼、稅費免減、購買商品房轉租賃房、公租房、共有產權房、房票安置)效果不顯著。
原因是擠牙膏式的樓市政策微調、放松,政策的范圍小、規模小、力度小,而核心的卡購房者需求端脖子政策沒有取消。因此,地方政策微調激活的需求基本為自住型的首次需求,改善需求難釋放。
需求端與政策背離,已經無法令房地產市場保持持續性的復蘇、企穩、回暖,也導致房企危機蔓延,銷售回款的下降,影響到還債、交樓、經營、投資等,最后房地產放緩影響經濟企穩。
資金端與房企背離,已經讓險情房企雪上加霜。金融16條、四支利箭作為房企、保交樓的抒困政策,落實不到位。同時險情房企根本無法享受融資政策利好,反而國企、央企、城投企、非險情的頭部房企受益最大。
救樓市還有什么全國性大招,除了去年已經出臺的金融16條、四支利箭外,就是地方樓市政策微調。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政策效果差,意味著還需要新的政策與取消、暫緩執行之前的卡脖子政策。
筆者呼吁建議,房地產救市分三步走。第一步需求端出新的政策與取消卡脖子的政策。第二步保交樓的新政策出臺與強化之前的保交樓政策,提供資金。第三步化解債務政策出臺與暫緩執行卡脖子政策及監督落實金融16條、四支利箭。
救樓市還有什么全國性、區域性大招?筆者經過研究、統計總結看,救樓市全國性、區域性大招,主要為之前的樓市調控政策取消、暫時執行,其次是落實之前出臺的利好政策,最后出新的救樓市政策。
一則放松、取消樓市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簽、限離、限商住、限戶型與限面積的限制政策。一線城市的優化限購放松,社保或納稅年限縮短為1年,放寬人才、新市民落戶、多孩家庭的購房套數。
在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稅費減免,財政補貼方面優惠,支持改善住房需求。一線城市除限購外,其他限制樓市政策全部取消。而二三四線城市的限制樓市政策全部統統取消,同時調整多孩家庭的限購套數。
二則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延長房貸年限、二手房帶押過戶、發放購房補貼、購房資格互認、降低房產交易中介費等傳統意義措施方面加大力度外,擴大取消二手房指導價的范圍,加強預售資金監管。
三則一二三線城市城市優化“普通住宅”的認定標準,降低非普宅的商業銀行、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房貸利率和交易稅費,降低購房成本和門檻。允許部分商業項目、工業項目轉為普通住宅。
四則取消認房又認貸,首套房認定標準調整為認房不認貸。五則首套房首付15%-20%,二套房25%-30%,三套房首付40%(多孩家庭),一、二、三套房貸利率全面下調。
六則房企經營、土地、房產交易稅費免減。七則降準、降息。八則重啟棚改貨幣化,大規模房票安置。九則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出資購買房企的庫存房子,收購存量住房轉為共有產權住房、保租房、公租房,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
十則六大國有銀行各出資2萬億元到3萬億元,保竣工保交房,購買險情房企債券。十一則三道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制暫緩3年執行,取消宅地集中。十二則監督銀行、交易所、政府部門全面落實已經出臺的金融16條、四支利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