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醫護團隊正在開展救治手術。西南醫院供圖
9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西南醫院獲悉,該院于近日利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成功救治了一位被竹子刺傷頭部的患者。目前,該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8月下旬,市民王科(化名)因在高處砍柴時從樹上跌落,被竹子刺傷,出現意識不清、嘔吐等癥狀。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氣管插管等治療后,王科轉到西南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王科轉到我們醫院時,竹子還未完全拔出。”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助理李飛教授介紹,在對王科進行影像學三維重建后,確定王科的癥狀為顱腦異物穿刺傷,以及顱內外穿通傷,需立刻進行手術。
確定癥狀之后,擺在李飛面前的有四大難點。首先,異物是由面部直接插入顱內,已形成顱內血腫,且異物與右側大腦中動脈緊靠,無法明晰異物對大腦中動脈是否造成損傷,如果貿然拔出,會造成患者顱內大出血。其次,從異物的外露部分來看,相對脆朽,拔除時可能會有部分碎片殘留在顱內,進而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再次,異物刺入顱內時,帶入了不少骨片,這些骨片如不及時取出,可能會成為感染源,造成術后顱內感染,同樣危及生命。最后,即使拔除了異物,也會造成顱底缺損,如不妥善修補,將大大增加腦脊液外漏和顱內感染的風險。
經過充分研究,由李飛教授領銜的神經外科治療團隊依然決定對王科立刻實施手術。考慮到王科的特殊性,李飛決定提前啟用西南醫院剛剛落成的DSA復合手術室。
據介紹,DSA復合手術室的最大特點就是擁有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可利用該系統,高清晰地獲得人體血管立體圖像,對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等提供“透視眼”的功能,為介入治療提供了必備條件,全方位提高手術成功率。
8月28日下午,王科被送進手術室。整個手術被分成了四個部分。李飛帶領醫護先利用DSA造影,明確顱內大血管的損傷情況及其與異物的位置關系,明確手術位置,再進行開顱手術,先是用使用吲哚菁氯進行造影,確定異物與大腦中動脈的位置,再小心翼翼地分離異物與血管,最后利用顯微鏡和老虎鉗幫助王科取出異物?!拔覀冞€利用內鏡,從王科體內取出了10余塊殘留的竹子碎片,再通過內鏡與顯微鏡,從腦組織傷道內取出骨頭碎片,并把患者自身的硬腦膜反折,再縫合于破口處,堵塞顱底通道,成功完成了顱底修復,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術后感受風險?!崩铒w介紹,整個手術耗時約7小時。術后,李飛再次利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對王科進行了檢查,發現其顱內異物和骨片無殘留。王科在術后第二天就已清醒,并于9月5日出院。
李飛提醒,貫穿傷屬于開放性損傷,感染概率很大,治療不及時將產生嚴重的后果。市民在遭遇貫穿傷后,除了要進行局部臨時固定,以免加重損傷外,千萬不要嘗試拔出異物,以免引起二次損傷和大出血。應遵照就近原則,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或急診科就診,以減少并發癥和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