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在津南區西小站村,一項鄉村低碳轉型發展的試點探索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提到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智慧農業大棚不僅能提升農作物產量,還能降低碳排放,是打造智慧農業‘雙碳’樣板的重要一環,我們對未來綠色、低碳的西小站村充滿期待!”日前,面對正在對該村智慧農業大棚各類計量設備安裝進行實地勘察的國網天津城南公司工作人員,西小站村駐村第一書記潘晨光興奮地說。
根據《天津電力“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實施方案》規劃,圍繞“市、區、園、村”四域,天津將在村域倡導“零碳”生活,構建低碳循環發展方式。而一直以“小站稻”為主體農業產業的西小站村,也正在為盤活特色農業經濟,圍繞產能提升和綠色低碳轉型,積極謀求未來新型農業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為此,城南公司結合西小站村產業定位打造“低碳先行示范村”試點,以“碳計量”相關技術為抓手,建設基于低壓分布式光伏、居民共享充電和生態種植能源計量的“三位一體”典型示范項目,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示范建設推動形成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
城南公司營銷部計量與裝表接電技術專責李世陽介紹,西小站“低碳”能源計量項目著力于推進鄉村能源向數字化、低碳化轉型發展。作為典型示范項目之一的生態種植能源計量,是一種輔助農業生產的技術裝置,由無線采集終端和各種環境信息傳感器組成,可用于監控大棚內環境及土壤要素信息,保障農作物在“最舒適”的環境下生長。據了解,智慧農業大棚建成后預計可使勞動生產率提高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升10%以上,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降低至少10%。項目還規劃了低壓分布式光伏,通過利用西小站村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屋頂,實現年均發電量49.4萬千瓦時,可為日常生活、路燈照明、綠色出行等提供電能。據測算,低壓分布式光伏系統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65噸,減排二氧化碳217.7噸。(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