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周主任,我又來找您了。上次從這兒開完藥,回去喝了一周咳嗽還真見好,痰也不多了。我尋思讓您再給看看,接著開一個療程,趕緊把這咳嗽治利索了。”
1月16日上午,家住河北區的張女士來到中醫二附院找治未病中心主任周勝元復診。她告訴記者,“陽過”身體恢復得還不錯,可連著兩周時不時咳嗽、咳痰,于是就來看了周主任的門診。
為張女士號完脈,周勝元說:“咳嗽的原因還是寒濕內蘊、郁阻于肺。不過從脈象看,您這‘寒濕癥’確有減輕,那我就再開藥,您回去堅持吃,按我們的治療經驗,咳嗽癥狀基本都能消除。”
張女士剛走,家住河東區的李先生走進了診室,“陽過”后他總感覺手臂麻木。周勝元為他詳細檢查后用針灸消除癥狀。
周勝元介紹,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中醫二附院立即在張伯禮院士的指導下啟動了中醫藥康復治療工作,不論是我市最早的140多名感染者,還是2022年初奧密克戎感染者,包括此次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的感染者,都進行了追蹤、隨訪、治療、指導。
“拿最近這些感染者來說,‘陽過’后很多人都存在咳嗽、乏力、失眠、心慌等癥狀,但指標已經轉陰,做CT、血常規等也沒有明顯指征。”周勝元說,“對于這一人群,中醫藥發揮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膳食、傳統功法、針灸等康復指導、治療,具有明顯效果。”
記者了解到,在感染者就診高峰時期,面對猛增三四倍的發熱門診患者、每天600余人次的急診就診量以及大量等待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該院采取了增開診室、增派人員、打通科室界限等系列措施,集全院之力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雖然滿負荷運轉已成常態,但醫護人員忍受著新冠病毒感染帶來的寒戰、高熱、頭疼、咽痛等強烈不適,從未停下治病救人的腳步。大家靠著“吾輩當自強”的毅力抵抗著病痛,守著“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保障著診療秩序,秉承著“輕傷不下火線”的信念牢牢堅守在救死扶傷最前線。
中醫二附院院長雒明池介紹,“保健康、防重癥”是醫療機構當前主要工作任務,我們堅持整合多學科專家資源,讓中醫藥在促進新冠病毒感染者身心康復方面彰顯獨特優勢。(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