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面膜是其他垃圾,雞和魚的骨頭是廚余垃圾,用完的一次性餐具和紙杯是其他垃圾,不是可回收物……”昨日9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星緣軒小區里,志愿者崔顏杰正利用展板向居民講解容易混淆投放的垃圾。
在“3·5”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2023年我市首場“津彩分呈 雷鋒行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在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同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以前的垃圾都倒在一起,夏天特別味兒。實施垃圾分類后,環境好了不少,心情也舒暢了。扔垃圾還能得積分換生活用品,大家積極性也更高了。”小區居民馬阿姨拿著剛兌換的肥皂高興地說。
在貝肯山社區減碳行動站,記者見到了一摞摞打包整齊的紙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擺放在貨架上。據介紹,減碳行動站主要負責回收除其他垃圾和廚余垃圾之外的垃圾,居民們每一戶都有專屬二維碼,刷卡后,將可回收物進行稱重打包后便可獲得相應積分,回收的物品也會貼有二維碼,方便工作人員進行回溯。居民們全程都需要自己操作,工作人員在每日投放結束后及時進行清運。早上10時,這個行動站三分之二的貨架上已經放滿了各種可回收物。
在東麗區天馨花園,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來到小區里,通過向廣大居民百姓分發明白紙等科普垃圾分類知識,開展宣傳活動。
今明兩天,“津彩分呈 雷鋒行動”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將持續進行。近6萬名志愿者在我市社區、學校、公園等近1500個點位,圍繞桶前值守、宣傳引導、普及分類知識等內容開展“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的交流宣傳和指導服務。(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