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以宮頸癌、卵巢癌為代表的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同時,乳腺癌仍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比起治療,積極預防、做好定期檢查更為重要。市中心婦產科醫院院長胡元晶、乳腺科主任馮銳為女性朋友做幾點提示。
宮頸癌
【資料圖】
目前,已明確99%以上的宮頸癌都與HPV持續感染有關。HPV病毒也叫人乳頭瘤病毒,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大概有250多種型別。據致癌性,HPV病毒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不致癌,高危型HPV可引起惡性腫瘤。臨床研究發現,在中國,超過84.5%的宮頸鱗癌病例都與HPV16和HPV18型這兩種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有關。
據報告,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達80%。感染后8個月至1年內80%以上的感染者可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只有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才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因此,只要定期復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并適當干預,就很難發展為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重要措施。盡早接種HPV疫苗加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是宮頸癌最佳的預防方案。9到45歲的女性都應盡早接種HPV疫苗,30歲及以上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一般認為,女性未有性生活之前接種HPV疫苗效果最佳。世衛組織建議9至14歲是接種HPV疫苗的黃金年齡。“盡早、盡小”接種HPV疫苗才能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盡管九價HPV疫苗能夠預防更多類型的病毒,接種二價HPV疫苗也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適齡女性應根據實際情況,盡早接種,切勿一味追求高價數疫苗而延誤最佳接種時間。感染過HPV的女性同樣有必要接種疫苗。HPV感染只能引起局部暫時的細胞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滴度很低,可能出現持續反復感染。接種HPV疫苗,可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體液免疫,獲得持久可靠保護,預防再次感染。
乳腺癌
2022年1月6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2021年雙年度報告補充了這兩年的關鍵數據,目前乳腺癌首次取代肺癌成為人類(包括男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同時也是中國女性第一大新發惡性腫瘤。乳癌最大的特點是能夠通過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病人都能夠達到治愈的效果。
進行乳癌篩查。不論是機會性篩查還是人群普查,40歲以后最好每年1次。女性乳腺癌高發年齡呈現雙峰,50歲和70歲。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一級親屬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兩人以上二級親屬50歲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有一級親屬或自身攜帶BRAC1/2突變基因;既往有乳腺手術診斷為不典型增生;30歲以前接受過胸部放療史。這些高危人群及40歲以上人群,建議篩查時間可以縮短到半年一次。
乳腺癌的發病原因現在比較明確的是相關基因的突變,但是大部分的病人并沒有基因突變,對他們來說,病因并不明確。不過在婚育過程中的一些情況確實能對乳腺造成傷害,在一定程度上對乳癌的發生有促進作用。比如生育時間過晚,生育后拒絕哺乳,多次流產,都會對乳腺產生不好的影響。另外,吸煙,不僅跟乳癌發病相關,還與其他癌癥相關;肥胖,與乳癌相關;有些保健品可能含有外源性雌激素,應避免使用。同時,情緒對內分泌的影響比較大,有可能影響月經周期和乳腺,造成乳腺增生性改變,腺體復舊不全,對乳腺健康也不利。
絕大部分早期乳腺癌病人沒有癥狀,所以定期篩查非常重要。如果發現有乳房腫塊,不管確不確定,都要及時就醫,另外如果有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一定要迅速就診。
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起病隱匿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往往已處于癌癥中晚期,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五年生存率低于50%,嚴重威脅到了女性的健康。
雖然卵巢癌的癥狀非常隱匿,但如果多加留意,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建議30歲以上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婦科檢查,必要時可篩查卵巢癌腫瘤標志物;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盡早找婦瘤科醫生及遺傳學專家咨詢,必要時可做基因檢測。(津云新聞編輯李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