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讓“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這是無人駕駛汽車進入百姓視野的必修課,而河北區作為本市核心區之一率先實現智能網聯的落地,讓市民到意風區就能體驗無人駕駛汽車。與此同時,河北區還在持續擴展科技外延,為產業賦能,讓區域更具活力。
分段落地 無人駕駛開啟服務模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剛才收到信息通知,到樓下指定的地方取件,快遞車剛好到達。”遠洋大廈樓下,張女士從無人駕駛快遞車取下自己的快遞,“我按照提示信息輸入自己的取件碼后相應格口打開,就能取到快遞了,又快又方便。”
這條位于河北區的無人配送“服務線”,首期開放19.8公里道路,在中心城區率先實現無人配送車等低速無人裝備上路。據了解,為推動智能網聯產業發展,天津市選定了四個全域開放測試道路的行政區或功能區,其中河北區是唯一的中心城區。
作為智能網聯產業的終端表現形式之一,無人駕駛的落地需要車、路、云、圖等綜合條件的整體配合。河北區的無人駕駛落地計劃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要打造3條示范線路。其中,意風區“旅游線”,全長1.6公里,途經民族路—建國道—民生路—博愛道。無人駕駛小巴、無人漫游車、無人售賣車已經穿梭其中,以科技體驗感融入歷史風貌街區,帶動汽車消費,讓天津“城市會客廳”充滿科技感。“五一”期間已與市民見面的部分觀光線路覆蓋民族路縱線與規劃展覽館—馬可波羅廣場橫線,線路總長1公里。眼下,無人配送的“服務線”也已落地,京東無人配送小車已在勝利路營業部服務區域正式運行,這也是低速無人車首次駛入本市中心城區。在提升科技感的同時,市民將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快遞服務。此外,第三條無人駕駛路線是商旅文“接駁線”,也即將亮相,全長7.1公里,從天津站到意風區再到天津之眼摩天輪,沿途經過華為區域總部、德云社、悅榕莊酒店、梁啟超故居等多個商旅文景點,將八方來客便捷送達目的地。
在第一階段試運行的基礎上,第二階段河北區將全面總結建設經驗,推動全域道路開放。據透露,河北區不久將發布2023年無人駕駛公開測試道路開放線路,全長60.3公里,覆蓋河北區全域。
布局先行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崛起
2023年,隨著華為區域總部與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先后落地,河北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正在蓬勃興起。作為天津市四個率先開展車聯網和智能網聯產業試點中唯一的中心城區,河北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城區車聯網發展新路徑,構建車聯網商用示范布局藍圖。
在智能網聯發展方面,河北區提出“1+2+3”的布局思路,即“1”個目標要打造車聯網商用示范;“2”個階段逐步落地無人駕駛;并形成“3”類商業模式。
讓智能網聯走到百姓身邊的三類商業模式,分別是大眾消費模式、企業合作模式、政府服務模式。其中,大眾消費模式要打造無人駕駛接駁線路,連接河北區重要的“商旅文”消費場景,拓展消費需求。企業合作模式則是要為車企前裝量產、后裝智能設備研發提供應用場景;為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提供產品研發驗證環境;支持保險、二手車交易等汽車服務產業。政府服務模式則是要服務物流配送、急救救護、環衛清掃等特定場景;同時以“政府主導—央企合作”打造運營新模式。以此宏觀微觀相結合,政、商、百姓攜手發展的創新發展模式,讓高科技聚集的智能網聯為天津帶來全新的體驗。
科技興區 黃金大腦攜手尖端生產
度己之利,深耕其域。面對車聯網這個深度融合了汽車、信息通信、交通運輸等行業的新興產業形態,河北區充分發揮自身的中心城區區位優勢、智能算力優勢、產業載體優勢,從而讓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津城之北得以快速生根茁壯成長。與目前國內諸多開放道路場景不同,河北區是超大城市中心城區首個開展智能網聯建設的區域,區域內狹窄道路多、單行路多、鐵路-隧道交織、路況復雜,能夠為智能網聯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另外,在產業載體方面,河北區也將打造智能網聯產業園區,智算中心提供強大算力支持,為上中下游產業鏈企業培養集聚沃土。
2023年,河北區的科技腳步遠不止于此。致力于智能科技產業示范引領的河北區,還將積極融入天津人工智能先鋒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二期等項目的實施落地。該中心可提供的智算算力總規模為300P,現已建設完成100P并正式上線,能夠有力賦能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孵化和應用落地。
作為天津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的天開園,也已與河北區牽手。據了解,河北區計劃依托已引進落地的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特色服務優勢融入天開園規劃布局,服務天開園成果轉化,形成優質資源共享的良好布局,助力天津市科技創新工作高質量發展。河北區也將以此合作為契機,與天開園加強溝通交流,共同開拓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實現聯動共贏的發展模式。(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