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近期,我國首個海洋油氣全生命周期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在天津港保稅區啟動建設,助力本市海洋工程裝備向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
位于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片區的海洋油氣全生命周期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投資達到20億元,由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兩期建設。一期將建設五個工廠,主要生產石油開采設備五大類上千種產品。以往制造工廠的上料、清洗、打磨等生產工序大多依賴人工,新基地建成后將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基地項目總負責人馮紹明介紹說:
(錄音:我們的智能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產產品的智能化,從設計、制造到加工檢測全部實現智能化,實現整個園區的智能化管理。另外一個維度,我們基地出的產品也是圍繞著我們智能油田,我們在設計階段就加入了智能化的硬件、軟件的元素,設備的到海上之后,整體的生產運行過程中,用我們公司的核心算法,來提升我們產品運行效率和效果。)
在新建基地的屋頂將加裝近5萬平米的光伏板,企業生產全都采用綠電,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約99580噸。用于辦公和生活的太陽能系統,每年可節約電量約5萬千瓦時。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說,項目建成后也將助力企業實現三個轉變:
(錄音:第一個轉變就是傳統的生產方式到人工智能生產模式的轉變,我們在這個方面運用了大量的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另外一個轉變就是我們從以前的綠色技術到現在的低碳或者是零碳甚至是負碳的轉變,還有一個轉變就是我們以前的海洋裝備制造從零散到整體集成全鏈條的轉變。)
據統計,2022年,濱海新區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營收超1700億元,已成為本市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主要承載區。濱海新區副區長張桂華說,未來濱海新區將充分發揮現有的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的創新資源,圍繞龍頭企業在天津、在新區落地生根,重點推動產業鏈的本地配套,著力提升新區乃至全市的海工裝備的產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錄音:下一步,濱海新區將以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增強產業鏈條的完整性,延伸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水淡化裝備,港口航道工程裝備,海洋能開發利用裝備5大細分領域鏈條,形成涵蓋研發設計、零部件、總裝建造、配套服務的產業集成體系,進一步強化生產要素和產業鏈協同性,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高級化和現代化水平。)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翟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