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夾心糖
編輯/菠菜的星空
【資料圖】
排版/星空下的芋圓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新能源車市的大年。
據相關部門統計,2022年新能源車預計實現銷售649萬輛,較2021年的331萬輛,同比增96%。新能源車的主力是電動車,電動車離不開動力鋰電池。隨著新能源車的銷售火爆,作為正極材料的上游行業,磷酸鐵鋰廠商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行業龍頭德方納米(300769)2022年三季報實現營業收入144.16億元,實現凈利潤18.40億元,超過了2013年以來所有利潤的總和。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方納米的股價從2022年三月最高點的667.99元/股一路下跌至當前的240多元/股。
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磷酸鐵鋰公司的股價的低迷,來源于市場對于未來的擔憂。而擔憂的正是兩個字——過剩。
一、過剩,從來不是一個新詞
“過剩”的描述,一直伴隨著磷酸鐵鋰的發展,也多次成為市場的一致預期和普遍觀點。下圖展示了2018年11月的一篇文章,在文章當中,磷酸鐵鋰被描述成“少數派”,是“占比萎縮”且“嚴重過剩”的。
無獨有偶,2019年6月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了磷酸鐵鋰的“泡沫”和“供需矛盾”。
以為是終局,沒想到是序曲。
從2020年開始,新能源行業一飛沖天,也成為了資本市場最靚的仔。然而,磷酸鐵鋰又陷入了和三元正極的路線之爭。早期,磷酸鐵鋰一直處于優勢,然而在2018年,磷酸鐵鋰便被三元正極反超。磷酸鐵鋰雖然也有一些的優點,同時價格便宜,但是能量密度是其難以彌補的短板,是技術發展中的被替代者。2020年,三元電池裝機量約占比66%;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僅占33%。工信部的數據則更觸目驚心,當年三元電池車型與磷酸鐵鋰車型的比例是83:14。照此發展下去,磷酸鐵鋰早晚會被完全替代。
2021年1月的一篇文章則再次強調了磷酸鐵鋰的過剩。根據分析,2022年磷酸鐵鋰總需求約12萬噸,總產量約14.2萬噸,而總產能已達27.5萬噸。
然而,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由于三元電池成本較高、且安全性存在缺陷,兩者的競爭格局再次反轉。比亞迪(002594)的刀片電池橫空出世,性能有了大幅提升,磷酸鐵鋰產量也在2021年5月再次超越三元電池。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產量總計為41萬噸,再次大幅超預期。
磷酸鐵鋰太能掙錢,于是很多人眼紅,不僅行業內的公司紛紛擴產,鈦白粉和磷化工相關企業也跨界跑步入場。硫酸法生產鈦白粉會復產硫酸亞鐵,硫酸亞鐵是合成磷酸鐵鋰的重要原材料,而磷化工企業則擁有廉價的硫酸。
鈦白粉和磷化工企業享有成本優勢,且都是行業巨頭,家里有礦,手里有錢,好比鯊魚進了金魚缸,對磷酸鐵鋰行業而言不啻于降維打擊。于是絕大多數人都相信,磷酸鐵鋰的好日子終于到頭了。2022年的一篇文章則給出了過剩的具體時間——2022年下半年。
回首來看,2022下半年依然沒有出現過剩。2022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需求旺盛,中國磷酸鐵鋰產量為103.3萬噸,較2021年再次翻倍。另外,磷酸鐵鋰名義產能雖然已經過剩,但由于原材料碳酸鋰和磷酸鐵擴產緩慢導致供給不足,磷酸鐵鋰反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磷酸鐵鋰公司的股價也創下新高。
當前,磷酸鐵鋰的過剩已經成為了更一致的市場預期。
有人統計全國磷酸鐵鋰的規劃產能已經超過2100萬噸,是2021年的20倍。很多人相信,產能過剩這頭“灰犀?!敝吝t會在2023-2024年來臨。
二、誰會是下一個白馬王子
磷酸鐵鋰為什么這么容易過剩呢?因為生產磷酸鐵鋰太簡單了。
磷酸鐵鋰的擴產周期僅有6~12個月,且同質化嚴重,技術水平有限。由于門檻較低,涉足磷酸鐵鋰的除了德方納米、湖南裕能等老玩家以外,還包括鈦白粉和磷化工公司,甚至包含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公司,動力電池和鋰資源型企業也深入其中。前幾年,大家都知道鋰電池賺錢,但是上游鋰資源可遇不可求,下游動力電池和整車技術難度又太大,中間磷酸鐵鋰比較簡單,所以一窩蜂的涌向磷酸鐵鋰,這樣的行業想不過剩都難。
那為什么磷酸鐵鋰一直沒有過剩呢?說到底也很簡單,下游需求太旺盛。另外磷酸鐵鋰的“命”也很好,在危難時刻,總是能遇到“白馬王子”。每次看起來都要過剩的時候,總能遇到諸如下游需求大幅提升、技術突破、補貼退坡和原材料供給不足等情況。
那么,我們想知道2023年,磷酸鐵鋰還能遇到白馬王子嗎?碳酸鋰有可能是白馬王子。
碳酸鋰的價格在2022年創出歷史新高,然而現在已經連續下跌好兩個多月了。碳酸鋰在磷酸鐵鋰的成本中占比很大,且最終反映到動力鋰電池上。碳酸鋰價格的下降,有望向下游釋放利潤,并有效提振終端需求。不過碳酸鋰的價格下跌,也有可能會削弱磷酸鐵鋰的成本優勢,增加磷酸鐵鋰的供給,對行業利潤分配的影響還未可知。
磷酸錳鐵鋰可能是另一個白馬王子。
磷酸錳鐵鋰可視為是磷酸鐵鋰的plus版。在保持磷酸鐵鋰高安全性等優點的同時,有效提升能量密度,且能和磷酸鐵鋰共享大部分生產工藝,有望盤活磷酸鐵鋰可能出現的過剩產能。然而,磷酸錳鐵鋰依然存在諸多嚴重的技術問題,且量產進度相對緩慢,當前還指望不上。另外,由于電壓等問題,磷酸錳鐵鋰和磷酸鐵鋰難以混合使用,反而和其老對手三元正極適配性良好。因此現在還難以判定,磷酸錳鐵鋰到底是“主公”、“忠臣”、“反賊”還是“內奸”。
三、過剩,要一分為二看待
市場是只看不見的手。
然而,這只手卻不太靈活,所以經常容易出現不足和過剩。當然,市場的參與者也不是傻子,他們往往能夠根據信號來及時調整自身的戰略。就磷酸鐵鋰而言,我們很容易統計其規劃產能,但規劃產能力往往都是有水分的,搞個大新聞可以更好融資,也方便嚇退競爭對手。
另外,絕大多數的產能都是分期的。大家都會先把第一期投出來,并根據市場情況和經濟效果來決定后續的投產情況。如果前期經濟效益不好,二期、三期可能就會取消,所以突然的嚴重過剩很難出現。即使產能建成,產量也要受到上下游供需的影響,并不能隨意決定。
從某種意義上講,過剩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經歷過剩,才能促進一個行業健康發展。在過剩當中,磷酸鐵鋰會逐漸回歸其本質的化工屬性,人們才逐漸轉向長期主義,并開始敬畏周期。業內公司將更更專注于技術進步、工藝優化以及更智能化的生產流程,尋求企業并購和一體化發展,并努力擴展產品邊界。
然而,準確預測何時過剩還有些困難。和磷酸鐵鋰相比,豬周期產業鏈更短、數據更高頻、而且已經有幾千年了,但我們依然難以預測豬肉價格。在當下,筆者認為,對需求的預測要比對供給的預測重要的多。
需求若在,便一切安好;需求不足,明天就是過剩。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