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市場,自2009年以后,“全球第一汽車大國”的稱號就從漂亮國轉移到了我國手中。而在國內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上,來自德國的大眾一枝獨秀,銷量常年保持第一。
(資料圖片)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個來自德國的汽車巨頭似乎正在醞釀從我國市場上進行大撤退。2021年大眾集團在華銷量大跌了14%,遭遇到了巨大的“滑鐵盧”,連外媒都忍不住報道:這就是忽視我國市場的后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銷量暴跌
2021年德國大眾集團雖然在汽車銷量上仍然排名全球第一,但在華的銷量卻跌到了330萬輛,同比跌幅高達14.1%。這讓很多業內人士都感到驚訝。如此反常的在華銷量數據似乎已經預示了,這家德國汽車巨頭正在謀求降低對我國市場的依賴。
信號還不止這一個,根據德國汽車周刊》的報道,大眾集團旗下的斯柯達品牌正在考慮全面退出我國市場,最快將在現今年上半年做出決定。斯柯達高層管理人員也透露,未來可能只考慮在我國市場上銷售汽車,而不再進行生產。
二月末國際事件突然爆發,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讓他們在今年吃盡了苦頭。有了前車之鑒,德國官方目前正在考慮通過可行的戰略降低對我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大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糟糕,從長期來看,德國大眾集團逐漸退出我國市場的前景已經呼之欲出.這樣的情況對我們會造成怎樣的沖擊呢?
二、德國損失慘重
對于我國來說,德國汽車巨頭如果真的全面撤出的話,我國已經成熟的汽車供應鏈無疑將遭受重大的打擊,由此會引發眾多的失業。并且消費者在汽車消費上將迎來一次“大降級”,原因很簡單,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要高于我國。
但對于德國來說,這樣的損失更為嚴重!汽車工業占德國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了10%,連接著眾多的上下游產業鏈,影響著數百萬人的就業。2020年寶馬、戴姆勒、大眾集團三大德國汽車巨頭對我國市場的依賴度為38.2%,一旦我國市場遭遇危機,德國將被重創。
此前有專業機構建立過模型,假設從現在開始至2045年,德國的汽車銷量逐漸下跌40%。模型得出的結果顯示,至2045年,德國將出現74.3萬人失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740億歐元,可見我國市場對德國國民經濟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外媒此前做出報道指出:任何行業忽視我國市場都將犯下大錯!這一番發人深省的警告,不知道德國眾多專家們聽進去了沒有。但一個非常好的跡象已經悄然出現,德國大眾集團一方面不敢違背德國的行政力量,另一方面又非常舍不得我國市場,且正在大力布局我國市場,這是怎么回事?
三、親近我國
目前大眾集團已和國內的地平線合資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這家合資公司將用來研究和開發自動駕駛業務。據悉,大眾集團的單筆投資額度高達24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00億。如此大手筆的投資足以顯露出大眾集團對我國的親近,這樣一番表態也挑明了大眾集團對德方不滿的現狀。
如果仔細研究,我們會發展2021年德國大眾集團在華汽車銷量大跌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因為要撤出我國,而是因為“缺芯危機”的影響,全年大眾集團的汽車產能被削減了230萬輛!產能削減的情況下,在華汽車銷量必然會出現下降。
現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全球“缺芯危機”也正式告一段落,今年大眾集團在華汽車銷量更加具有參考意義。如果相較于去年有大幅度增長的話,那就說明大眾集團正在加強與我國的合作,更加依賴我國市場來支撐公司的營收結構。這對于我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通過大眾集團的態度可以反向影響德國的對華政策。
總結
2021年德國大眾集團在華汽車銷量雖然暴跌了14%,但這并不能說明這家德國汽車巨頭正在決定全面放棄我國市場。正相反,大眾集團正在加大對華投資力度,更加倚重我國市場,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章所用的數據、圖片,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