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自網絡的譯文】[當代話文翻譯如下] 天地和諧運行,遵循有道最佳! 得道最佳在于,抽象成為具體; 具體到陰宅事,風水有氣最好! 聚氣除了造化,還須行家選址。
2、 道理就象捏土、鑄就成型陶器, 人活一生一世,聚散禍福相倚, 但人都難完美,若誰完美如圣, 那定空前絕后,千年才出一個! 婕妤復姓上官,祖籍甘肅天水。
3、 祖先五帝之一、顓頊高陽后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 該祖所生兒子,楚國上官大夫, 后以官名為姓,子孫故姓上官; 該祖所生女兒,是漢昭帝皇后, 后代襲爵多富,不富也未絕后。
5、 曾祖父上官弘,隋朝滕王府中, 擔任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 轉任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職、尚書比部郎中, 觳城公吐萬緒,帶領他平江南,升任通議大夫。
6、 堪稱學富五車、鉆研舉一反三。
7、 后因侍奉煬帝、任江都宮副監, 遇叛未能幸免,衣冠冢葬長坂; 平生最大武功,在于平定江南。
8、 其祖父上官儀,歷任晉府參軍、 太子東閣祭酒、弘文館之學士、 給事中及洗馬、大唐中書舍人、 四品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 行中書侍郎職、三品副職宰相, 追封為中書令、秦州都督稱號、 上柱國楚國公、食邑達三千戶, 盛如海納百川,位似崖歸高山, 成材堪比良弓,做鐵定化好劍。
9、 治學取精去粕,經典黯然失色; 寫作煙霞滿紙,斯時文化全盛。
10、 至于從政當官,為國出謀劃策, 更象一石投水、舉重若輕高遠, 或象摘梅熬湯,自如巧妙獨特, 上司同僚下屬,凡事必常咨隨, 出入皇家官家,親友盡皆沾光。
11、 富足時不奢侈,高貴時不勢利。
12、 在世享好名聲,圣旨賜滿華庭; 死后獲大皇恩,玉印陪葬陵墓。
13、 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唐左千牛、周王府屬高位, 正宗官宦出身,名門望族嫡裔。
14、 位極人臣伺帝,猶如皇帝心腹; 匡扶王室兩代,宛若周王喉舌。
15、 如古樹般大氣,方顯大國風度; 如名馬般昂揚,才符家族厚望。
16、 然而禍起蕭墻,實乃其父運數,罷官解袍獲罪, 近臣頓離殿堂,遠囚即陷詔獄, 以謀反從犯名,與父同獲死刑。
17、 雖追封黃門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也三千戶。
18、 但葬于荒野處,連爺爺都不如; 且事后秘莫宣,候青史去評說。
19、 婉兒天資淑德,聰慧如有神助。
20、 書堆筑成園林,飽讀如擷英華; 筆墨當作織機,織就錦繡文章。
21、 十三歲封才人,頗具杰人天賦,急智快逾星火。
22、 先帝平亂之后,除舊弊頒新政, 救百姓于水火,行天道通政令。
23、 年號神龍元年,才人升為昭容。
24、 時逢韋后亂政,皇室岌岌可危。
25、 奸臣趁勢勾結,想立安樂公主, 皇太女私謀劃,欲與奸臣朋黨。
26、 婉兒泣血死諫,忠君鞠躬盡瘁, 乞求皇帝下旨,速速鏟除亂黨。
27、 先帝宅心仁厚,想家丑勿外揚, 婉兒知勢難挽,一時無計可施。
28、 上中下策對付,上策請命審理,說后皇帝不從; 中策自請退位,不合制度未成; 再請削發為尼,帝命奪刀不允; 只好出此下策,當殿飲鴆求死,幾乎倒斃金殿。
29、 先帝愛憐其才,被其堅貞感動, 令眾御醫會診,救回一線懸命。
30、 經過月余調治,身體才得痊愈。
31、 眾臣請封婕妤,婉兒三辭方受。
32、 后先帝被毒崩,天地宇宙俱哀。
33、 皇后全面攝政,荼毒生靈百姓; 隨后勾結外戚,意欲篡位奪權。
34、 李隆基發兵諫,武力智取亂局, 既不違背祖制,也讓朝野順應, 拯救危險基業,帝位傳歸正軌。
35、 婉兒轉危為安,絕處而后逢生。
36、 但后獲罪株連,茍且偷生朝野; 事變冒犯天威,突然慘遭處死。
37、 死時四十七歲。
38、 后皇室平反之,朝廷深切哀悼, 再次按制度辦,以禮厚葬追封。
39、 太平公主致哀,紙儀五百匹絹, 另派專人往祭,悼詞哀婉凄切。
40、 后到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 葬在雍州咸陽、茂道鄉洪瀆原, 一切葬儀循禮。
41、 龍龜八卦陪葬,圣物與紅顏埋; 金印古琴入墓,樂聲同白骨縈。
42、 最后敬刻悼詞: 出身高門大族,一戶源遠流長, 世代官宦沿襲,祖輩公侯相傳。
43、 婕妤一生賢明,艷光且具機鋒, 宮闈得此良女,合制合規和諧。
44、 這是第一遍詞。
45、 香銷瀟湘水斷,玉殞婉約山傾, 珍珠沉圓玦折,價值連城玉碎。
46、 空看塋前茶樹,靜聽芳冢風聲, 一千年一萬年,懷其淑贊其名! 這是第二遍詞。
47、自然的法則多么美妙,天地用它造就了你的肉體;大氣多么菁華,造物者用它塑造了你的智慧。
48、女媧親自用陶土捏造的一定不是凡人,她所造就的人一定是空前絕后的,獨一無二的。
49、 婕妤姓上官氏,隴西上邽人,高陽帝的后裔。
50、(高陽帝)的子孫是楚國的上官大夫,所以就以“上官”作為他們家族的姓氏。
51、(高陽帝)的女孫是漢昭帝的皇后,上官家族世世代代富貴傳繼不絕。
52、婕妤(即上官婉兒,下文通稱“婉兒”)的曾祖父叫上官弘,歷任隋朝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治[墓志文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諱,改“贊治”為“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觳城公吐萬緒平江南,官拜通議大夫。
53、學富五車,文采熠熠。
54、穿上華服入朝,就是堂堂的士大夫;配上寶劍出征,就能蕩平江南。
55、(婉兒)的祖父叫上官儀,歷任唐朝晉王府參軍、太子中舍人、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56、死后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
57、上官儀官做得很高、品德很高尚、知識很廣博、文章很風流。
58、做官做到宰相,但是富貴了卻不驕奢、不與身份低的人絕交,名聲很好,深受皇帝的寵幸,詔書、制敕堆滿了他們家的屋子。
59、(婉兒)的父親叫上官庭芝,供職左千牛衛、周王府。
60、細看他們家的世系,世世代代都是官僚士大夫。
61、···(以下74個字是用隱晦的筆法暗示上官儀、上官庭芝因為上官儀勸說唐高宗廢黜武則天而被武則天記恨、陷害處死)···上官庭芝死后追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62、上官庭芝死后沒有棺材可以葬身,家藏的圖書全部充公。
63、······(未完待續)上官婉兒墓志銘全文 翻譯為白話文如下:上官氏是世家大族,功勛卓著,源遠流長,名士和高官輩出。
64、上官家族生下的婕妤,發揚家族的卓越才能。
65、她進入宮中任職,真是能力與職位吻合如符契!此為第一首。
66、婕妤遇難,就像娥皇女英仙逝,像宛委山崩塌,像明珠在旋渦中沉底,像珍貴的和氏璧碎裂。
67、看著婕妤墳前的松樹和槚樹,靜聽婕妤墳墓周邊的松風之聲。
68、千年萬年不絕,這是婕妤詩歌的吟誦之聲!此為第二首。
69、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后,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
70、女為漢昭帝皇后,富貴勛庸之不絕。
71、曾祖弘,隨藤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
72、與谷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
73、學備五車,文窮三變。
74、曳裾入侍,載清長坂之衣冠;仗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
75、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
76、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礪成利劍;采摭殫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于煙霞,載使文章全盛。
77、至于跨躡簪笏,謀猷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
78、富不期侈,貴不易交。
79、生有令名,天書滿于華屋;沒有遺愛,璽誥及于窮泉。
80、自然的法則多么美妙,天地用它造就了你的肉體;大氣多么菁華,造物者用它塑造了你的智慧。
81、女媧親自用陶土捏造的一定不是凡人,她所造就的人一定是空前絕后的,獨一無二的。
82、婕妤姓上官氏,隴西上邽人,高陽帝的后裔。
83、(高陽帝)的子孫是楚國的上官大夫,所以就以“上官”作為他們家族的姓氏。
84、(高陽帝)的女孫是漢昭帝的皇后,上官家族世世代代富貴傳繼不絕。
85、婕妤(即上官婉兒,下文通稱“婉兒”)的曾祖父叫上官弘,歷任隋朝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治[墓志文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諱,改“贊治”為“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觳城公吐萬緒平江南,官拜通議大夫。
86、學富五車,文采熠熠。
87、穿上華服入朝,就是堂堂的士大夫;配上寶劍出征,就能蕩平江南。
88、(婉兒)的祖父叫上官儀,歷任唐朝晉王府參軍、太子中舍人、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89、死后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
90、上官儀官做得很高、品德很高尚、知識很廣博、文章很風流。
91、做官做到宰相,但是富貴了卻不驕奢、不與身份低的人絕交,名聲很好,深受皇帝的寵幸,詔書、制敕堆滿了他們家的屋子。
92、(婉兒)的父親叫上官庭芝,供職左千牛衛、周王府。
93、細看他們家的世系,世世代代都是官僚士大夫。
94、···(以下74個字是用隱晦的筆法暗示上官儀、上官庭芝因為上官儀勸說唐高宗廢黜武則天而被武則天記恨、陷害處死)···上官庭芝死后追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95、上官庭芝死后沒有棺材可以葬身,家藏的圖書全部充公。
96、天地和諧運行,遵循有道最佳!得道最佳在于,抽象成為具體;具體到陰宅事,風水有氣最好!聚氣除了造化,還須行家選址。
97、道理就象捏土、鑄就成型陶器,人活一生一世,聚散禍福相倚,但人都難完美,若誰完美如圣,那定空前絕后,千年才出一個!婕妤復姓上官,祖籍甘肅天水。
98、祖先五帝之一、顓頊高陽后人。
99、該祖所生兒子,楚國上官大夫,后以官名為姓,子孫故姓上官;該祖所生女兒,是漢昭帝皇后,后代襲爵多富,不富也未絕后。
100、曾祖父上官弘,隋朝滕王府中,擔任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轉任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職、尚書比部郎中,觳城公吐萬緒,帶領他平江南,升任通議大夫。
101、堪稱學富五車、鉆研舉一反三。
102、后因侍奉煬帝、任江都宮副監,遇叛未能幸免,衣冠冢葬長坂;平生最大武功,在于平定江南。
103、其祖父上官儀,歷任晉府參軍、太子東閣祭酒、弘文館之學士、給事中及洗馬、大唐中書舍人、四品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職、三品副職宰相,追封為中書令、秦州都督稱號、上柱國楚國公、食邑達三千戶,盛如海納百川,位似崖歸高山,成材堪比良弓,做鐵定化好劍。
104、治學取精去粕,經典黯然失色;寫作煙霞滿紙,斯時文化全盛。
105、至于從政當官,為國出謀劃策,更象一石投水、舉重若輕高遠,或象摘梅熬湯,自如巧妙獨特,上司同僚下屬,凡事必常咨隨,出入皇家官家,親友盡皆沾光。
106、富足時不奢侈,高貴時不勢利。
107、在世享好名聲,圣旨賜滿華庭;死后獲大皇恩,玉印陪葬陵墓。
108、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唐左千牛、周王府屬高位,正宗官宦出身,名門望族嫡裔。
109、位極人臣伺帝,猶如皇帝心腹;匡扶王室兩代,宛若周王喉舌。
110、如古樹般大氣,方顯大國風度;如名馬般昂揚,才符家族厚望。
111、然而禍起蕭墻,實乃其父運數,罷官解袍獲罪,近臣頓離殿堂,遠囚即陷詔獄,以謀反從犯名,與父同獲死刑。
112、雖追封黃門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也三千戶。
113、但葬于荒野處,連爺爺都不如;且事后秘莫宣,候青史去評說。
114、婉兒天資淑德,聰慧如有神助。
115、書堆筑成園林,飽讀如擷英華;筆墨當作織機,織就錦繡文章。
116、十三歲封才人,頗具杰人天賦,急智快逾星火。
117、先帝平亂之后,除舊弊頒新政,救百姓于水火,行天道通政令。
118、年號神龍元年,才人升為昭容。
119、時逢韋后亂政,皇室岌岌可危。
120、奸臣趁勢勾結,想立安樂公主,皇太女私謀劃,欲與奸臣朋黨。
121、婉兒泣血死諫,忠君鞠躬盡瘁。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