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科技要進步,少不了賽場打磨淬煉。這般說法對于奧迪品牌旗下最尖端的電動汽車―― RS e-tron GT 更是恰如其分,因為這車有太多先進科技,都與奧迪用來參加達喀爾賽事的 RS Q e-tron 如出一轍。
這里,我們總結為六大科技,來告訴你奧迪到底多舍得將賽車技術民用化?
充電充得快,還能跑得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征戰達喀爾拉力賽的 RS Q e-tron 賽車,和對手比的是分秒必爭與安全完賽。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身為奧迪品牌旗下純電性能與豪華指標的 RS e-tron GT,同樣是以速度為標竿。
注意!這里指的 " 速度 ",并非僅是車開起來風馳電掣,還有充電補能也要快!
很多人以為,目前擋在新能源車發展大勢前的攔路虎是充電網點不夠普及,但實際上,一個更迫切需要攻克的問題,其實是充電速度。
把一輛車的油箱從底加滿頂多 5 分鐘,但在電池將近沒電時把電充到滿,就算快充一般沒 1 小時以上基本沒譜。開車可不像去茶餐廳能一吃一下午,盡快到達目的地才是主要目標!因此 RS Q e-tron 和 RS e-tron GT 都一樣,配備了奧迪用來攻克充電速度等難題的 800V 高壓平臺。
多數純電動力車的電氣系統是采用 400V 上下電壓運作,而 RS Q e-tron 和 RS e-tron GT 則是可以接受 800V 的工作電壓。
在這高出約一倍的工作電壓下,車輛充電能在安全條件下以更大功率運作,使得 RS e-tron GT 能在 22.5 分鐘內,將電量從 5% 充到 80%,充電速度更快,用車體驗更好、更方便。
同樣,在放電效率方面來說,800V 工作電壓也有助 RS e-tron GT 的電機穩定輸出 440kW 最大功率、830N.m 最大扭矩,而在 "Boost 模式 " 下,最大功率可達 475kW,讓 RS e-tron GT 一舉成為史上動力最強的 RS 車型,零百加速僅需 3.3 秒。
更厲害的是,奧迪 800V 平臺技術還在不斷進化,RS e-tron GT 通過 800V 高功率充電站,目前最高可以接受 270kW 充電功率,充電電流達到 3C 水平。未來,RS e-tron GT 還將能接受到 350kW 的充電功率,這也代表在奧迪的字典里,充電時間沒有最短,只有更短!
技術同源的電機
透過許多平臺對賽車的解秘報導,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經知道,奧迪 RS Q e-tron 賽車的動力,是來自兩臺源于 Formula E 賽車的 MGU05 電機,它有 99% 的能源轉化率,單臺最大輸出功率為 250kW。
為了讓電機能夠穩定在高轉速下運轉,體型還不能太大、太重,MGU05 采用碳纖維外殼,讓單臺電機重量降低至 35kg,還不到一般電機的 40%。動力強重量輕,這正是賽車拔得頭籌的致勝關鍵!
雖然 RS e-tron GT 沒有搭載 MGU05 這般為賽車開發的動力心臟,但其電機卻與 MGU05 一樣,有著發卡繞線這般能以更高密度繞組獲得更強磁束的同源技術。
正因如此,RS e-tron GT 不僅擁有前電機 175kW 輸出功率+后電機 335kW 的輸出功率(系統綜合輸出功率 440kW,Boost 模式可達 475kW 峰值功率),還具備高能源轉換效率特性(超過 90%),在節能性上也堪稱一流。
更厲害的是,RS e-tron GT 采用電機、控制器、減速器三合一整合設計,動力系統運作效率更高。而且,這車還有具 15:1、8:1 兩擋減速比的變速箱,它就像 RS e-tron GT 的動力助攻神器,能讓整車動力性能改善超 10%,搭配同樣來自賽車的熱管理技術,使得這車可實現接近無限次彈射起步性能不衰減,而在舒適行車時又能兼顧省電效率。
高負荷運轉也不發燒
承接前面說到的熱管理技術,小編要特別強調―― RS e-tron GT 可是擁有和 RS Q e-tron 賽車同樣控制方式與運作邏輯的智能熱管理系統喔!其能針對動力系統、電池、充電系統、座艙分別控制,達到更精確的溫度控制效果,更好維持續航里程與車輛性能表現。
當然,兩車熱管理系統還是存在不同之處――由于 RS Q e-tron 賽車要的是能在極限工況下提供最好散熱的 " 強效 " 熱管理系統,所以其散熱風扇、水泵、熱交換器部件都是針對達喀爾賽事環境特殊打造的。
而 RS e-tron GT 的熱管理系統則是要能適應酷寒地帶或熱帶地區使用,要能對應在大城市車陣中低速、低負載行車,也要能滿足用戶開著它在德國無限速高速上激情狂奔。這般使用環境不像達喀爾賽事那般惡劣,但卻復雜多變!
為此,RS e-tron GT 的智能熱管理系統比 RS Q e-tron 賽車多了充電熱管理,以及 300 種聯網狀態標定,從而能夠針對車輛不同使用條件,給予更加細致的熱管理,讓車輛不僅性能突出,在日常生活使用也有著穩定運轉品質。
根據實測,RS e-tron GT 能夠讓用戶連續玩 10 次 0~250kph 加速,或是長時間激烈駕駛之后,動力性能都不會衰退,這本領正是有賴聰明的熱管理系統來成就!
能量不浪費
為了把每一分珍貴的電能應用到極致,奧迪 RS Q e-tron 賽車配備有 CRBS 聯合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包括雙電機、IBS 制動系統部份,都能在車輛減速等特定條件下回收電能,讓賽車盡可能的延長續航里程,順利完成比賽。
RS e-tron GT 同樣搭載有和 RS Q e-tron 賽車相似的 CRBS 聯合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奧迪工程師透過將電機、制動能量回收與液壓制動系統融合,加上智能控制系統的聰明控制,使得 RS e-tron GT 擁有不同回收模式組合。
首先,僅通過電機能量回收,即可讓車實現最大 0.3g 的制動減速度,因此在將近 90%的駕車場景下都無需傳統液壓制動系統介入,這不僅延長了制動系統的使用壽命,也能有效為車輛補充電能。
其次,也是 RS e-tron GT 與 RS Q e-tron 最大不同的,就是前者采用了第二代線控制動系統,透過傳感器、電控系統邏輯運作,可使奧迪 RS e-tron GT 的液壓制動系統在制動器機械制動及電機能量回收中實現智能無極分配,從而最高可回收 90% 的制動能量,制動回收功率最高可達 265kW,讓車輛續航里程提升 30%。
更重要的是,RS e-tron GT 這套能量回收系統能給駕駛人帶來更加線性、順暢、易于控制的駕駛感受,不像某些車一開能量回收功能,電門踏板一放車輛就猛然減速導致乘員不適,而這也應合 RS e-tron GT 這車的運動與豪華屬性。
來電的 quattro 一樣精明
一直以來,quattro 四驅就是奧迪引以為傲的技術之一。而在電氣化時代,電機與差速器與智能控制邏輯的配合,又將四驅系統的控制精度升華到更高境界。
對于 RS Q e-tron 來說,越野脫困是它參加達喀爾賽事必需達到的目標,因此它的 e-quattro 系統是針對比賽條件誕生的,前后橋配備有限滑差速器,再與電機聯手,將四個車輪的扭矩輸出控制得精準無比,亦將脫困性能與耐用性做到極致。
至于 RS e-tron GT 的 e-quattro 智能電動四驅,則是重點聚焦提升車輛操控性與安全性,在后橋配備有奧迪運動差速器,使后橋實現了兩輪之間的扭矩矢量分布,可精細的將動力按需分配到兩側車輪上,助力車身更靈敏、精準、安定地通過彎道。
與此同時,RS e-tron GT 的電子底盤平臺(ECP)也正在以每秒采集近 400 項駕駛數據的速率,聯手電機控制系統以 30ms 的反應速度實時控制前、后電機輸出扭矩,使得 RS e-tron GT 能為用戶獻上滿滿駕駛樂趣。
甚至在雨天、雪地這種極端環境中,憑借以上科技,RS e-tron GT 也能變身為守護天使,為乘員帶來可靠的防滑安全性!
電池安全無妥協
無論是賽車還是乘用車,奧迪都是用最嚴苛的標準來確保電池安全性,例如多層結構包裹、高強度保護殼、主動監控系統 …… 技術,在賽用與民用領域都有著相同的技術路線。
應對達喀爾復雜的地形考驗,RS Q e-tron 的電池采用了三層防護底護板,甚至還沿用勒芒原型車與 FE 比賽中的 ISO 監控器,時刻針對電池電流、溫度條件掌控,必要時立即下電,避免高溫失火確保安全。
與 RS Q e-tron 相比,RS e-tron GT 在電池安全方面的講究絲毫不落下風!除了采用鋁合金底板、冷卻板、電池托板三重保護之外,在電池組的內在更是設計了 33 個獨立電池框架,并且在這 33 個模塊中都有獨立的監控系統,能對電壓、電流、溫度實時監測,確保每一個電池模塊的性能都穩定且安全。
極致性能,其來有自
在達喀爾拉力賽 T1 組別賽中,奧迪以 RS Q e-tron 賽車展現了它們先進的電驅技術,也透過傲人的比賽成績,證明了這些技術禁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扛得起世界級賽事的榮譽光環。
而透過以上對 RS Q e-tron 賽車與 RS e-tron GT 的六大電驅核心技術介紹,可以發現奧迪不僅積極將賽車領域使用的技術民用化,甚至還會將更高科技的元素投放在民用車上,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安全值得信賴,并且富有駕駛樂趣的用車體驗。
RS e-tron GT,正是這樣一款集先進科技于一身的豪華純電 GT,天生自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