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李暢 劉敏 陳吉良
新名片
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學和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聯合組建,為長沙市重大科技創新標志性項目,2022年2月啟動建設。研究院圍繞智慧新能源汽車領域前沿核心科技展開技術研發和產業孵化,以自動輪新型底盤、智慧駕駛座艙、氫燃料動力平臺、智能駕駛控制系統、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車聯網信息安全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建設汽車整車開發、仿真和測試平臺,打造關鍵技術創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資料圖)
今年汽車界頻受關注。先是在比亞迪技術發布會上,仰望U8橫向行駛出場,加上“原地掉頭”的技術令人驚艷;然后特斯拉在投資者大會上展示了下一代車型的組裝過程,整車組裝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50%,顛覆了不少人的認知。近日,市科技局聯合長沙晚報推出“探訪長沙新型研發機構系列報道”,記者探訪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了解到,這些前沿技術,長沙在角逐中國“智能駕駛第一城”中均已提前布局,一項項新技術讓人對未來汽車充滿想象。
記者體驗
原地掉頭、橫向停車都很“絲滑”
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距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僅一路之隔,周邊塔吊矗立,多棟大樓正在建設中。
記者來到研究院時,一臺“簡陋”的車輛正準備就緒。在自動輪模塊及創新底盤構型與控制項目團隊靳博豪博士的介紹下,記者得知,它的專業名叫“智行底盤”,能夠實現四輪獨立轉向和四輪獨立驅動等功能,是一種國際領先的超級底盤。
底盤是汽車的核心部件,集中了驅動、制動和轉向等多個系統。智行底盤有哪些厲害之處?記者坐上副駕駛位進行了一番體驗。只見工作人員點擊方向盤上的按鈕“模塊一”,四個輪子同時轉動,快速實現了360°原地掉頭;點擊另外一個按鈕,四個輪子協調一致,又迅速橫向行駛,向左停入停車位,整個過程十分流暢,沒有絲毫頓挫感。
“集成自動轉向、輪轂驅動、主動減震為一體的自動輪技術,我們的底盤相比‘坦克掉頭’模式更加‘絲滑’,不會對輪胎造成嚴重磨損。”靳博豪說,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基底平臺,該底盤可以搭載不同的智能座艙,根據客戶需要實現客車、小型MPV、SUV的自由更換。整車采用該底盤系統集成融合控制,車輛穩定性可提升50%以上,整車成本降低30%以上。目前,已跟多個主機廠達成了合作開發意向。
體驗智行底盤后,記者又坐進一輛“全副武裝”的智能網聯汽車。該車安裝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機等高精度傳感器,行駛在不同的路段上,路邊的樹木、紅綠燈、建筑等元素一一被收集,并以可視化的數據地圖呈現在車內主機屏幕上。
與長沙在跑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同,該車有著截然不同的任務。“通過持續的數據收集,形成場景記憶,最終建立仿真場景,幫助自動駕駛與ADAS(高級輔助駕駛)應用的快速量產落地,大幅提升智能駕駛項目開發效率。”智能駕駛與大數據仿真團隊技術主管班浩介紹,以傳感器為例,以往生產出來后得裝在車上經歷不同場景,尤其是霧天、雨雪天等極限天氣的性能測試。現在有了仿真平臺,在線即可完成產品性能的測試,大大降低人工和測試成本。
模式創新
共建聯合實驗室,產品與技術無縫對接
新能源和智能駕駛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智能駕駛系統、智能電動底盤、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則是其中的“卡脖子”環節。
“我們深入分析了汽車產業在國內國際的整體發展規律,找到符合長沙汽車產業在未來發展方面的階段性起點,引進和布局的都是比較前沿的技術和成果。”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趙軍說。
這種前瞻性也體現在研究院對車聯網安全檢測平臺的搭建上,并成功開發出國內首個自動化TARA(威脅分析與風險評估)產品。將來,駕駛輔助系統、動力系統、智能座艙等智能聯網汽車產品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得到檢測和認證,進一步加速產品場景的落地應用。
創新是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的使命,但更大的使命是在大學和長沙的產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目前,除了整合引進吉林大學的核心技術實現12項成果轉化以外,研究院還與多家國內整車廠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并探索了“共建聯合實驗室”的新模式。
“我們與復睿智行共建了聯合實驗室,合作開發4D毫米波雷達等產品,未來想推動在長沙落地生產。”趙軍告訴記者,這種模式有望突破原有高校與地方單體項目合作的形式,讓企業的產品需求和研究院的科研技術無縫對接,進入服務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吉林大學是中國汽車工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長沙近年來著力打造中國“智能駕駛第一城”,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布局,已獲得四塊國家級牌子,汽車產業更是長沙的七大千億產業之一。對于未來,趙軍充滿期待:“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以目前的車輛技術為應用載體,導入人工智能、高級算法、仿生等技術手段,集成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努力打造全新的用戶體驗和產業生態。長沙的汽車產業基礎好,實現高價值要素聚合的潛力大。研究院將借機持續擴大行業影響力,助力長沙在未來汽車賽道中實現‘彎道超車’。”
新愿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這正是研究院的努力方向,我們在團隊、科研能力、產業能力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規劃至2026年,研究院將根據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國際發展趨勢,結合長沙市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和區域資源特點,依托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和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技術積累,完成全方位建設,成為國際級智能電動汽車底盤的主要研發基地和區域性主要科技企業孵化器之一。”
——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院長高振海
探訪長沙新型研發機構系列報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