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時間,乘用車市場的變化趨勢是,消費者開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車,放棄燃油車。無它,市場臨界點到了。
本刊特約作者?舒暢/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汽車行業的“風陵渡”,就在2023年的頭兩個月:1月6日,特斯拉突然宣布15%的官方降價,一下給這個市場帶來一聲驚雷;2月10日,比亞迪推出9.98萬元的插混A級轎車秦冠軍版,以“油電同價”的姿態開啟了一場“掀桌子”的游戲。這兩大頭部的新能源車企,似乎要對燃油車發起一場總攻,并試圖迅速搶占市場。
沒想到,3月6日,湖北也啟動了一場“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東風系的合資+自主諸多品牌開始了“瘋狂甩賣的模式”。其中,東風雪鐵龍C6最高優惠9萬元,原先20萬元級別的車型,現在12萬元就可以拿下,售價幾乎腰斬。隨后,多個品牌和車企也紛紛跟進,開啟了新的一輪清倉式降價潮,燃油車是在做最后“廝殺”嗎?
如何看待這一波的燃油車清倉大甩賣?這到底是不是汽車行業的“風陵渡”?
讓我們回顧過去順便展望未來,看看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
消費者開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車
從2018年到2022年期間,乘用車市場結構發生極大變化。3年之前,消費者并不是太了解新能源車。
乘聯會零售口徑的數據顯示:2018年,燃油車的銷量為2122萬輛,占比94.9%;2020年,燃油車的銷量為1779萬輛,占比為92.22%,依舊還是絕對的主流;突然,到了2022年燃油車的銷量僅僅只有1411萬輛,占比68.6%。
以2020年為標志,在此之前,雖然燃油車的銷量也在下滑,但是下滑幅度在5%-8%之間。但在此之后,燃油車開啟了加速下滑的模式,2022年燃油車同比更是下滑近15%,而這還是在疊加了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驅動之后取得的成績。
好像突然之間,消費者開始拋棄燃油車了。
如果說2022年之前,新能源車對于燃油車的替代主要集中在“啞鈴型”的市場,一方面在5萬元以下的微型車市場,以五菱宏光MINI EV為代表的A00級純電小車銷量迅速突破100萬輛;另一方面,在3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場,以特斯拉+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也開始迅速崛起。
那么進入2022年之后,在各個價位段都有相應的新能源車型開始崛起:5萬元以下,有五菱宏光MINI EV;在5萬-10萬元,有哪吒V和零跑T03;在10萬-15萬元,有比亞迪秦Plus;在15萬-20萬元,有SUV銷量冠軍比亞迪宋Plus;在20萬-30萬元,有特斯拉Model 3和比亞迪的漢與唐;在30萬-40萬元,有理想ONE;在40萬元以上,有蔚來和理想L9。
這些車型不僅僅只是新能源車的銷量翹楚,更是整個乘用車細分市場銷量TOP3的選手。特別在20萬-40萬元價位段,新能源+HEV車型的銷量份額已經開始接近燃油車的份額了。
而燃油車的主要市場空間被新能源車壓制在5萬-20萬元這個細分市場了,這也是傳統燃油的A級和B級車核心市場。
到了2023年,燃油車不足夠便宜的話,消費者為什么要買?
原價20萬元的C6在市場上常年優惠5萬-6萬元,現在更是只要12萬元就可以買到,而在消費者的傳統認知中,12萬元放在A級合資燃油車轎車中也算是高價了。
于是,陸陸續續會看到:號稱16萬元的奧迪A4L,20萬元的寶馬3系等一系列驚掉下巴的價格。
仿佛一夜之間,燃油車如果不足夠便宜,就無法打動消費者了。
的確,當燃油車的“體驗價值”“性能價值”和“品牌價值”,被更平順的駕駛感受、更快的加速體驗、更靜謐的空間體驗、更領先的智能座艙,甚至更人性化的服務替代的時候,迎接燃油車的不僅僅是銷量的崩盤,也是價格的滑落,更是品牌溢價的破滅。
誰將會成為新能源車的最大受益者
在燃油車時代,廣州、上海、重慶、長春、柳州、北京和武漢,這七大主流汽車生產基地構成了中國的汽車制造版圖。
如今,因為新能源時代的到來,這樣的傳統格局已經被打破。
2022年,西安新能源車的年產量達到了101.55萬輛,出人意料的超過上海成為全年新能源產量最高的城市,也成為第一個年度新能源產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
究其原因,西安正是背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超越了擁有特斯拉的上海,這就是進入新能源車時代格局的重塑。
除了西安和上海兩個城市,未來還有哪些城市的新能源車能突破年產量100萬輛呢?
鄭州,擁有比亞迪、上汽、一汽和奇瑞等多個新能源基地,規劃產能超過300萬輛。合肥,擁有比亞迪、蔚來、大眾(江淮合資)、長安和奇瑞的多個新能源基地,規劃產能接近300萬輛。深圳,在2022年底提出打造“新能源之城”的規劃,在坪山和深汕合作區規劃產能超過200萬輛。常州,也在2022年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標,規劃產能超過100萬輛。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傳統汽車生產基地的落寞,只是這一次會輪到誰?
這一波燃油車的降價潮,仿佛是最后的“集結號”,聚集了燃油車最后的努力,來應對新能源的沖擊。
也許通過這一波的降價,會徹底的扭轉普通消費者的認知:從3年前的對新能源車的不了解(2020年之前),到1年前開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車(2022年),再到現在放棄燃油車。
很多事物的衰落,并不是按照每年5%的速度緩慢下滑,而是突然到了一個臨界拐點后呈現斷崖式下滑。
消費者拋棄燃油車,其實也就是一年的時間而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