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其實不管是純電動車還是燃油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動力輸出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抵抗風阻的。對于純電動車,如果把電能浪費太多在這方面了可是非常吃虧的。只有像嵐圖追光一樣,經過不斷的優化風阻系數,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升續航里程,而嵐圖追光就成功的將續航里程提升到了大約75公里。
其實減小風阻系數并不是開開玩笑,畢竟現在的國產電動車確實還存在著續航不足的短板,要想真的讓用戶放心、信賴,汽車廠商們不惜代價去研發和優化這個系數,從而達到提升續航里程的目的。嵐圖追光在前兩款車型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調整,讓風阻系數減少至0.22Cd。每1count的下降,看似平平無奇,其實都是精雕細琢的結果。
減小風阻系數也不難,把握每處細節即可
嵐圖追光的前臉,在家族化外觀基礎上,發動機罩前段進行了小小的向下延伸,通過這樣的設計,減少了近1%的風阻,這也是嵐圖的首創。在前保險杠的封閉式格柵和圓潤的造型,有效降低風阻的情況下,兩側細長的進風口能讓氣流更好地附著在車身表面,這樣的設計就將風阻減少了4%。而車內的主動進氣格柵,可以根據進氣需求智能調節葉片角度,進而降低風阻,增加整車的續航里程。
但凡是真心想要降低風阻系數的車企,都會知道后視鏡設計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他們都會在后視鏡上深思梳理進行設計,包括嵐圖追光也是如此。設計師對后視鏡的弧面進行了數十次調整,不僅降低了風阻,也減小了風噪。
超快速度帶來的驚喜,全靠可升降的電動尾翼
各位見過賽車嗎?知道賽車為什么能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還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嗎?其實這一切都是它車后尾翼的功勞,眾所周知,一輛車要是在高速駕駛的狀態下,想要讓整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就得設計出不一樣的車后尾翼。只有尾翼能增加向下的壓力,不讓車子在高速行駛的時候飄起來。而嵐圖追光也一樣希望能在給用戶提供超高速的駕駛快感同時,也要保障用戶的行駛安全。
結尾:
現如今已經有很多人非常信任嵐圖追光了,不僅僅是因為它將風阻系數減小到了非常低的程度,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實力超強,它擁有最高730km的續航、210km/h的時速,以及3.8s的百公里加速,完全可以給用戶提供超舒適的出行體驗,甚至可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在當下這個時候,實力派嵐圖追光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