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在中國市場,「行泊一體」的熱度,不亞于當年特斯拉推出FSD,甚至更加火熱。從上游芯片、傳感器,到域控制器、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以及車企,都在公開場合不斷普及這個組合功能。
「行泊一體」市場的啟動,基于多個因素。比如,芯片算力的提升,單SoC具備同時兼顧行車和泊車的功能實現;域控制器的規模上車,進一步提供了縮減ECU數量的機會;而傳感器的能力復用,則進一步降低了系統的成本。
“乘用車智能駕駛市場正在經歷全面升級,行泊一體更是一躍成為智能駕駛域的強勁趨勢,“在魔視智能創始人兼CEO虞正華看來,伴隨著消費者對于ADAS功能認可度的不斷提升,量產落地速度明顯加快,國產ADAS供應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相關資料圖)
而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和NOA不同,作為高低速組合功能的行泊一體,并非只是增量市場機會,還是巨大的存量升級市場。同時,「高性能芯片+域控制器+軟件算法的逐步成熟」,帶動低速泊車和高速行車兩套過去并行ADAS系統的融合機會。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同時前裝標配搭載行車ADAS(L1、L2)和泊車功能的上險量為209.88萬輛,2022年這個數字繼續提高至260.02萬輛,其中,具備行泊一體能力(域控制器,可能另外配置了獨立的泊車控制器)的占比僅10%左右。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預測,到2025年行泊一體前裝標配年交付規模將接近600萬輛;在L2及L2+等高階智能駕駛細分市場的占有率將接近50%。
目前,行業內提供行泊一體方案的公司有幾種:1、芯片或域控制器硬件公司,集成第三方行車、泊車算法;2、傳統行車方案公司,集成外部泊車算法;3、泊車方案公司,結合第三方行車算法。4、提供全棧解決方案。
考慮到項目數量多,開發投入資源大,互補戰略合作是當下最佳路徑。同時,在硬件層面,如何繼續降本,并提供最優化的性價比方案,也是車企定點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4月18日,上海車展期間,嵌入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賦能者魔視智能MOTOVIS發布最新一代集成式行泊一體域控制器Magic Pilot?,該平臺在單顆SOC芯片上即可實現行泊一體,是一款擁有極高性價比、拓展性強、高感知帶寬、高安全性的智能駕駛行泊一體平臺。
Magic Pilot?是魔視智能全棧自研的最新一代集成式行泊一體域控制器,能夠覆蓋所有市面主流的高速L2+行車功能以及全自動融合泊車,記憶泊車功能,適應豐富、多元、復雜的道路及泊車場景。
「極具性價比」,是這套方案的第一標簽。
基于單顆SoC芯片實現行泊一體,并且支持L2+高級行車功能及全場景融合泊車、記憶泊車功能;同時,最高支持5R+11V+12USS的傳感器配置,為車企提供更靈活的硬件標配策略選擇。
在合作互補上,大陸集團作為魔視智能的戰略合作伙伴,提供適合中國道路場景、優化成本的行車解決方案,包括從基礎輔助駕駛到NOA等L2+高級輔助駕駛功能。
而早在公司創立之初,魔視智能就選擇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進行感知、融合、定位、規劃、決策、控制等L1-L4級自動駕駛全棧式技術的多方位布局。這意味著,通過行車ADAS功能及域控制器的復用技術,可以快速降低泊車功能的開發成本。
此前,魔視智能已經拿下了多家一線乘用車廠商的前裝量產定點,這其中包含為廣汽集團旗下主力乘用車車型提供全新一代包括自動泊車、遙控泊車等在內的智能駕駛功能。去年底,這套功能也正式開啟在廣汽傳祺影酷的規模化量產交付。
去年,魔視智能還獲得長安汽車SDA平臺的量產項目定點,為SDA全平臺車型開發并提供行車及泊車系統相關產品。此外,還將為北汽極狐品牌的兩款新車型提供軟硬一體的全系列智能泊車解決方案。
在這個基礎上,基于集成式行泊一體域控制器Magic Pilot?,作為本土供應商的魔視智能,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并且充分利用大陸集團作為傳統Tier1的工程量產開發經驗。
眾所周知,行泊一體域控方案在網絡安全、冗余備份、開發成本等方面也更具優勢,但在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戰性。
比如,行泊一體化域控單元需要在內部分別進行行車感知處理與泊車感知的處理,感知的結果還需要分別生成不同的規劃控制軌跡,技術復雜度遠比單純的泊車產品要難得多。
首先是,環視魚眼相機的3D感知。魔視智能自主研發的獨有深度學習算法和框架,僅依靠四路魚眼相機的純視覺輸入,實現3D環境感知。實時建模周邊可通行區域,感知且追蹤動靜態障礙物(如行人和車輛), 參數化障礙物的位置,運動速度及方向。
這套方案,支持4路環視魚眼相機輸入,支持多路AI算法任意組合,感知可通行區域和不可通行區域評估,障礙物3D位置及其運動感知(如行人和車輛)。同時,實現追蹤動態障礙物,為規控提供預判功能,規避潛在風險。
同時,作為泊車的主要傳感器之一,魔視智能還在業內首發推出了第二代超聲波雷達點云感知技術,提供泊車域最佳超聲性能;以及完美匹配大陸集團第五代毫米波雷達,提供最佳行車域雷達感知性能。
其中,對于超聲波雷達的深度性能挖掘,魔視智能基于獨有的信號處理+點云算法,不斷迭代優化,使得滿足全溫度環境下,精確輸出附帶 高低屬性的稠密超聲點云,達到在APA/HPA/MEB等模式下對障礙物輪廓的精確探測。
而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在大算力基礎上實現行車智能駕駛,門檻相對較低。而對于低速泊車來說,如何實現在有限的算力基礎上,做到功能的最優化,技術難度更大。
這也是為什么和行車功能相比,泊車方案供應商的數量更少,即便在傳統汽車時代,也僅僅只有博世、法雷奧等少數幾家企業實現了規模化的泊車功能量產。
顯然,做好行泊一體的門檻并不低。而魔視智能的人工智能感知算法,獨創的Cyclops前融合框架,結合大陸集團多年的工程量產經驗,打造的全新一代行泊一體系統,也可以大幅幫助客戶降低開發成本。
大陸集團自動駕駛及出行事業群中國區負責人羅沄表示:“行泊一體是以產品驅動的開發,兼顧了功能體驗和成本,將兩套系統整合為一體,可降低約50%的成本,這對車企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新的Magic Pilot?行泊一體域控制器能夠覆蓋從低成本車型到高級車型的各類乘用車車型,具有多功能、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特點,支持主流算力芯片平臺,同時還能擴展適用更高自動駕駛等級的高級差異化功能。
而要做好跨平臺快速遷移、適配,對于智駕系統供應商來說,一套高效、安全、可靠、靈活的底層軟件和中間件是首要條件,也是評價基于域控制器的系統開發的關鍵指標。
在行泊一體量產開發中,不同的車型平臺的整車電子架構及其所包含的功能定義和網絡拓撲各不相同,不同的軟件應用層業務進程需要與外部進程以及底層有大量的數據通信交互才能穩定可靠地實現功能,而復雜的行泊一體系統又要面對在不同的多核異構芯片平臺上的開發與集成。
上述來自多個維度的開發復雜性,使得行泊一體的量產開發更依賴于一套完整的,能夠面向整個行泊一體系統進行軟件框架抽象,提升整個軟件平臺復用性,兼容性,穩定性的軟件架構及中間件解決方案。
比如,魔視智能通過量產開發經驗積累以及逐步迭代,形成了獨特的行泊一體軟件架構及中間件方案:MotoViSaM(Motovis Vehicle intellig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Middleware)。
該方案能夠在中間件層面將通信層與應用層代碼解耦分離,將終端數據鏈路模型接口抽象出來,供應用層模塊調用,而終端數據鏈路模型再適配不同的通信拓撲變化。同步,開發工程師可以通過圖形化的開發工具鏈進行統一的通信模塊接口配置導入及代碼自動生成,極大地提升開發效率及容錯性。
而面向關鍵的應用層,MotoViSaM將應用切分為策略,行為,能力和實現四個獨立層級,其中,策略層抽象層次最高,變化頻繁,為配置驅動,而行為層描述功能的實現,通過平臺化可以在不同開發項目中進行遷移和復用。
能力層則主要面向不同的芯片及平臺的實現進行抽象,將上層行為層的和底層隔離,最底層的實現層隨芯片及硬件平臺變化,顆粒度小,邊界清晰,極大增加同平臺的適配效率。
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熱鬧的「行泊一體」賽道,并非僅僅是行車+泊車功能的簡單組合,尤其在汽車行業進入降本周期的大背景下,更考驗供應商的軟硬件優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