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2023上海國際車展最令人敬佩的展臺?那必須是奇瑞汽車。因為它請了1000位海外經銷商和供應商來上海觀展,看著外國友人對我們的產品一頓狂拍點贊,著實讓大家內心的自豪感陡然升起。
不得不說,盡管2023年的中國車市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銷售低迷,但奇瑞卻在今年車展前公布了各種大計劃,讓外界覺得這家車企正在暗暗憋著一股勁,想把“理工男”這么多年的技術積累,在中國車市淘汰賽的最后揭曉時期,押上所有的寶。
(相關資料圖)
“中國車市的淘汰賽競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接下來兩年會賽出結果,所以保持勢頭很重要。”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捷途汽車總經理李學用坦言。盡管捷途品牌成立的時間相對較晚,但卻成為奇瑞集團各大品牌中的后起之秀,這也讓外界對這一品牌和領導團隊的做法更為關注。
捷途的角色與重任
在車展前的“捷途之夜”上,昆侖平臺和全新越野概念車T-3成為了全場焦點。事實上,基于火星架構研發的昆侖平臺,是為捷途專屬定制的,因為這個平臺主要的特點就是越野、安全、智能、健康,以及非承載式車身、XWD主動懸架、四輪轉向、智能矢量控制四電機等技術。
“之所以叫昆侖平臺,是因為昆侖是中國人比較崇拜的萬神之所,它象征著厚重、威武、力量和生生不息,也代表我們希望捷途的產品能夠生生不息,未來產品能更有拓展性,也能不斷迭代,去滿足用戶出行的需求。” 捷途品牌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研發院院長代立宏解釋道。
他還介紹,昆侖平臺在技術設計上非常完善。比如為了適應不同路況需求的消費者,這個平臺的車會分為有承載車身和非承載車身,懸架也分為有主動和非主動的,甚至雙懸架來滿足不同用車場景需求。而且昆侖平臺的智能矢量控制四電機,能讓車輛在野外拓展時,有超強通過率和脫困能力,在原地實現360度四輪轉向。再加上昆侖平臺全球首發、與博格華納一起共創的XWD智能四驅系統,也能根據不同路況更智能的分配動力輸出。更為關鍵的是,昆侖平臺還解決了里程焦慮問題,產品擁有110升油箱和1400公里超長續航。此外在智能駕駛方面,昆侖平臺車型也已達到L4水平,通過中央計算器實現軟硬件高度協同,并具有持續進化的能力。
按照當前規劃,捷途主要會有四個產品序列:第一個是家庭旅行的X70系、X90系;第二個是潮玩旅行的捷途大圣、X-2系列;第三個是越野旅行的旅行者、T-3車型;第四個是皮卡車型。
“很多用戶針對旅行者跟我提出了明確要求:車不能太貴、一定要舒適、油耗不能太高。既要能去越野,還要上下班代步。而T-3車型的長寬高分別為5.3米、2米和1.9米,軸距約為3米,從外到內都具有濃郁的野外風,諸多儲物空間可以放置各種繩索、雨傘、工具和野外裝備等。”李學用表示,旅行者和T-3定位人群有較大差異,兩款車會分別在今年三季度和明年陸續上市。到2025年,捷途還會推出更具個性和先進配置的T-2以及皮卡車型。
在捷途看來,未來越野車市場容量會越來越大,因為這類車型兼具經濟性、舒適性和越野性優勢,所以會逐步平替掉城市型SUV。“目前大家可能會喜歡把硬派越野分為一個品類,認為帶大梁的車才算越野車,所以這部分車型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容量只有30-50萬輛的水平。但如果把不帶大梁、帶四驅的車型也算作小型硬派越野車,那這部分市場就會在兩到三年內突破200萬輛,轉化掉至少一半以上的SUV市場。”李學用分析認為,像這樣的車不成為小眾車,其代表的四驅非硬派越野車市場,未來也會非常有潛力。
捷途的角色與重任
外界注意到,奇瑞集團近期有一系列的品牌和產品序列發布,并將內部每個品牌做了清晰的區隔:星途定位是內部高端品牌;捷途主打“旅行+”SUV和皮卡等個性產品;奇瑞主攻轎車、新潮年輕用戶以及更大眾化的產品;而ICAR則主要針對純電產品和高階智能化產品。
與此同時,奇瑞集團的統一技術架構是火星架構,在這上面會持續迭代所有技術,涵蓋了智能、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也涵蓋了電子架構,包括新能源車的銀河生態和燃油車的鯤鵬動力等。
“星途的定位是奧迪和雷克薩斯,捷途希望做更普及化的陸虎。目前捷途的布局是基于整個集團的布局,集團層面在全面向電氣化、混動、純電過渡。也就是在2024年之前,捷途所有的車型都會有混動車,從2023年底開始就會逐步發布。這一情況下,我們希望明年整個捷途的銷量占比是50:50——也就是50%的混動車和50%的燃油車。因為在2023-2024年的規劃中,捷途品牌還未有純電產品上市。”李學用透露。
據他分析,中國汽車市場在三年后,也就是到2025年時,市場份額比例將會是4:3:3的情況——40%的混動、30%的燃油、30%的純電。再往后的市場發展就不好預判,這跟電池技術迭代、充電技術進步、電網布局以及電池成本等多元素都相關,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現階段,捷途的整個體系,包括生態建設體系、終端營銷渠道體系、產品的研發體系、供應鏈的采購體系以及人才的組織體系等,都要全面向電氣化轉型。
對此,代立宏就坦言目前內部研發壓力非常大。“我們現在的開發方式和過去也發生變化。過去我們是搬磚、高度集成,現在叫以未知性開發為基石,要有很多的開發模式,包括跨界的融合和共創,供應商的研發資源也是我的研發資源。因此開發過程中有捷途自己的工程師、有供應商的工程師,甚至有供應商下游的工程師,因為這不是單兵作戰,而是捷途生態合作伙伴一起作戰。所以必須以場景驅動化、生態驅動化去造產品,這樣才能共創融合。”
據悉,目前蕪湖本部研發團隊有1200人,其他基地有300人,再加上海外人員一起共接近1600人,希望這個數據能在年底突破2000人,因為集團給我們的編制是在2025年打造出3000人的研發團隊。
代立宏透露,目前研發人員的補充主要在幾個領域:第一是新能源領域,在電池、電去、電控、整車的SCU,以及能量管理、熱管理方面的人才。第二是在智能化更側重于應用層面的開發人才。第三就是軟件架構、質量管控、測試、驗證等方面的人才。第四是懂國際法規解讀、國際化適應性開發的國際化人才補充。第五則是能對越野產品進行可靠性測評和質量保證的人才。第六就是對色彩、紋理、潮玩、時尚調性把握更準的,造型上的高級人才。最后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招募更多類似于產品經理的角色,讓他們去更好的洞察客戶、洞察市場,給技術側提供產品需求解決方案,也給營銷側拉動業務并把業務做深,以此產生客戶層的互動共創。
捷途的角色與重任
的確,在當前的汽車市場形勢下,很多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營銷服務不精準也會受阻礙。
對于這一點,捷途汽車總經理助理、捷途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張純偉就坦言:“其實我們從去年捷途大圣開售時,就在營銷公司內部,單獨構建了一個面向混動和新能源產品的組織,挑出了20%專門建設的店面賣混動產品,引導經銷商轉型過程。現在已經有130家店面改造完成,到今年底,我們改造的目標數量是400家。改造的新店面會讓外界感覺更新能源化、更科技時尚。”
李學用也補充表示,捷途堅信混動向電氣化轉型的過程當中,不少傳統4S店會被淘汰,但我們希望投資人不會被淘汰,而是在終端的經營體系上,讓4S店模式更適應混動化、電動化轉型。”
據張純偉透露,捷途今年一季度的銷量是51948輛,同比增長約94%。而今年全年銷售目標是“保30萬、爭50萬”,內部對于這一目標還是很有信心的。但基于消費群銷售特性和產品推出節奏,捷途會在下半年表現更好。“目前捷途在自主SUV細分市場上可以做到前三,有的地方甚至更好。過去我們銷售好的地區普遍集中在云貴、川渝等西北市場,但現在諸如浙江、福建、江蘇、廣東等相對比較發達的市場,我們的銷售排位卻在不斷上升突破,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除此之外,捷途今年基于“旅行+”戰略推出的用戶年度旅行紅利,也在快速發展中。“我們的318國道驛站已經建了109個,從上海出發到西藏目標是建300個。可以說,線下生態發揮巨大作用,再加上線上客戶的運維和互動,讓捷途在品牌積淀上取得了很大效果。”張純偉表示,隨著捷途銷量規模的增長,在用戶權益上的投入也會持續加持。
另據介紹,捷途布局了好幾年的新媒體銷售渠道,如今也能占到了整體銷量的1/3。而且為了應對新媒體獲客進店難的問題,捷途還在很多地方推出了100公里內都可以免費“上門試駕”的業務,這種做法的當場簽單率比較高,對營銷部門的能力也是提升。所以李學用認為,終端4S店未來的車輛銷售線索,80%一定會來自于線上。這也倒逼4S店勢必轉型,轉型的重點就在于強體驗、強交付、強服務,以及做好店頭體驗、店頭交付、服務的延伸,這非常關鍵。
“其實中國車市的淘汰賽競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接下來兩年會賽出結果。所以保持住勢頭很重要,也就是‘吸引力法則’:吸引了用戶、吸引了經銷商,品牌就會以排山倒海之勢實現大幅增長;品牌對用戶沒有吸引力,那銷量就會止不住的下滑。而“勢”要怎么守住,取決于經營者的意志、對實際工作的落地等。一個企業要想活,沒有防守只有進攻,而且只能有進攻才能活下去,守是絕對守不住,只能增長,決策不能有任何猶豫。”李學用認真的分析道。
事實上通過這幾年的觀察不難發現,從前那個“只管埋頭搞技術的理工男”奇瑞,已經從思維上得到了深刻轉變。尤其是體現在捷途品牌上:質量是根基、營銷和渠道能快速轉變成為助推力,讓這一品牌的優秀管理體系成為中央樞紐,在“旅行+”的戰略領域中得到深耕。(撰寫/熊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