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勛
去年12月1日,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內舉辦純電商用車SemiTruck的交付儀式,正式向商用車領域進軍。
(資料圖片)
但這一天距離特斯拉2017年發布Semi已經過去了5年之久,在此期間,這款純電商用車還曾多次跳票。
反觀國內,作為在新能源商用車推廣上起步最早的國家,數十家商用車企業早已經爭前恐后地量產并銷售電動商用車,推動國內市場進入了電動化普及階段。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實現銷量33.7萬輛,同比增長83%,商用車領域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高達10.2%。
顯然,在新能源商用車這個細分賽道上,中國企業至少在“量”的維度上已領先海外企業一步。
“現在海外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只有幾家能順利量產,且產能產量相比國內來講,都是數量級的差別,中國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全路程CEO黃鳳南如是告訴36碳。
憑借產業鏈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當下國內新能源商用車企業正在加速搶占國際市場紅利。中汽信科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出口2.7萬輛,同比增長1.3倍。
除了產品的出海,還有更高維度的商業模式的輸出。36碳注意到,在國內市場方興未艾的“車電分離”商業模式,也已經開啟了出海的進程。
全路程與十多個國家的企業方簽訂了合作協議
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商用車換電企業全路程與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波蘭、匈牙利、阿聯酋、卡塔爾、埃及、沙特等十多個國家的企業方簽訂了新能源換電商用車海外戰略購置協議。黃鳳南告訴36碳,這是2023年首個新能源換電商用車出海項目。
當下,全球商用車電動化浪潮正在加速來臨,不少國家都提出了商用車電動化的時間表,催生出了龐大的市場需求。
“海外新能源商用車將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大市場。”黃鳳南告訴36碳,國外廠商受限于動力電池產能有限和產品開發落后等原因,仍然無法跑通商業模式,這將是中國商用車企業出海的好機會。
在這個規模超萬億的藍海市場上,全路程已經成為了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企業。
01
萬億藍海市場待開發
近兩年,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全世界不少國家紛紛加大了對新能源商用車的推廣力度。尤其是頭部的大企業,本身承擔著重要的減碳責任,對于物流運輸環節的電動化有著旺盛的需求。
“僅一個1000萬人口的匈牙利,每年就有10萬臺商用車的新增訂單。東歐加上中東、東南亞市場,目前每年商用油車出海有將近80萬臺,如果全部轉化成為電車,就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黃鳳南表示。
但這些國家的新能源商用車供應鏈普遍不完備,難以提供足夠有效的供給。羅蘭貝格的《2023年全球商用車關鍵趨勢白皮書》以中重卡為例,指出歐美國家2022年新能源商用車發展緩慢,市場滲透率還不足1%。
全路程目前主要進軍東南亞和中東市場。黃鳳南告訴 36碳,海外大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普遍有著更高的需求,他們遵循聯合國的SDG(可持續發展目標),比一般的ESG要求更嚴苛,在電動化推廣方面非常積極。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也指出,隨著東盟國家積極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并持續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而言,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出海”契機。
實際上,“出海天地寬”也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2022年以來,不少新能源商用車企業紛紛出海,徐工集團、東風特汽、遠程商用車、北汽福田、上汽紅巖、宇通客車等商用車企均在海外市場斬獲頗豐。
全路程&江淮共同研發新能源換電輕卡
憑借中國成熟的新能源車產業鏈和巨大規模優勢,中國企業正在搶占先機。
“以中國新能源的供應鏈優勢,完全有機會把新能源商用車的成本做到10萬元以內,這在海外市場是一種降維打擊。”黃鳳南表示。
一汽解放副總經理季一志也曾公開表示,在新能源轉型期,我國新能源技術和商業模式在國際上具備一定優勢,是換道超車對歐美企業完成領先和超越的最佳時機。
在此基礎上,換電商用車的出海則有望進一步加速行業出海的進程。
在國內,新能源換電商用車已經打通了“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在市場端實現了一塊電池通用全部車型,可以在將車身成本降低近一半的同時,解決電池衰減焦慮問題,還能有效提升電動商用車的運營效率,因而擊中了下游客戶的痛點,也激發出了巨大的市場應用潛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信證券、艾瑞咨詢研究院等相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25年國內換電商用車保有量將達38萬輛,占新能源商用車總保有量約33%。
“國外市場對于新能源換電商用車同樣有著巨大的需求。”黃鳳南表示,國外市場的物流費用更高,單公里的運價也更高,采用換電模式既可以幫助客戶實現減碳目標,又可以有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對于海外客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02
輸出整套換電生態
眼下2023上海車展正在火熱舉辦當中。這場超A級國際車展堪稱是中國新能源車企的“肌肉”秀場,首發的150余款車型中,有約三分之二的車型為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成了絕對主角。
據多家媒體報道,不少外國客戶組團到國產新能源車品牌展臺“取經”,也有不少外商看到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勢頭后感到“驚訝”。
“新能源車對于外國人已經很新鮮了,換電車更是聽都沒聽過,一個電池通用所有車輛,這對他們來說超乎想象。” 全路程同樣在本屆上海車展設立了展臺,經過多日與外國客戶的接洽后,黃鳳南如是告訴36碳。
據悉,目前國外只有數家企業對新能源換電商用車賽道進行布局,但它們從電池供應鏈、整車改造供應鏈、到末端換電站環節,布局都不完備,都尚未跑通商業模式,還停留在技術打通階段。
國外企業對于換電商用車布局的空白,成就了中國企業布局的絕佳窗口期。龐大的海外換電商用車市場,也成為了中國商用車換電企業的蛋糕。
“除了新疆西藏,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插個坐標,坐標的1000公里以內,可以完成所有的新能源商用車供應鏈的整合,這是別的國家是不具備的。” 黃鳳南表示,全路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實現出海。
全路程是國內首個集電池研發、換電車輛設計及量產、換電補能運營位一體的商用車換電企業。在國內市場,全路程以標準模塊化電池通用各大主機廠車型,打通了全套“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結合靈活可移動的輕資產換電補能站,形成了一整套的換電生態體系,并在與京東物流、菜鳥等頭部物流公司的合作中得到了實況的運營數據及事實求證。
全路程的換電生態體系
進軍海外市場,全路程同樣推行“一車、一電、一柜”生態的全面出海。據悉,全路程會與當地的集團企業展開合作,利用其完整的售后運維體系,嫁接全路程的換電生態體系,將換電商用車與換電服務站相輔相成,服務于海外的每一座城市。
4月17日,全路程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全路程換電聯盟,江淮、金旅、大運、上汽、吉利、徐工等主機廠都加入了該聯盟。黃鳳南表示,全路程將攜手八大主機廠共同出海,帶領整個生態體系共同去海外建設綠色城市物流運輸生態圈。
除了可以有效幫助客戶降低商用車采購成本及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之外,換電模式在海外市場還有著特殊的優勢。
由于新能源車滲透率低,國外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嚴重拖累了新能源商用車的運行效率。因而換電模式在海外市場更容易推行,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且全路程采用的不是建設成本昂貴的“換電站”方案,而是占地面積小、建設成本低、可移動的“換電柜”方案,“換電柜”是常溫常壓的平臺,并不需要額外增壓,更加有利于在海外市場快速覆蓋與鋪開,契合了下游客戶的需求。
當下,歐美的新能源商用車企量產速度緩慢,難以提供有效供給,這給國內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
黃鳳南表示,未來海外市場對新能源商用車的出海標準會越來越嚴苛,趁政策相對寬松,全路程將會把握窗口期,盡快搶占海外市場。
| 題圖來源 企業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