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目睹了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而2023年的表現更是令人矚目。在1-2月期間,新能源汽車的零售量達到了77萬輛,同比增長了22.8%。而在國內市場,2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零售滲透率達到了31.6%,同比增長了10%。這一系列數據清晰地展示了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不斷升溫。
然而,也有一些人對新能源汽車持有質疑和排斥的態度,認為購買這類車輛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今天,我將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新能源汽車的實用性。
為什么會存在對新能源汽車的排斥呢?
(資料圖)
我必須承認,電動車的缺點顯而易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充電難度。與傳統加油站相比,充電樁的普及率仍然相對較低。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每2.5輛新能源汽車共享一臺充電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理想,因為并非所有的充電樁都能正常運行,因此實際上的車樁比例要高于2.5:1。此外,充電樁分為快充和慢充兩種,而快充樁通常需要60分鐘才能完全充電,因此充電效率遠低于傳統加油。從能源補給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在用戶體驗方面相對燃油車要遜色許多。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綜合使用成本也并不一定比傳統燃油車低,因為新能源車對停車位的需求較高,但很多人并沒有固定的停車位,因此很難安裝充電樁。而購買停車位的成本又很高,有些城市一個停車位的價格甚至高達幾十萬,比購買一輛車還貴。因此,綜合考慮,新能源車的綜合使用成本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并沒有明顯優勢,甚至還稍微高一些。再加上新能源車經常發生自燃、故障等問題,這些也是導致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持懷疑態度的主要原因。
然而,新能源汽車也具備一系列優勢,這些優勢不容忽視。對于那些充電便利的用戶而言,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要低得多,電費也比燃油費用更經濟實惠。同時,如今的新能源車型配置更加豐富,能夠提供用戶更好的駕駛體驗。
此外,新能源汽車還能夠帶來更加出色的駕駛感受。得益于電機的功率輸出特性,電動汽車能夠在全速狀態下輸出最大扭矩,并且功率輸出反應敏捷。因此,在加速方面,新能源汽車優于傳統燃油車。此外,電機運轉時噪音較小,行駛時更為安靜。
事實上,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源于消費者對這類車型的喜愛。它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如今,政策對新能源車市場的影響已逐漸減弱。
從2023年開始,持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意味著消費者將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購買新能源車。今年初,許多新能源車企提高了旗下車型的價格。盡管如此,新能源車市場仍然有巨大增長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已從早期的政策驅動逐漸轉向市場驅動。
為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據了解,我國石油資源相對匱乏,人均可采儲量不到全球人均儲量的10%。隨著燃油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我國對石油資源的壓力日益加大。因此,若要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拓全新的車用能源,而純電動車型目前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盡管新能源車存在一些缺點,如電池回收與環保問題尚待解決,但發展新能源車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純電動車可能并非新能源車的最終解決方案,未來可能會有氫能、太陽能或其他能源的出現。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形勢下,純電動車是汽車市場向新能源化轉型的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