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W的超混電驅奇駿,看著就香!可以入手不?”
5月22日晚上,一位準備購車的90后,在看到超混電驅奇駿的價格后很是興奮,趕忙來詢問是否值得購買。
當晚,如此詢問的朋友,來了好幾波。其實,他們的語氣中,就藏著答案,無需我來作答,只是想要我這個汽車媒體人來“附和”一聲而已。
【資料圖】
作為一名深耕汽車報道20余年的媒體人,這種來自朋友的“興奮”詢問,近年來似乎越來越少了——畢竟,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汽車似乎成了快消品,尤其是大廠的電動化產品,更被嘗鮮的消費者所“漠視”。
不過,這一次,超混電驅奇駿卻讓這種興奮詢問,又回來了!
伴隨著這一聲聲的興奮詢問聲,不禁讓人感受到:那個熟悉的東風日產,又回來了!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在6月16日,東風日產即將迎來20周年生日。這種強烈的消費者興奮問詢聲,無疑是東風日產迎接“弱冠禮”的嘹亮“先聲”,更是下一個20年最動聽的“開啟聲”。
同樣,伴隨著這一聲聲的興奮詢問聲,我也不禁聯想起世界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終極問題”:企業為什么而存在?
對于一家車企而言,是為了造車?是為了用戶?是為了盈利?……總之:“何為”車企,車企“為何”?
在從事汽車行業新聞領域20余年的道路上,我試圖在探求這個“終極問題”的“終極答案”——在回憶自己20余年從業生涯中探求,尤其在回味與東風日產20年的“交集”中探求。
(1)從相隔十余年的兩次“帶貨”經歷談起……
作為汽車媒體人,日常一項主要的“副業”,就是接受他人關于購車的咨詢,以及幫人買車。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帶貨”。
而去年年底一次“帶貨”經歷,至今令我記憶猶新,也對“車企為什么存在”的疑問,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2022年底,疫情放開,廣州親戚一家5口需要購買一款家用新車。這本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家里90后小伙子和媳婦都在某新勢力工作。按常規操作,這家新勢力的中高端車型成為不二之選。但是,事情卻從他“反水”開始——他卻把“自家”的新勢力車型排除之外,連公司購車折扣都不要了。
“正是因為太了解新勢力了,所以我們全家人還是要買一輛‘有品質’的車型。”
在他看來,“有品質”的車型,首先是安全質量過關,其次是開起來沒毛病、坐起來舒適,適合一家老小出行。
“很顯然,新勢力不適合。里程焦慮和暈車就受不了?!毙』镒哟笥邪炎约好冀o革了的感覺。這就讓“家里領導”很不樂意。于是,兩公婆為了購車,吵了起來,最后來找我咨詢。
作為“和事佬”,這個任務有點艱巨。于是給他們推薦了幾款然后和純電的中高級轎車、SUV,讓他們去店里體驗。經過周六日一番試駕對比,這兩公婆卻前所未有地達成了“協議”——購買天籟!
至于為什么?“好看、好開、好坐!”夫妻倆連用三個“好”,“這才是‘有品質’的車型。”
這句話從一個新勢力研發員工說出來,我聽著有點詫異,但又很熟悉。
在過去的20年里,粗略統計下來,我每年平均“售出”6輛車,一共“銷售”了約120輛新車。其中,東風日產新車在我“帶貨”的銷售量占比中,無疑是最大的。
從陽光、TIDDA到逍客、奇駿再到軒逸、天籟,一輛接一輛“出貨”,都成為不同時期“帶貨”的熱銷車型。
早在2009年,我幫身邊一位中產朋友購入了家庭第一輛車軒逸。他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我不僅僅買了一輛‘有品質’的車,更購買了一種‘有品質’的生活?!?/strong>
“有品質的車”、“有品質的生活”,這兩個關鍵詞,將我相隔十年間“帶貨”東風日產新車的兩次經歷。“串”了起來。
這兩者更是過去20年來,對中國汽車社會最美好的因果解讀。
而這一切,就是從一聲聲消費者興奮詢問聲開始的。這段時間以來,奇駿帶來的興奮詢問聲,又情不自禁讓我們對自己“帶貨”經歷,有了更深層次的感觸。
從車到生活,“品質”既是車的底色,也是出行的本色,更是生活成色。一如東風日產所倡導的“人·車·生活”。
讓每個用戶過上與時代同步、具有時代品質的“人·車·生活”,這大概就是東風日產及其同行們“存在的理由”,也是造車的目標。
但很顯然,這是“直接目標”,而非“終極目標”。
(2)當一位車間員工教小孩子畫逍客……
除了“帶貨”經歷之外,與東風日產同行,更少不了對中國汽車業歷史時刻的記錄。
從第一輛車下線到最快實現第1000萬輛下線,再到最快速度達成1500萬輛……東風日產的“狼性”一面,令整個汽車業津津樂道。
對于我而言,東風日產“柔軟”的另一面,同樣令我印象深刻。
作為一名記錄者,我有幸作為“陽光關愛”公益活動的第一批參與媒體人。
早在2009年上半年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我們跟隨東風日產團隊加入到“教育援川”公益行動當中。就此,東風日產成為最早對口深度援川的車企之一,“陽光關愛”成為車企公益最響亮、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項目。14年來,“陽光關愛”累計惠及百萬萬師生。
從2019年起,東風日產在全國舉辦“陽光關愛·i讀計劃”。我作為媒體代表,連續多年參加了這一公益行動。
2021年11月底,我參加了“陽光關愛”清遠陽山站之后,有感而發地寫下了一篇文章——《一場“向善”與“向上”的“雙向奔赴”》。
而在2022年東風日產6月舉行的成立19周年慶?;顒由希易鳛槊襟w代表上臺發言,就以多年來參加“陽光關愛”公益作為切入口,講述了一個媒體人與東風日產的結緣。
當時,站在舞臺上的我,對車企存在的意義、造車的“終極目標”,似乎有了“頓悟之感”——那就是企業“向善”與社會“向上”。
這無疑是“造車”的更高目標。我一度以為,這已經是汽車業終極目標。
但當我與一些在東風日產車間以及銷售體系工作的同學,談起東風日產時,他們對東風日產的認同感、榮譽感,卻令我對一家車企存在的“終極目標”有了新的體悟。
我的一位小學同學,在東風日產車間工作的十年間,從一個小伙子成為父親,用自己的專業與汗水向東風日產“致青春”。而東風日產回報他們的,遠不止于個人與家庭的物質需求。
有一個場景,至今令我深刻。有一年,當我去他家做客時,看到他在親手教幼兒畫逍客。從他洋溢的微笑間,分明能感到他那份作為一名東風日產人、一名普通汽車人的自足與自豪。
事實上,東風日產這20年,正是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的20年,更是汽車業成為制造業頂梁柱的20年。20年間,東風日產不但為地方政府繳納了上千億稅收,而且創造并帶動了超過20萬人的直接與間接就業。
可以說,一家車企與20萬人的民生息息相關,更與超過20萬個家庭的福祉緊密相連。
因此,東風日產是在圓1500萬用戶的“汽車夢”,更是在構筑千萬家庭的“民生幸福夢”。造車的東風日產以及同行們,一直在汽車業踐行“中國夢”,為所有人圓夢——員工、企業關聯方、用戶……
如果一定要為造車的“終極目標”尋找一個答案,那么或者恰如東風日產的企業使命——“共創價值、共謀福祉”。
(3)功夫拍案
二十的年華,風生水起;二十的脊梁,頂天立地。
這是對東風日產等頭部車企,20年來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
這也是我作為汽車媒體人,身處中國汽車業20大潮中的感同身受;
這大概也是對世界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終極問題”——企業為什么而存在?——的“汽車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