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第三屆寶馬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無錫錫寶行舉辦,并發布了其首份《寶馬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明確以降低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作為集團當前在中國可持續進程的戰略重點,以構建循環經濟為優先模式,倡導“無永續,不豪華”的前瞻價值理念,攜手上下游伙伴共赴可持續發展進程。
(相關資料圖)
作為全球首家“BMW領創綠星”燈塔店,無錫錫寶行由著名獨立建筑設計師張永和操刀,在這位主張“建筑白話文”設計師的構思下,錫寶行保留了江南建筑特色,采用傳統“空斗墻”砌筑方式,就地取材使用宜興本地陶土磚。將現代出行匠心與江南古韻融合,構成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關系,交映呈現出豐沛的生命力,折射出當前綠色可持續出行未來的時代精神。
以小見大,雖然人造,宛若天開。無錫錫寶行將可持續理念與極簡設計融入建筑的綠色實踐僅僅是寶馬集團可持續發展之路上一滴新露,其匯溪成河的“循環永續”之路,回望深遠,未來可期。
出行行業,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的長期主義者?
時代開出命題。“小到一滴水,大至造車長鏈,循環經濟是最可持續的一種經濟模式,投資循環永續就是投資長期主義。”寶馬給時代命題以答案。
一場可持續發展峰會背后的時代命題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尋找確定性便彌足珍貴。
在第三屆寶馬可持續發展峰會上發布的《報告》,透明、全面地展示了寶馬推動循環經濟的“確定性”。秉承“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回收”的指導原則,寶馬加速建立循環經濟模式,以持續優化資源利用效率,并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報告》顯示,2022年,華晨寶馬國產車型單臺生產水資源消耗量降至1.77立方米/臺,過去5年累計降低了29%。單臺生產廢棄物處置量4年連降至2.00千克/臺,與上年同比減少20%。此外,通過原材料回收系統,華晨寶馬2022年在生產中循環利用了超過6萬噸廢棄金屬材料;在經銷商端回收動力電池10318塊。
在能源轉型升級方面,寶馬沈陽生產基地以及全國37個非生產場所已經全部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供電。2022年,沈陽生產基地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4兆瓦,較上年增長139.2%。
《報告》展現了寶馬在華全面、科學、負責任的可持續發展觀及發展進程,同時具備高度透明性,其精選的關鍵績效指標均經過第三方鑒證,并同步上傳至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
此次《報告》選在無錫錫寶行發布也有著特殊的意義。“落水中堂,古磚牌坊掩映于翠竹中”。這是全球首家BMW“領創綠星”燈塔店,兼融生態和人文的精神,將東方傳統生態智慧和寶馬可持續理念相融合,打造出獨特的綠色客戶體驗。
在錫寶行設計與建造過程中,采用“原籍利用”原則,因地制宜利用宜興本地陶土磚,減少了運輸污染,同時延續了江南傳統建筑風格。這里的中式古典紫藤景觀擁有100多種紫藤花種,是名副其實的汽車生態花園。在節能減排方面,錫寶行燈塔店相比普通“領創綠星”店具備更高的標準:配備光伏發電設備;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比普通空調節能40%。在水資源利用方面,錫寶行配備了雨水回收裝置以及擁有儲水功能的景觀水池,可以最大化利用雨水資源。
“這里根本不像是4S店,更像是‘存素心,唱皮黃’的雅居。”很多第一次到錫寶行燈塔店的人都會有這樣澄明凈亮的心境。寶馬致力于將這種綠色體驗拓展到更大范圍。今年年內,通過“BMW領創綠星”認證的經銷店將從此前的50家擴展至250家,并將于2026年年底前,實現全網600余家經銷商達到綠星標準。
時代的命題是行業發展的底層建筑,是一切的基石。寶馬以“循環經濟”為“世界觀”,以“積跬步,致千里”的長期主義為“方法論”。用一連串的數據、節點和踐行生動演繹了一家高端汽車品牌從模范到創新,從“善己”到“利他”的企業向善進化之路。
一輛“循環永續”的車帶動的產業升級
當我們聊寶馬“循環永續”的時候,聊的是什么?或者說,用什么能夠最直觀地體現寶馬的“循環永續”?
答案是:用一輛車。
基于循環理念打造的BMW i循環概念車,使用100%再利用材料并100%可回收,展現了以循環永續為核心的未來豪華出行愿景。而寶馬的行動不僅僅停留在概念車的階段。
循環永續,創新設計是第一步。遵循“再生優先”原則,造車過程中,寶馬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材料回收,確保車輛“生來可持續”。目前,寶馬車輛在制造過程中平均使用了近30%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材料,未來這一比例將逐步提高至50%。
循環永續,創新技術是強大推動力。寶馬正在用創新技術減少稀有原材料的使用,如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將不再使用稀土。
循環永續,精誠合作是共進共贏的加速器。寶馬通過與華友循環深度合作,首次實現退役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閉環回收。而由立中集團提供的再生鋁含量為70%的“綠色”輪轂今年年內開始用于華晨寶馬國產車型。展望未來,華晨寶馬正在聯合塑料供應商,推動再生塑料零部件的研發與應用。
此外,寶馬深耕全價值鏈減碳:低碳汽車用鋼將于今年開始用于BMW iX等國產車型。
更令人期待的是將于2025年推出并從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的BMW新世代車型,是寶馬“電動化、數字化、循環永續”戰略的集大成者,不僅代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將產品的可持續推向更高的高度,更將帶動沈陽高端制造產業集群發展,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與之配套的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也已全面動工,其電芯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預計將比目前水平減少60%。投資循環永續就是投資長期主義——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一份保護地球母親的努力,或者用寶馬的話來說,是“一紙給960萬平方公里家園的情書”。
一份長期主義內核的詩意未來
在寶馬看來,綠色和增長并非此消彼長的關系,這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與綠色發展不謀而合。面對未來,寶馬集團給出答案:第一,堅定推進循環經濟;第二,合而共贏,帶動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在寶馬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供應商伙伴正在加入綠色進程。華晨寶馬40%以上的遼寧供應商、全部一級動力電池供應商和全部鋁錠供應商已開始使用綠色電力生產。
“以昨日汽車之材,打造明日之車。”寶馬將“綠色”解讀為豪華的底色。高端汽車品牌“寶馬”已不再是一個名詞,而成為一個踐行循環永續理念、秉持長期主義精神的高效動詞。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朽。”寶馬堅持的正是這種“在當下,為未來”的長期主義。
可持續發展不只是企業成長之道,更是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兼融平衡之道。寶馬也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長期主義者。
持續17年的“BMW中國文化之旅”,以創新助力非遺文化推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煥新。2021年發起的“BMW美麗家園行動”,致力于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這次峰會上,綠色元素處處可見。“稻谷殼”“甘蔗纖維”“蘆葦”——當這些大自然的饋贈出現在錫寶行的餐桌上,成為餐具的制作原料時,你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循環永續”之美。大自然一直在悄悄愛人類,我們又該如何呢?
寶馬的回答充滿詩意:“借自然之力,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