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沃汽車官宣“主動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之前傳言的“小米借道寶沃”的資質路線又懸了。
北京寶沃原本隸屬于北汽福田。2014年,北汽福田斥資500萬歐元收購德國寶沃品牌,希望借助于寶沃的德國基因快速打開國內乘用車市場。2016年1月,北京寶沃注冊成立,為北汽福田旗下全資子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9年3月,北汽福田將北京寶沃67%的股權轉讓給“陸正耀系”的神州優車。彼時,陸正耀正以“好就是貴,貴就是好”在謀劃新的“瑞幸咖啡式”的成功。
隨著“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曝光,陸正耀系轟然倒騰,寶沃汽車也深陷債務泥潭,2022年11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22)京01破9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宣告北京寶沃破產。
但是寶沃汽車還有殘值,且含金量不低。
2016到2017年,國家發改委共發放1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
寶沃汽車就擁有一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
根據相關的產業政策,新能源汽車的代工企業和委托方都應該具備生產資質。
威馬汽車、理想汽車、拜騰汽車、零跑汽車通過收購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而如“蔚來”汽車這樣的新勢力,雖然未取得生產資質的情況,但是因為起步早,依然通過代工模式,也把生米煮成了熟飯。
等到小米汽車姍姍來遲,形勢已經變得十分不利。
雖然發改委審批的15家新能源汽車資質中,迄今為止僅有6家實現了批量生產和銷售。但是為了保護現有的資質利益,有關部門依然不會輕易新增牌照。
因此,具備資質的公司僅僅通過出租出售汽車生產資質,就可以躺賺。
而真正具備技術實力的民營企業,即便高科技、大品牌如華為,也只能屈尊以“問界”模式,找具備資質牌照的企業,退而求其次作為產品合作伙伴開展業務。
這種情況下,寶沃汽車的新能源生產資質牌照就很可貴,所以也一直有傳言,小米將通過某種方式受讓寶沃的這個資質。
但是近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1批)第四部分》,其中“撤銷企業及產品”顯示,“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北京寶沃的多款產品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停止生產,2023年12月31日起停止銷售。
寶沃已經自尋短見,傳聞中的姻緣吹散在風中。
因此,擺在小米汽車面前的道路,又將很艱難。
當年的手機業務,華為摸著小米過了河。
如今的汽車業務,小米得摸著華為過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