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到來,打破了固有的圈層、理念和規則,讓越來越多有想法、有夢想的人跳出原來的舒適圈選擇創業發展。只不過每個人選擇的賽道不同,有的選擇交通運輸方向,有的看好無人配送,也有聚焦礦山港口,而本期我們《Seeds發現》探訪的主角仙途智能則另辟蹊徑將目光盯向了環衛清潔車領域。
相關資料介紹,仙途智能于2017年8月成立,2018年3月便推出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清潔車隊,覆蓋 1~18噸所有環衛車型。目前在國內20多個城市已累積投入超過150輛自動清掃車,每年能產生數千萬可持續運營收入。此外,海外版圖同步拓展,在瑞士、德國等國家已有項目投入運營。
仙途智能自動駕駛清掃車(圖片來源:仙途智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而言,短期內能取得上述商業化運營成果實屬不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背后的推動者曾是一群有著自動駕駛汽車夢想的跨界者。
據了解,仙途智能創始人黃超先生曾是滴滴無人駕駛負責人,帶領團隊完成了滴滴無人駕駛從0到1研發和驗收,而其他核心成員也多在車企、Tier1及百度等企業擁有多年相關開發經驗。相對而言,這樣的團隊進入乘用車或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無論從人脈資源還是業務拓展方面均容易的多,為何要轉投陌生的環衛領域?環衛領域自動駕駛整體市場發展情況如何?與其他特殊場景在商業運維模式上有何不同?仙途智能為何能在短期內取得成功,未來又將如何規劃……針對以上問題,近日,蓋世汽車與仙途智能公司合伙人兼企業發展副總裁劉政康先生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千億市場下的痛點,催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在進入仙途智能之前,我個人曾多年在車企和出行公司從事智能網聯汽車項目運營工作,深知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難度之大。后來在商業模式調研中發現,環衛這個領域因低速場景、風險可控性強等特性實現自動駕駛相對容易,且因從業人員高齡化、招工困難等現實痛點,對自動駕駛需求量非常龐大。這不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而是千億級別?!眲⒄抵赋?。在他看來,這也是仙途智能選擇此賽道的初心所在。
根據業內專家測算,環衛服務行業約4000億市場規模,環衛設備行業也有1000億市場規模。然而,龐大的市場體量下,卻隱藏著種種現實痛點:首先,環衛工作非常繁重,環衛工無論嚴寒酷暑都要經受平均12小時/日戶外體力勞動;其次,環衛還是涉危行業,據報道,中國平均每四日就有一名環衛工人死于車禍;此外,長久以來,人力成本一直是環衛服務公司運營成本的大頭。據統計,環衛服務公司人力成本占比超過60%。
事實上,環衛工作是典型的機械重復性勞動,技術上完全可以依靠機器和技術來完成,而自動駕駛正是解決以上痛點的最佳方案。
于是,自動駕駛興起初期,就有不少傳統環衛設備廠商和科技公司開始涉入,仙途智能則是較早的一批“玩家”之一。
圖片來源:仙途智能
打開千億市場,要邁過哪些門檻?
對于仙途智能這類科技公司而言,原本在乘用車或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已有一定技術積淀,在行動緩慢的環衛清潔車上實現自動駕駛并非難事。然而,要進行商業化落地和規?;\營,挑戰依然不小,而政策和技術是其中的兩大關鍵壁壘。
首先,政策法規方面依然存在限制。自動駕駛運營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各地執行標準存在較大差異。自動駕駛清掃車需要在當地進行測試、獲得牌照后,才能在該地區的自動駕駛試驗區域行駛。
其次,在非特定道路上部分特殊場景運行,路況復雜風險較大,對于車輛感知、決策、控制等能力要求較高,比如在一些坑洼、縫隙及邊緣死角,需要自動規劃清掃路線,在不同形態道路邊緣完成不超過5cm的精細貼邊清掃,同時要求車輛能在水下隧道等衛星信號難以觸達的場景中完成作業。
面對上述法規和技術上的新挑戰,作為一家近乎“門外漢”的初創企業,仙途智能會如何拓展?
對于此,劉政康介紹指出,賽道選定很容易,但要想存活下去并且長久發展,就必須在這個市場做深做透。正是意識到這一點,黃超先生在創業之初就堅定專注于環衛賽道,為將此行業了解透徹,他經常帶著團隊坐在環衛清潔車內,觀察其如何運行,并向司機了解工作流程和細節化操作等。“正是這種全身心投入和專注的態度為后期在政策和技術達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眲⒄嫡f到。
資料顯示,仙途智能2019年獲得全球首張自動駕駛清掃車道路測試牌照。據了解,為了拿到這塊牌照,該司在上海自動駕駛示范區內完成了1230次測試,包括11個大項目、41種場景,通過率達到99.4%。
技術開發方面,通過前期的探索和努力,仙途智能目前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駕駛清掃控制系統,包括感知、定位、規劃、執行等核心模塊。在全方位雷達感應、高精度繪制地圖、智能路徑規劃、主動避障、云端實時監控等多種自動駕駛科技助力下,仙途智能自動駕駛清掃車隊可以在無GPS的工況下安全運行,并實現自動喚醒、貼邊清掃、自動避讓、自動泊車歸位、多車協同等功能。
圖片來源:仙途智能
從封閉場景到開放道路,如何實現?
不同的自動駕駛場景運營方式不同。據劉政康介紹,公司運營之初,市場對自動駕駛環衛服務其實是抱有疑慮的,且認知度并不高。因此,仙途智能選擇從低速、封閉園區、小型清掃車的服務項目出發,逐步培養市場的信任感。
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9月,仙途智能小型自動清掃車開進了廈門仙岳公園,實現場景落地。同年12月,在上海迪士尼國際度假區西交通樞紐實現商業落地,并收獲了三年合約。此后又陸續在唐山港港口項目、鄭州新鄭機場測試、南京長江隧道等多個封閉及半封閉場景實現了商業運營。
隨著技術上的進一步完善,尤其是獲得自動駕駛清掃車測試牌照后,仙途智能開始探索公開道路清掃的盈利模式。經過多方驗證,2019年底,仙途智能和蘇州市相城區高鐵新城簽訂了多達30輛車的清掃車隊運營和采購的協議,總價值千萬級別,這是目前國內在公開道路上的最大規模常態化商業運營項目。此后,又在廣州、鄭州、西安、合肥等城市分別拿到了相關訂單。
對于自動駕駛車輛而言,商業化能力是檢驗其成功于否的核心指標。從上述來看,仙途智能無疑是成功的,除了實現場景覆蓋外,單項訂單基本達到了千萬級別。
不過,劉政康指出,盡管目前單個項目的合同金額能夠有所盈利,但是作為初創公司,新業務拓展和技術研發額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了保障穩定的現金流,仙途智能與其他初創企業一樣,在成立之初便開始引入資本。今年5月,該司宣布完成獲得1.2億人民幣B1輪融資?!昂芸爝€會有好消息分享?!眲⒄蹈嬖V蓋世汽車。
商業化落地后,如何從“1”走向“無限”?
整體來看,自動駕駛在國內環衛清潔領域已走過探索測試,正逐步往規?;涞剡M展。而這條賽道上,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除了仙途智能外,還有不少傳統環衛設備廠商和科技公司玩家,比如龍馬環衛、宇通重工、高仙機器人、酷哇機器人、智行者等。
面對此,仙途智能作為較早涉入賽道且商業化進展迅速的“跑馬”者,開啟了多元化商業部署。據劉政康介紹,早期仙途智能主要與環衛公司合作,后期逐步組建車隊,嘗試與政府開展合作。“此前大家會覺得B2G業務相對拓展較難,但在實際接觸中我們發現,目前政府的工作非常合規化和透明化,且對自動駕駛非常重視,這于我們初創公司而言極為利好。
目前我們已拿到了累計超過2億的運營合同,相關訂單還在持續增加中?!眲⒄嫡f到。
除了不斷加大國內拓展外,仙途智能還將業務同步拓展到了海外。2018年,仙途智能與德國ALBA工業集團展開合作,在德國威廉港運營自動駕駛清掃項目,引起媒體廣泛關注。2020年6月,仙途智能和世界頂級環衛設備商波雄集團成立合資公司WIBOT,目前雙方合作推出的Urban-Sweeper S2.0智能清掃車已經成功收獲多個商業訂單,以及上億金額的意向訂單。
“對于垂直細分領域的自動駕駛公司,出海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因為歐美比中國面臨更嚴重的人口結構失調和勞工短缺?!眲⒄嫡f到,“仙途智能今年獲得了多個百萬訂單,明年海外業務將會呈現爆發期,基本會翻10倍?!?/p>
此外,劉政康表示,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前期仙途智能主要通過車輛及服務一體化銷售為主,后期會嘗試復制國內的模式,設立團隊,展開規模化運營。
“總的來看,經過前期的探索測試,仙途智能現今進入了規模商業化運營階段。然而,作為初創公司,尤其面對著的是一個新的領域,未來有許多未知和挑戰,不過我們堅持一個道理,那就是堅持做對的事情,為用戶和社會創造價值。同時,我們希望和行業一起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