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車企,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勢力。
【資料圖】
以比亞迪、吉利、長城為代表的傳統造車民企,它們已經成為國內汽車產業的中堅力量。
以理想、蔚來、小鵬、零跑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它們雖然銷量基數還不大,但是發展前景可觀,站在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最前沿。
以一汽、上汽、長安、東風等為代表的造車國企,除了奇瑞、長安、廣汽之外,其他的造車國企,卻在逐漸掉隊。
很多人想不明白,起步更早、起點更高、政策支持力度更大、資金更雄厚,還坐擁合資品牌資源,造車國企可以說是手握了一手好牌,為什么卻打得稀爛?
一汽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風被譽為次子,都是發展最早,扶持力度最大的國企,上汽坐擁大眾和通用兩大搖錢樹,可以說是躺著就能掙錢,北汽擁有奔馳這樣的利潤奶牛,但是為什么如今卻被造車民企遠遠甩在了身后呢?
而目前國內發展的比較好的造車國企,也就三家,奇瑞、長安和廣汽,其實從這三家車企之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事情的真相。
這些發展的好的造車國企,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再加上出色的領導者,兩者缺一不可。
奇瑞:混改,民營化運營機制,出色的領導層
2011年之前,奇瑞曾經連續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冠軍,此后,奇瑞汽車的銷量開始下滑,甚至跌出了自主品牌前五,但是如今奇瑞汽車的銷量又開始回暖,7月份,奇瑞汽車的銷量甚至超過了15萬輛。
奇瑞為什么能實現銷量復興?和奇瑞的混改有關系,2019年,奇瑞進行了混改,奇瑞控股大股東變更為青島五道口,構建適應新發展的民營化運營機制。隨后立訊精密百億入股,青島五道口在奇瑞控股中的股份將下降至26.89%,奇瑞系控制權從青島又回到了蕪湖。但是混改之后從根本上改變了奇瑞的發展方向,此后,李學用等新一批少壯派管理者的上任,也改變了奇瑞汽車的營銷模式,重新梳理了奇瑞汽車的產品序列,讓奇瑞汽車的發展回到了正軌。
長安:徐留平改革+混改
長安汽車一直穩居自主品牌銷量前三,但是,在十幾年前,這家車企還是一家主要生產面包車的車企,長安能有今天,和一個人密不可分,那就是徐留平。
徐留平上任之后,開啟了長安汽車向乘用車轉型的戰略,他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五國九地”的全球研發布局,在任期間推出了藍鯨系列發動機,大刀闊斧改革人事制度,破除國企的鐵飯碗機制,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奠定了長安汽車崛起的基礎。
隨后上任的朱華榮,基本延續了徐留平的戰略,去年年初長安汽車的部門總經理級及中高層管理人員統統被“下課”——全體解聘、重新優化聘用,當時甚至震驚了汽車圈,而其他的造車國企,有幾個有這樣的魄力和決心?
此外,長安汽車對于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大多數采取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阿維塔和深藍在股權上均非長安汽車獨資,長安僅以投資方身份參與其中。阿維塔科技股權結構中,長安汽車股比僅為41%。長安新能源,長安的持股比例是51.00%。這樣做有利有弊,但是市場化運作讓這兩個品牌展現出了不弱于造車新勢力的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
廣汽:混改+市場化運作
廣汽這家車企,一方面擁有豐田、本田這樣的合資板塊資源,另一方面,廣汽自主品牌發展并不算弱。
廣汽埃安月銷4萬輛以上,坐穩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廣汽是傳統車企之中,新能源轉型最成功的車企之一。
2021年8月,廣汽埃安正式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現金增資、資產注入、現金購買等方式已完成了對廣汽埃安的內部資產重組,將純電新能源領域的相關研發人員、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等注入廣汽埃安,擁有更為完整、高效的研發能力、業務及資產結構,隨著混改的完成,廣汽埃安獨立上市的步伐也將加快。
另外,廣汽2018年7月就率先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廣汽集團面向全球高薪招聘職業經理人,能者居之,前年6月,廣汽宣布進行敏捷組織改革,打造扁平化組織結構,提升效率。
從這三大造車國企就能看出,為什么大多數造車國企,都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那是因為它們雖然手握最好的資源,最優厚的政府支持,充足的資金和人員儲備,但是卻人浮于事,任人唯親,不思進取,躺在合資板塊的溫柔鄉。
很多人都曾經預言過,汽車行業未來經過大洗牌后,只會剩下十家大車企,而這10家車企會有幾家造車國企我們暫時無法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那些不思進取的造車國企,絕對會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