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據故事的發展,用文中的詞語補全李想的心理變化過程。
2、(4分)父母剛離家時,傷心難過——父母離家五年, ——父母因車禍受傷, ——父母留在家以后,開心快樂2.閱讀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3、(6分)(1)淚水在眼眶里晃,他昂著頭,愣是不讓它落下來。
(相關資料圖)
4、(結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達效果。
5、)(2)他頭也不回地說:“俺娘……會洗的。
6、”“娘”這個字拖得老長,喊得格外響。
7、(為什么李想將“娘”字拖得老長,喊得格外響?)3.仔細揣摩文中畫線句子,用第一人稱把老師“深深的挫敗感”具體地描述出來。
8、(4分)4.有人把文章題目改為“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你認為哪一個題目更好?請簡述理由。
9、(4分)答案:1.(4分)憂郁漠然(孤單悲傷);無動于衷(每空2分,意對即可)2.(6分)(1)(3分)“晃"和“昂”形象地寫出了李想強忍淚水、絕不低頭的情景(2分,“晃”“昂”兩字分別回答,意對也可);表現了他的倔強和堅強(故作堅強)(1分)。
10、(2)(3分)父母回來后,李想得到了父母的關愛(2分),特別開心和自豪(1分),所以他將“娘”字拖得老長,喊得格外響。
11、3.(4分)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致啊!一個如此需要關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李想的表現2分,老師的自責2分)4.(4分)第一種:原題更好,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節,且形象生動。
12、第二種:“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又引發了讀者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思考。
13、(任選一種,意對即可)───────────────────────────────────────────────────────────1. 本文的題目“一滴淚掉下來要多久”,結合全文,請你概括李想的這一滴眼淚掉下來,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4分)2 文章第②段“頭疼”的意思是 ,李想讓作者頭疼的事情是指 , (3分)3. 第⑦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轉過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表現了李想怎樣的心理?4. 根據文章內容,請你補充完整下面一段關于本文主旨點評的文字。
14、(4分)李想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形象,父母為生計外出打工,導致 嚴重缺失,使他心理變得 ,而一旦這種缺失得到彌補,他便很快恢復兒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陽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養,瞬間便可以綻放它美麗。
15、文章啟示我們: 。
16、答案: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淚;挨別的孩子打,昂著頭(或倔),不讓眼淚落下來;父母打工回家受傷,他像沒事人一樣,不哭;父母決定不再外出打工,他獲得了父母的溫暖(愛),終于掉下眼淚2、“頭疼”:煩惱、苦惱;頭疼的事情:上課不認真課;和別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師溝通。
17、3、描寫方法:神態描寫或動作描寫;心理:冷漠、倔強對人不信任。
18、4、“父母關愛”(或“關愛”或“母愛”);“憂郁和漠然”(“漠然”給分,單寫“憂郁”不給分);“活潑”(或“快樂”“陽光”“開朗”);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